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苜蓿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适量厩肥和磷肥,酸性土壤当PH值5~6时每667m~2应施20~40kg石灰,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前接种苜蓿根瘤菌,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苜蓿一年三季均可播种,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小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较迟,风沙多的地方可在雨季夏播;冬季不太寒冷,越冬前株高可达10~15cm的  相似文献   

2.
种植苜蓿,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豆科多年生植物.它产量高, 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既能培肥土壤,又是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的优质饲草,故常被冠以"牧草之王”的称号.紫花苜蓿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太严格,其干物质成分多在45%~55%,容易调制干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加工、运输和贮藏.紫花苜蓿(以下简苜蓿)在呼图壁种牛场栽培已有45年的历史,表现为长盛不衰,是该场建场以来惟一不间断栽培和种植面积最为稳定的一个作物品种.使该场土地由劣变良,养牛业由弱到强,农牧业双双收益颇丰、生命力最强的"纽带作物”. 1 苜蓿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 呼图壁种牛场地处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位很高,土壤含盐重.建场初期10~20 cm土壤含盐在0.33%~4.3%,有机质0.96%~1.5%,速效N6.79~37 mg/kg,速效P5~18 mg/kg,速效K250 mg/kg以上,表明缺磷、少氮、富钾,含盐量高.70年代该场粮食面积占播种面积87 %,苜蓿面积最少时仅占总面积的1.4%,粮草比例严重失调.1980年的苜蓿单产由176.95 kg/667m2提高到1990年的500 kg/667m2,苜蓿总产由 1 980年的1 745.96 t提高到1990年的3 684.88 t,由于大面积种植苜蓿(种植面积最多时占到总播种面积的33%),其宠大的根系和残体给土壤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使本来属于盐碱类型的土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测定,种植一年苜蓿后,667m2土地能积累干残体量可达554.2 kg,相当于施用3 200 kg的优质厩肥.而种植苜蓿三年后,667 m2 土地可以积累干残体2 049 kg,相当于施用10 000 kg的优质有机肥料,折合全氮为31 kg和全磷6.31 kg.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性质,土壤的盐分含量逐渐下降.80年代初期出苗不足60%的土地,90年代已成为一播全苗的良田,按1970年、1 980年、1990年和2000年计,粮食(小麦)的单产依次是37.29、67.33、117.5和348 kg/66 7m2,而苜蓿的单产则依次是95.3、176.96、500和550 kg/667m2(2000年最高为960 kg/667m2 ),使过去的低产田变为现在的中高产田.据我们测定,土壤有机质由原来的0.96%~1.5% ,提高到现在的0.62%~5.8%,土壤中总盐含量由70年代的2.0%~4.3%,降至为80年代的0.3%~3%,目前为0.15%~1.48%;速效N由6.79~37 mg/kg,提高到现在的55.4~17 9.3 mg/kg,增加了5~9倍;速效P由5.1~18 mg/kg提高到现在的8.2~5 mg/kg增加了1 .2 5~1.6倍.在连续多年保持种植面积在2 133.3~3 666.7 hm2的情况下,在保证了全场粮、油、草、料供应的前提下,还大面积种植了经济作物打瓜、西甜瓜、甜菜、酱用蕃茄等都获得了大面积的增产.近几来种植棉花面积又不断上升,大面积棉田皮棉的产量达到了 1 275~1 500 kg/hm2,使该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农业大幅度增收,农田土壤逐年变肥,农业生态也逐渐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硫肥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4因素(氮、磷、钾、硫),3水平进行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苜蓿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562.5kg/hm^2、硫酸钾675kg/hm^2、硫磺粉75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4550,14550,13678.5,12789kg/hm^2,分别高于对照28.3%,31.1%,20.6%,13.7%。施肥可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硫酸钾的效果最明显:第一茬在225kg/hm^2时粗蛋自含量为19.4%,高于对照27.9%;第二茬450kg/hm^2时粗蛋白含量为20.1%,高于对照12.5%;施适量的氮、磷、钾可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硫磺粉对土壤养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施尿素、过磷酸钙、硫磺粉均能提高种植苜蓿经济效益,每公顷分别增值1476.9,1439.1,750.3元。  相似文献   

4.
三十烷醇在苜蓿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1%三十烷醇对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品质有明显的作用。在苜蓿刈割后12~15天。以0.2mg/kg~0.8mg/kg叶面均匀喷雾。可提高苜蓿的单产22.2%~64.9%。并可改善苜蓿的干草品质,提高粗蛋白含量5.0%~16.7%。  相似文献   

5.
沈浩 《农村科技》2007,(4):33-34
我市自2001年引进了品质优良、产量高的苜蓿品种如三得利、阿尔冈金等,但其抗逆性较低,较感白粉病及叶斑病,干旱年份田间苜蓿蚜量较高,并有逐年加重趋势。本地的当家品种紫花苜蓿虽然抗逆性较强,同时较耐低肥水管理,但根腐病及恶性杂草菟丝子已成为紫花苜蓿产量低、品质差、可利用年限缩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施肥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瘠薄、盐碱较重的地段,进行苜蓿不同时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肥,对苜蓿产量、密度及品质均有提高的作用,夏施效果较春施好;除硫酸钾外均可提高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均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1播前准备 1.1地块选择苜蓿抗旱、耐盐碱、怕涝,所以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成方连片或低洼地种植时要注意建好排水设施.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山西省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坚持植被建设与工程建设、防治保护与开发利用、传统治理与科技创新、国家投入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战略思路,通过建设生态体系、工程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分片治理、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4个苜蓿品种的产量表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提出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苜蓿属性及高产种植技术措施,以供苜蓿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以绿色饲料代替精饲料,从而能在营养品质和总量上满足未来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在所有的绿色饲料中,苜蓿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苜蓿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同时具有耐旱、耐热、抗盐碱、耐瘠薄、  相似文献   

12.
苜蓿素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作物。种植面积占牧草总面积的90%以上。苜蓿是豆科植物中株型相对较小的一种.但它的营养成分却远远高于其他豆科植物。因为苜蓿生长时根部往地底延伸约2~4m的深度,所以能吸收多种养分和矿物质。食品专家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苜蓿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目前,苜蓿正以其适应性广、高产优质、改良土壤迅速、经济效益高、生态功能齐全等特性.在整个世界的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苜蓿是豆科牧草中耐盐性较强的草种,通过选择耐盐碱品种、选择适宜播期、加强田间管理以及采取一些水利工程,在盐碱地上种植苜蓿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53-12255,12258
[目的]寻找一种能有效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通过采取热水浸泡处理、98%浓硫酸浸泡处理、100 g/L硝酸钾浸泡处理、磨擦种皮结合热水浸泡处理、30%双氧水浸泡处理等5种不同方法处理和田苜蓿种子,观察测定并研究以上5种处理方法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以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达到81.3%;其次是100 g/L硝酸钾浸种2 h、50℃热水浸泡处理和30%双氧水浸种5 min;用98%浓硫酸处理的效果较差。[结论]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是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沙漠地带开发种植苜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宇 《中国农业信息》2013,(13):111-112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生活废物、工业废弃物逐渐累积,以至于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引发一系列环境灾害。了解环境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并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辽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生活废物、工业废弃物逐渐累积,以至于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引发一系列环境灾害。了解环境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并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辽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1996年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对河西地区20个县(市、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属于轻度荒漠化的有山丹县、张掖市、肃南县、永昌县、景泰县和玉门市。属于中度荒漠化的有阿克塞县、肃北县、安西县、金昌市、酒泉市、金塔县、嘉峪关市、高台县、临泽县和民乐县。属于严重荒漠化的有敦煌市。高台县在1990年以前为严重荒漠化县。属于极严重荒漠化的有武威市、民勤县和古浪县。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河西地区除少数县(市、区)的荒漠化程度较轻外,大多数为中度,严重或极严重荒漠化区域,说明全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