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实现纤维类饲料的资源化利用,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鉴定对奶牛粪便纤维素降解菌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测定了该菌株的最优酶活性。结果表明:形态学观察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志贺氏菌属;16S rDNA试验最终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志贺氏菌,将其命名为NC007384;在pH值为7、温度为35℃、装液量为40%、接种量为2.5%、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42 h,志贺氏菌CMCase活性最大,达到21.842 U。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试验以朽木及其下面土壤为样本,筛选获得28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和酶活性测定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LD03),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Rhizobacter属细菌,对该菌株培养条件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D03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30 g/L淀粉、氮源为3 g/L牛肉膏、初始p H值为7、培养温度为37℃、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36 h,酶反应p H值为7,酶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对固态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菌株进行了选育,并对纤维分解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康氏木霉501是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较好菌株;混菌发酵条件为同时接种各菌株,尿素加入量4%—5%,含水量为65%—68%,PH自然,于30℃培养24h。混菌发酵甘薯渣其产品的酶活、纤维素降解率(50.1%)和粗蛋白含量(42.4%)比单独用纤维分解菌或酵母菌高。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干燥和贮存对瘤胃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存活率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瘤胃中分离的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作为试验菌株,经过冷冻干燥和室温干燥处理,室温贮存30 d和90 d。平板计数法测定干燥菌株活菌数,通过瘤胃体外发酵评定干燥后存活菌株的活性。按活菌量4×109cfu/L(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活菌数比为4∶1)添加于瘤胃体外发酵体系中,培养24 h测定发酵参数、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结果表明:(1)冷冻干燥处理的菌株存活率高于室温干燥,后者为前者的53%~77%。(2)与对照组相比,室温干燥降低了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P0.05),但两种干燥方法处理的菌株对发酵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含量、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冷冻干燥菌株存活率高于室温干燥,但两种干燥方法处理后存活菌株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蚕沙生物转化资源化处理效率,从蚕沙废弃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DC-15,优化产酶条件并评估其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的强化作用,以期为蚕沙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优质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菌株DC-15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条件。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DC-15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该菌株最优生长及产酶碳源和氮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蛋白胨;最适接种量、产酶温度和pH分别为2%、37℃和7。优化后菌株DC-15的纤维素内切酶(CMCase)、滤纸酶(FPase)、纤维素外切酶(CBH)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11.66、11.62、10.01 U/mL;菌株DC-15回补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后(6 d),蚕沙纤维素降解率为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6%。获得的菌株DC...  相似文献   

8.
鹅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在鹅肠道筛选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鹅肠道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法(初筛)和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E2.经16S rDNA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单因素试验得出菌株E2的产酶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高效分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对玉米秸秆分解能力较强的纤维菌,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奶牛瘤胃菌,通过刚果红平板法对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大的菌株进行玉米秸秆摇瓶复筛,得到一株对玉米秸秆分解率最高的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接种量为8%、氮源为NH3NO3、吐温80含量1%为该菌最适产酶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青贮料中分离肠球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与筛选,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H和瘤胃液含量对3株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作为奶牛饲用微生物的菌株。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相同为:培养基含葡萄糖2%、蛋白胨1%、瘤胃液20%、初始pH为5.8,接种量为3%,装液量为40 ml, 36℃培养24 h。 在该条件下,3株分离菌的生物量分别为1.9907、1.2963和1.2752。选择生物量最高的1号菌送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结果为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