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引种已结果的无籽刺梨植株上采穗条,研究扦插时期、栽培环境、基质、生根粉浓度对无籽刺梨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籽刺梨在云南昆明可周年扦插;温室扦插成活率高于露天扦插;湿沙基质温室内扦插成活率略高于园土+珍珠岩+腐质土(1∶1∶2)基质;ZTP生根粉500倍液处理,于早春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2.
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二倍体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的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对无籽刺梨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1 d后,继而用含300 m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12 h,再进行分化培养的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变异率达25.6%;无籽刺梨多倍性植株同质化培养的最佳次数为6次。对变异植株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部分变异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为2n=4x=28,为四倍体。部分植株同时存在2n=2x=14和2n=4x=28两种倍性细胞,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的关系,对采自贵州兴仁的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贵州安顺的光枝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 M.T.An,Y.Z.Cheng et M.Zhong)及采自贵州遵义、兴仁的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以及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下载的长尖叶蔷薇(Rosa longicuspis Bertal.)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ITS序列总长为629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53 bp,5.8S长度为164 bp,ITS2长度为212 bp;对无籽刺梨、缫丝花、长尖叶蔷薇进行组合分析,组合1(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和组合2(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整个ITS序列共有26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10%,组合3(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组合4(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共有30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76%。4个组合中ITS1变异位点数都为7个,占ITS1序列长度的2.76%,占序列总长度的1.11%;5.8S序列均没有变异位点;组合1、2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19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8.96%,占序列总长度的3.02%;组合3、4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23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10.8%,占ITS序列总长度的3.65%。4个组合中无籽刺梨与光枝无籽刺梨都含有2种碱基叠加的变异位点,叠加的2种碱基中1个来自长尖叶蔷薇,1个来自缫丝花,无籽刺梨同时具有缫丝花、长尖叶蔷薇的2种ITS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无籽刺梨与长尖叶蔷薇聚为1支,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无籽刺梨与贵州缫丝花、缫丝花较为接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无籽刺梨的物种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中消毒效果最佳,有效存活率达77.78%;腋芽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mg/L+IBA0.1mg/L,诱导率为100%;去顶后芽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mg/L,增殖倍数可达3.22倍;在1/2MS+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野生刺梨、2份无籽刺梨、1个变种光枝无籽刺梨共14个样品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3条谱带清晰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2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54%。样品间的遗传性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在0.50~0.85之间。样品间遗传性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刺梨样品中来自安顺关岭县与六盘水的刺梨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5。在无籽刺梨样品中来自安顺光枝无籽刺梨与黔西南兴仁的野生无籽刺梨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78。在刺梨与无籽刺梨组合中,来自贵阳植物园无籽刺梨与六盘水的刺梨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7)。来自铜仁梵净山、贵阳燕楼乡、安顺关岭县、六盘水、毕节七星关区、贵阳息烽的刺梨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进对无籽刺梨的认识、促进无籽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介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无籽刺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喀斯特地区无籽刺梨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区域无籽刺梨产地土壤主要肥力特征和植株中碳、氮、磷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均处于酸性,符合无籽刺梨土壤生长的适宜p H(5.5~6.5),无籽刺梨种植基地有机质含量最高为35.37 g/kg,全钾含量丰富(6.5~10.78 g/kg),全氮中等(0.56~1.78 g/kg),全磷含量相对匮乏(0.30~0.71 g/kg),有效态养分含量较低;西秀无籽刺梨基地土壤C/N比为14.04~27.08,与全球土壤(平均值为13.33∶1)及中国土壤(平均值10∶1~12∶1)的C/N相比较均衡,能满足无籽刺梨的生长需求;土壤C/P在不同研究区域变化差异较大(21.36~50.56),N/K与P/K在不同研究区域变化较小(0.08~0.18;0.03~0.07)。无籽刺梨的根、茎和叶中C、N含量均表现为叶部茎部根部,P含量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叶片是无籽刺梨的N、P的积累中心。无籽刺梨种植时应加强施肥与人为管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RAPD分子标记,构建了刺梨8个基因型的DNA指纹图谱和亲缘关系图。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16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多态性检出率高,其中以OPB—11、OPW—02和OPAF—16多态性最好,能有效地用于供试材料的鉴别;基因型之间多态性百分率(PP)差异较大,以重瓣刺梨最高(60.9%),无籽刺梨最低(48.3%);通过RAPD遗传距离矩阵,采用UPGMA法构建了8个基因型的聚类图,并结合多态性百分率,分析了基因型之间,特别是重瓣刺梨、白花刺梨及无籽刺梨与5个栽培类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果实采后的腐烂损失,又能获得高营养、原果风味浓的健康产品,试验以无籽刺梨鲜果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进行半干片制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果块经烫漂90 s,再经微波间歇法干燥,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半干片,含水量为21.58%,水活度为0.62;色泽金黄,软而紧实,具清新果香,维生素C含量为1 664.25 mg/100 g。  相似文献   

10.
无籽刺梨为贵州高原的特有种,随着人们对其药食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注与重视,关于无籽刺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对无籽刺梨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可为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从3个方面系统地回顾了无籽刺梨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之初至今的研究进展:(1)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学特征、果实成分和种质资源等;(2)种植管理研究进展,包括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技术、组织快繁技术和生态适宜性等;(3)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最后指出了无籽刺梨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种植基地的根际土壤为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龄的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质量特征;采用空间替换时间的方法,分析土壤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林龄的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土壤化学、物理和生物指标差异明显,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有所改善;有机质、氮素、土壤酶活性、磷素和钾素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对研究区的土壤养分循环与积累有重要的作用;无籽刺梨的种植有利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土壤质量的改善,可作为生态重建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无籽刺梨在石漠化地区的栽培技术,包括建园、整地、施肥、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阐述了无籽刺梨在石漠化地区的生长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刺梨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天然烟用香原料,利用刺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用乙醇提取刺梨总黄酮,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中。结果表明,刺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75%的乙醇提取6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6(W/V,100g∶L);最佳纯化工艺:AB-8型树脂吸附时间2.0 h,上样速率1.5 mL/min,解吸液80%的乙醇,洗脱液体积为4倍的柱容量,洗脱速率为1.5mL/min;经纯化的刺梨总黄酮用于卷烟中明显优于粗提取液,具有柔和烟气、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刺梨果渣中的氮源,利用刺梨果渣作为培养基主料栽培平菇,通过凯氏定氮法,研究不同阶段下培养基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刺梨果渣栽培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为126%,刺梨果渣、刺梨果渣培养基、菌丝长满后培养基、平菇菌丝、子实体、菌糠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05%、9.12%、12.68%、20.74%、19.90%、9.89%。证明刺梨果渣中的氮源可以满足平菇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刺梨微波消解条件,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刺梨中Fe、Mg、Mn、Zn、Cu、Pb、Cd等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优化的刺梨消解程序为:采用HNO3-H2SO4(4∶1)混合酸体系,固液比1∶20,微波功率600 W,消化温度140℃保持4 min。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7种元素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03~0.080μg/m 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6.25%~104.2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4%,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刺梨中Fe、Mg、Zn等含量丰富,Mn和Cu含量中等,而有毒金属元素Cd、Pb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柿有机栽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柿栽培中害虫的物理机械防治,以马来西亚杀虫灯和PS-15Ⅱ型杀虫灯诱虫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治金龟子的危害。柿树刺蛾的防治以复合生物农药KM 750倍液、0.5%苦.内酯水剂400~1 000倍液和灭蛾灵250倍液较为理想,且无污染,与化学农药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仿(95%以上)。柿树叶部病害的防治,以波尔多液、米醋333 m l/667m2和石榴生物碱800 m l/667m2为优选药种。从防病效果、经济和方便的角度考虑,以波尔多液喷2次即可,防治效果达90%以上,基本可控制柿树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17.
一、主要病害的防治(一)番茄晚疫病农业防治主要应采用遮雨栽培,并控制好温湿度,降低叶片结露时间。若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集中用药。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或5%百菌清粉尘剂1kg喷粉。还可用72%杜邦克露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7d喷施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18.
圆斑病是三七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筛选防治三七圆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评估分析了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林下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450 g/L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9.28%、87.26%、86.30%、87.82%、78.81%、81.58%和85.66%,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避雨栽培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66%。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三七圆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对三七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金刺梨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金刺梨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再用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金刺梨黄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辐射时间以及料液比对金刺梨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金刺梨黄色素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时间60 min、料液比(g∶m L)1∶7、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60℃。[结论]该研究可为金刺梨黄色素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含量的维生素C是刺梨果实的重要性状,挖掘与维生素C含量相关联的基因序列变异及单倍型对刺梨的品种改良具有指导意义。在21份野生刺梨资源中对GGP和DHAR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GGP基因在21份野生刺梨中共扩增出长度为2 035 bp的同源序列,其中包含22处变异位点,产生15种单倍型,在0.01显著性水平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Hap15与刺梨果实高含量维生素C相关;在0.05显著性水平上,3个SNP及Hap7与刺梨果实低含量维生素C相关;GGP基因单倍型存在网状进化。DHAR基因在21份野生刺梨中共扩增出长度为1 609 bp的同源序列,其中包含69处变异位点,产生9种单倍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8个SNP、9个InDel及Hap9与刺梨果实中低含量维生素C相关,1个SNP及单倍型Hap4~Hap6与刺梨果实中高含量维生素C相关;DHAR基因单倍型呈现扇形进化。GGP基因具有更高的单倍型多样性,DHAR基因具有更高的DNA多态性;GGP基因特异单倍型Hap15和DHAR基因特异单倍型Hap4共同存在于刺梨中时,可以使果实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高的状态;而GGP基因特异单倍型Hap7和DHAR基因单倍型Hap9同时存在于刺梨中时,可以使果实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