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以期为甜(辣)椒杂交制种的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辣 (甜 )椒雄性不育 (核雄性不育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在获得、保存、花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机制以及生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辣(甜)椒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辣(甜)椒雄性不育研究结果,包括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遗传方式与来源;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生化研究与败育机理;环境条件对雄性不育的影响以及雄性不育在杂种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辣(甜)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甜)椒(以下简称辣椒)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调味品,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辣椒品种类型多样,杂种优势明显,一般杂交种增产可达30%左右,并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抗逆性等优势。人们正是从自然界天然杂交株所表现出的明显优势得到启示,开始有目的地杂交组配。辣椒是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在5%~35%之间,配制杂交种需在一定的隔离条件下人工控制授粉。由于花器较小,辣椒人工去雄授粉有一定难度,因而辣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品系间杂交、核雄性不育系(GMS)、…  相似文献   

5.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1A、延A、8A及相应的保持系21B、延B、8B和恢复系湘紫、LS7为材料,首次系统研究3个CMS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辣(甜)椒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之一表现为单性结果在不育系间有明显差异。不育胞质基因对F1代株高、株幅、单株结果数、果实大小、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有一定正效应和促进作用,不育胞质基因对繁种没有影响。不育系的扩繁与保持以及F1杂交种子的繁制以大棚人工辅助授粉为最佳,单株结果数和单果种子数显著高于露地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6.
菜薹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蔬菜,近年来,在北方地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对菜薹一代杂种的利用进行研究,由于制种技术难度大,至90年代中期进展不大.1989年开始,我们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直接利用的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的不育性向菜薹转育,选育出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TCMS6-1-2-7-5-1-3,进而培育出来菜薹一代杂交种"秦薹1号",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经在各地试种、示范推广,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强等特性.并经多年研究,完善了"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辣(甜)椒地膜覆盖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花丝和花柱为紫色的北方扁灯笼形甜椒、南京苜蓿园早辣椒、高灯笼形甜椒5-2和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ytop lasm ic M ale Sterility,CMS)系8A、17A、延A、金A及辣椒CMS系21A、阴早A、宁伏A为材料,采用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手段,育成与父本5-2性状相似的甜椒恢复系5-2R1、5-2R2、5-2R3以及三系配套甜椒品种江蔬5号和“辣A×甜R”牛角椒组合21A×5-2R1、阴早A×5-2R1。  相似文献   

9.
洋葱的一代杂种优势极为明显,一般能增产20%~50%。由于洋葱为雌雄同花虫媒异花授粉作物,雌雄花很小,且每朵花只能产生6粒种子,所以用人工去雄、人工授粉的方法制种,使杂交种子生产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无实际生产意义;但如果采用品种间自然杂...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套种辣(甜)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大棚西瓜套种辣(甜)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History of hybrid pepper seed production, the status of annually balanced production,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for the large-scale seed production in China are reviewed. Helped by th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these fields, China has been the largest base for hybrid pepper seed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保持系的可育花药;不育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低于保持系。核遗传背景差异导致3份同质异核甜椒不育系花药中同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特定气候特点下影响甜椒杂交制种的几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以开花前1d去雄、第2d早上授粉单果饱满种子数最多;摄子去雄、不去花瓣,摄子去雄、去部分花瓣,徒手去雄3种去雄方法对座果率、种子数差异不显著;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温度25~30℃花粉发芽率较高;完全转色种果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后熟作用对发芽率影响不大,而始转色果和绿熟果随着后熟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升高;完熟果种子在常温保存200d后发芽率几乎不变,而绿熟果和始转色果则下降较快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提高制种纯度和产量的相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工调节杂交水稻不育系花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育系的花时特性如始花期迟、同穗颖花间开花分散度大、闭颖率高等不利于异交的特性,是制约制种产量的核心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水稻开颖机理和不育系花时的人工调控进行了探索,在水稻穗部的形态结构、生理与颖花开放的关系,温度与CO2等外因促进颖花开放的效果,人工喷施"920"、茉莉酸甲脂、赶露水和外施肥料调节不育系花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为明显.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茉莉酸甲脂调花的机理及其与其他调花技术的关系、调花技术的实用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2011年起连续4年用抗虫丰产、高衣分、大铃、抗黄萎病等4类优良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对引进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转育和选育,提高了原有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抗虫性、抗病性、品质及产量。目前改良不育系的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是100%,恢复系的恢复率也达到100%,4类优良品种可以认定为保持系,实现了三系配套。根据棉花三系生长发育规律,通过连续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关键性的三系杂交制种栽培管理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速甜(辣)椒世代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甜(辣)椒不同成熟度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将授粉后生长30~35 d的幼胚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代可缩短种子成熟期20~30 d,2年可繁殖5~6代。  相似文献   

17.
芝麻杂种优势及基因雄性不育两系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从1988~1992年,通过品种间大量杂交,田间鉴定研究了芝麻杂种优势的表现及选育强优势杂交种的途径。通过群体改良、系内连续姊妹交。育成了不育株率在50%,不育度完全,综合性状优良的芝麻雄性不育两系。并对雄性不育的形态、遗传及两系法制种效果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强优势杂交种只出现在极少数亲本品种间;用一般配合力高的地理远缘品种兼考虑母本细胞质效应组配芝麻杂交种是有效的。形态学观察结果,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彻底,花药呈绿色半透明,初花期可以做为识别标志。两系法制种产量夏播每亩25kg,春播可达每亩40~50kg。文章阐述了芝麻雄性不育两系生产杂交种的三个特殊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梅凯华  陈蔚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463-5465
花期预测是保证水稻(Oryza sativa L.)杂交繁制过程中花期相遇的重要措施,也是花期调节的依据。因亲本类型、亲本特性、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等的不同,花期预测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各种方法有难有易,但在实际生产中具体选用何种方法还需要依据个人熟练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所有的花期预测方法中,以幼穗剥查预测法最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1B为试材,从苗龄10~15 d的黄化苗中分离纯化线粒体并提取线粒体DNA。线粒体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呈椭球形,杂质较少。电泳检测提取的线粒体DNA的琼脂糖,结果表明,线粒体DNA纯度较高,无降解现象,浓度为20~50 ng/μl,可用作RAPD分析。经初步筛选,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有8个引物表现出多态性,经再次重复筛选,获得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性相关的RAPD标记CMSAG3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