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灰枣着色品质的影响。以新疆阿克苏的灰枣为试验材料,利用数码相机采集灰枣着色图像。考虑灌水定额和滴头流量两个因素,设置4个不同的灌水处理进行大田试验。在一个灰枣上检验,结果表明一天内不同时刻的测算结果重复性好;在成熟期对灰枣进行检验,结果表明R/G比值小时果实为鲜红,R/G比值大时果实为深红色,其分界值大约是2.22,并且随着R/G比值增大,果实着色逐渐变深,R/G比值与果实颜色存在直观对应关系;滴头流量均为3.75L/h,灌水定额为22.5mm处理R/G比值较灌水定额为37.5mm处理大29.7%,较灌水定额为30mm大11.5%,但在a=5%显著水平下差异不显著;灌水定额均为30mm,滴头流量为2.0L/h的处理R/G比值较滴头流量为3.75L/h的处理大7.7%,但在a=5%显著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果实R/G比值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正相关与总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9。综合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两因素,灌水定额22.5mm,滴头流量为3.75L/h的处理果实着色较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滴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南疆沙区漫灌改滴灌成龄红枣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南疆沙区成龄红枣漫灌改滴灌高效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第一师的沙区骏枣为试验材料,考虑滴灌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设置6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和一个漫灌对照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改滴灌后根部点源灌水、均匀面源灌水红枣全观测期耗水量均呈单峰曲线趋势变化,耗水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均匀面源灌水比根部点源灌水的耗水量低。根部点源灌水方式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匀面源灌水方式下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小幅度减小。在合理灌水量范围内,根区点源灌溉方式相比均匀面源灌溉方式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Q1(2 L/h)、Q2(3 L/h)、Q3(4 L/h)3种滴头流量,研究滴头流量对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头流量越大,土壤水平湿润范围越大,膜间土壤含水率越高,滴头下方垂直湿润深度越浅。各处理0~100 cm土壤盐分经过一个全生育期均呈下降趋势,盐分减少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果实可溶性糖量随滴头流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Q2处理最大,分别较Q1、Q3处理提高了54.3%和22.3%;维生素C量随滴头流量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Q3处理最高,较Q2处理提高了53.7%。西瓜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Q3处理产量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20%和3.56%,Q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49%和3.72%。【结论】综合考虑土壤水盐再分布形式与西瓜产量、品质,适用于压砂地西瓜微咸水滴灌流量为Q3(4 L/h)。  相似文献   

4.
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种灌水处理模式和对照旱地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出盘前和灌浆后耗水量比其他时段多50%以上。在油葵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定额120mm,灌两次水的灌水模式的产量最高,为2268kg/hm^2,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出现在灌水定额66mm的灌水模式,灌水量增加反而使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纯收入最高值出现在灌水模式93mm灌二水的处理,为2871元/hm^2,灌水定额增加或减少均导致经济收入下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123mm)灌二水时,为了兼顾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油葵最佳总灌水量以208-218mm为宜。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超过350mm的丰水年份不应该再灌水。  相似文献   

5.
以阿克苏地区3 a生桶栽灰枣树为试材,用称质量法对不同灌水定额下耗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设20 mm(C1处理)、25 mm(C2处理)、30 mm(C3处理)、35 mm(C4处理)和40 mm(C5处理)5个灌水定额处理,各处理灌水周期相同。结果表明,各处理单株日耗水量分别在1.09~3.45 mm(C1处理)、1.40~4.00 mm(C2处理)、1.56~4.50 mm(C3处理)、1.87~5.21 mm(C4处理)、2.01~5.59 mm(C5处理)之间变化,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耗水量累计值为368.6~635.1 mm,各灌水处理花期的耗水模数明显高于其他生育期,耗水模数在36.6%~38.1%之间变化。当灌水定额为20~35 mm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加,当灌水定额为40 mm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减小,各处理产量在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当灌水定额达35 mm时,红枣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6.
以阿克苏地区3 a生桶栽灰枣树为试材,用称质量法对不同灌水定额下耗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设20 mm(C1 处理)、25 mm(C2 处理)、30 mm(C3 处理)、35 mm(C4 处理)和 40 mm(C5 处理)5 个灌水定额处理,各处理灌水周期相同。结果表明,各处理单株日耗水量分别在 1.09~3.45 mm(C1 处理)、1.40~4.00 mm(C2 处理)、1.56~4.50 mm(C3 处理)、1.87~5.21 mm(C4 处理)、2.01~5.59 mm(C5 处理)之间变化,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耗水量累计值为 368.6~635.1 mm,各灌水处理花期的耗水模数明显高于其他生育期,耗水模数在36.6%~38.1 %之间变化。当灌水定额为 20~35 mm 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加,当灌水定额为40 mm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减小,各处理产量在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当灌水定额达35 mm时,红枣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阿克苏地区 3 年生盆栽灰枣树为试材,用称质量法对其不同灌水定额的耗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设 20 mm(C1 处理)、25 mm(C2 处理)、30 mm(C3 处理)、35 mm(C4 处理)和 40 mm(C5 处理) 5 个灌水定额处理,各处理灌水周期相同。结果表明,各处理单株日耗水量分别在 1.09~3.45 mm(C1 处理)、1.40~4.00 mm(C2 处理)、1.56~4.50 mm(C3 处理)、1.87~5.21 mm(C4 处理)、2.01~5.59 mm(C5 处理)之间变化,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耗水量累计值为 368.6~635.1 mm,各灌水处理花期的耗水模数明显高于其他生育期,耗水模数在 36.6~38.1 %之间变化。当灌水定额为 20~35 mm 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增加,当灌水定额为 40 mm 时,红枣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减小,各处理产量在 a=0.05 水平下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当灌水定额达 35 mm 时,红枣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适宜于赤峰地区滴灌玉米的灌水定额,在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南平房村示范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180(GGDE1)、240(GGDE2)、300(GGDE3)、360(GGDE4)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覆膜滴灌玉米生长状况、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分析了玉米耗水量与产量、边际产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水定额300m3/hm2的处理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在玉米苗期、灌浆期表现出比其他灌水定额处理好;膜下滴灌玉米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穗重、行粒数、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同样随灌溉定额增加呈递增趋势;穗长和穗行数规律性不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玉米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400.83~449.63mm是进行灌溉确定滴灌灌溉定额的主要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9.
研究恰当的灌水定额对于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首先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夏玉米生长、耗水量与产量的影响;再次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指标进行评判,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法进行对比;最终获得河南豫中地区最优灌水定额。结果表明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面积指数基本呈增加趋势;夏玉米的总耗水量和灌溉定额基本上呈协同增加(或降低)变化;夏玉米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灌水定额75、90和105 mm处理的WUE普遍较高。利用改进综合模糊评判法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方法获得结果基本一致,对夏玉米灌水定额综合评判具有可行性。通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 a数据分析可知,T5处理最优。因此,在该地区苗期灌水定额60 mm,拔节后灌水定额105 mm时可实现夏玉米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10.
小流量微压滴灌条件下作物生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线辣椒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对线辣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光合作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量滴灌能提高线辣椒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坐果数,并能提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采用小灌水定额高频率灌溉对于抑制地表无效蒸发作用显著,节水效果明显,建议在小流量微压滴灌条件下,采用小定额高频率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杨继钢 《湖南农机》2011,38(1):39+41
感官检验棉花的品级,这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检测手段.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存在不确定性.这是由于检验员的品级检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检验的结果.文章对影响感官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摊铺机压实机构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摊铺机中,由熨平压实机构和压实介质组成的系统,为两个自由度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压实介质简化为粘弹塑性体.建立熨平压实机构动态特性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了熨平压实机构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熨平压实机构动力学参数变化对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转角分别为45.0°、60.0°、67.5°和75.0°的齿形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流场速度数值分析、PIV颗粒运动轨迹线和速度观测对比以及浑水抗堵塞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角与流量系数及流态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随着转角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转角对水力性能和抗堵塞性能的影响,提出迷宫流道结构灌水器的合理转角为60.0°.  相似文献   

15.
以某泵站群计算机运动系统为实例,分析由PLC构成的泵站远方终端RTU的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微热探针法测试热导率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材料热导率的测试中.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或实验设备的限制,基于理想的线热源瞬态模型测量原理得到的结果会产生某些测试误差.针对测试误差,从探针输入电压、加热时间和样品的径向尺寸等装置操作参数的选择着手,通过实验,得到装置系统测定中输入电压的最佳值为2.5~6.5V、加热时间最佳值为20~50s.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得到了番茄果实在不同成熟阶段的热导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一种利用微水头发电的水车装置,利用Fluent软件流体体积(VOF)模型模拟明渠无压流动,选用SST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旋转模型对不同叶片数的水车在不同转速下进行非定常模拟.结果表明:3叶片水车效率区最为宽广,最优效率最高;3叶片水车上游局部湍流黏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小,而8叶片水车上、下游湍流黏度较为平均,影响范围较大;相同工况下,增加叶片数会增强水车的阻塞效应,使上、下游水位差平均增大,但可降低水位差的波动,水位差平均值增大将降低水车出力,水位差的波动对水车轴系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同工况下,增加叶片数可以提高水车运行中转矩波动的稳定性,但会降低水车的出力,转矩波动使水车在运行中受到周期性不平衡力矩的作用,引起水车结构剧烈振动和叶片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采籽棉清杂工序中荷电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钉床式荷电方法。以MCU为主控制单元,设计了一款钉床式荷电控制系统。在荷电极板面上均匀分布且垂直于极板面的长度为5cm的金属钉,控制器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高压静电,通过荷电极板上的金属钉放电,将平铺在极板间的机采棉荷电。试验结果表明:与无金属钉的荷电极板相比,机采棉荷电均匀,荷电速度提高了8%,效果良好。该研究可为机采棉静电清杂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现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模发展阶段。为此,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范围、补贴农机种类和收益农户数等方面分析了各阶段内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今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继续强化实施,且重点应放在宏观调控作用方面。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促进农机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以及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从灾害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城镇供水优化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缺水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对供水进行优化调度可以减小缺水带来的损失,产生较好的减灾效益,特别是可以大大减小严重干旱的灾害效应。并根据水资源的特性,提出了缺水损失的计算模式以及优化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