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利木赞♂×雷琼黄牛♀)的肌肉品质,选取2岁健康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各3头,屠宰后取12至13肋骨间背部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评价。结果发现,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和雷琼黄牛公牛肌肉pH1h均大于6.0,pH24h均小于6.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肌肉亮度、红度和黄度均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压力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而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雷琼黄牛(P<0.05)。综上,与雷琼黄牛相比,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增大,肉色鲜艳,肌肉嫩度增加,说明利用利木赞牛杂交改良雷琼黄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利木赞牛对雷琼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选择出生年龄相近、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00头1~5岁利雷(利木赞♂×雷琼黄牛♀)F1牛,测定其体重、体高和体尺等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纯种雷琼黄牛相比,1~5岁利雷杂牛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P <0.05)。其中公牛以3岁时的体重差异最大,提高了60.5%。母牛体重以4岁时的差异最大,提高了24.8%。体尺测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利雷杂公牛的各项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雷琼黄牛,母牛除管围、胸宽和坐骨端宽外,其他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 <0.05)。综上,以利木赞牛为父本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可显著提高F1牛的生长性能,其中公牛在3岁时提高最明显,母牛则在4岁时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育肥牛增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索不同营养水平下育肥牛的增重效果,[方法]本文设计利木赞杂交牛与本地黄牛、西门塔尔二代杂与本地黄牛试验各一期、同品种添加不同饲料营养试验一期,比较其增重速度、产肉性能、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显示,日增重、产肉性能,杂交牛都比本地牛显著提高.利木赞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的试验结果为:育肥日增重,利木赞杂交牛达2 200 g,本地黄牛约为1 170 g,利木赞杂交牛比本地黄牛提高41.51%,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1).西门塔尔二代杂与本地黄牛的试验[结论] 果为:育肥日增重,西门塔尔二代杂达1 200 g以上,本地黄牛为855 g,西门塔尔二代杂比本地黄牛提高22.02%,增重效果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5).同品种不同饲料营养试验,添加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日增重比不添加配合料的对照组提高1倍以上,添加单一玉米粉的试验组日增重介于添加配合饲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屠宰测定[结论] 果,胴体净肉重,利木赞杂交牛为154.59 kg,西门塔尔二代杂为133.3 kg,本地黄牛为109.24 kg,利木赞杂交牛和西门塔尔二代杂平均产肉量比本黄牛分别提高41.51%和22.02%.[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推广牛品种杂交改良和科学育肥牛技术,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了解短杂牛、西杂牛和泾源黄牛的产肉性能和肉的品质,为今后黄牛改良和育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它们宰前活重、净肉重、优质肉块、眼肌面积、肉品化学成分等,比较分析它们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西杂牛的胴体重、净肉重均比泾源黄牛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西杂牛的宰前活重、优质肉块、眼肌面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 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 334 g)、西黄牛(1 309 g)和皮黄牛(1 121 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 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7.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334g)、西黄牛(1309g)和皮黄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承德市本地黄牛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引进澳洲和牛冷冻精液,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生产和黄杂交牛。对杂一代与杂二代牛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和黄杂二代的初生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均高于同期的本地黄牛(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 2 0头 ,即西黄牛 (西门塔尔×延边牛 )、夏黄牛 (夏洛来×延边牛 )、皮黄牛 (皮埃蒙特×延边牛 )的F1和黄牛 (延边牛 )公牛各 5头 ,进行了 10 0天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夏黄牛 (13 3 4g)、西黄牛(13 0 9g)和皮黄牛 (112 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 (82 7g ,P <0 0 5 ) ,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 ,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黄牛 (61 3 % )、西黄牛 (60 8% )和皮黄牛 (5 8 2 % )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5 1 2 % ,P <0 0 5 ) ,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P <0 0 5 ) ,虽然西黄和夏黄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 ,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西黄和皮黄大理石纹状度较好 ,夏黄牛肉嫩度均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 ,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 ,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头10月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10头10月龄雷琼牛,以相同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进行20个月高强度育肥比较,分析和牛与雷琼牛F1代与雷琼牛的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结果表明:F1杂交牛育肥期末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P〈0.01);F1杂交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雷琼牛(P〈0.01),其中F,杂交牛育肥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雷琼牛前3个月日增长速度最快;F1杂交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与雷琼牛(P〈0.01),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7.28%和6.2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代杂交牛经育肥后,其增重效果、屠宰性能均优于雷琼牛。  相似文献   

11.
南阳牛导入利木赞肉牛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自1981年开始南阳黄牛研究所承担了农牧渔业部畜牧兽医司下达的《南阳牛导入利木赞肉牛育种技术与推广》项目,先后进行了利木赞肉牛和南阳牛的杂交试验、杂一代和南阳牛的回交实验、回交后代横交固定试验以及利木赞肉牛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研究结果表明:利木赞肉牛外血的导入,较好地纠正了南阳牛的背部、臀部欠丰满的体型,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大面积推广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屠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实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月龄组利杂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或P<0.01),分别提高了4%、4%、3%和0.72;而12月龄组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杂牛在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评分、脂肪色泽评分、肌肉附着和pH2 4指标上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肉品中常规成分含量和脂肪酸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比例发酵桑叶对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育肥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12~15月龄健康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公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饲粮中发酵桑叶添加比例分别为0(CG组,对照组)、10%(LG组)、20%(MG组)和30%(HG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HG组屠宰率和净肉率为59.07%、47.35%,屠宰率比CG、LG和MG组分别提高了0.64%、1.89%和1.00%,净肉率分别提高了0.47%、0.58%和0.4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G组相比,LG、MG和HG组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10.21、9.97、11.97 cm~2。2)各组间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G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CG、LG和MG组(P0.05),HG组肌肉滴水率显著高于CG、LG和MG组(P 0.05),LG、MG组肉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CG和HG组(P0.05)。3)各组间肌肉中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G组肌肉中苏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G、LG和MG组(P0.05),HG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评分更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理想模式。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公牛的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20头,即西延牛(西门塔尔×延边牛)、夏延牛(夏洛来×延边牛)、皮延牛(皮埃蒙特×延边牛)的F1代和延边牛公牛各5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延牛(1334g)、西延牛(1309g)和皮延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827g,P<0.05),西延牛和夏延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延牛,而西延牛和夏延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延牛(61.3%)、西延牛(60.8%)和皮延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P<0.05),虽然西延和夏延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延。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延边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西延和皮延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延牛肉嫩度均不如西延牛、皮延牛和延边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但是延边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皮延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16.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择2~2.5岁的威宁黄牛、安格斯(♂)×威宁黄牛(♀)F1(安威杂)、利木赞(♂)×威宁黄牛(♀)F1(利威杂)、西门塔尔(♂)×威宁黄牛(♀)F1(西威杂)公牛各3头,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威宁黄牛公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净肉率和屠宰率均显著低于安威杂、利威杂和西威杂公牛(P<0.05),安威杂公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显著低于利威杂和西威杂(P<0.05);威宁黄牛和安威杂的常规肉质指标中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西威杂(P<0.05);威宁黄牛背最长肌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安威杂显著高于利威杂和西威杂(P<0.05)。结果显示,西威杂后代屠宰性能优于安威杂,常规肉质优劣总体表现出威宁黄牛>安威杂>利威杂>西威杂。  相似文献   

18.
冷配杂交牛就是用优良公牛的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生产的杂交牛。冻精冷冻在-196℃的液氮中。我县经过多年的实践,利用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黑白花、利木赞、摩拉等牛冻精,采取人工授精,与我县本地黄牛、水牛杂交,生产杂交一代的黄牛和水牛,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其生长速度均比本地黄牛、水牛快30%~50%,一年龄的杂交黄牛、水牛比同龄本地黄牛、水牛增收800~2000元,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冷配杂交牛推广情况该项技术自1979年开始就在我县示范推广,每年大约配成400~500胎次,曾被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组著名记者李兵采访过,但由…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清真牛肉是宁夏现代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宁夏以引进的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不同杂交牛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杂交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产肉性能及其胴体品质等级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