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单位叶面积承载籽粒能力,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途径是科学确定适宜基本苗数、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2.
大穗大粒型冬小麦高产育种的实践何瑞,崔应有,马超霞,朱宗贵,朱同相(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77300)(滕州市农技站)近十年来,我们在冬小麦高产育种中主要是选育大穗大粒类型,从1978年开始杂交到1989年选出稳定新品系止,历时12年共分两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3.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江苏近年育成的10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系)为直播材料, 依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重进行划分为大中小3种穗型,研究其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穗型水稻以中穗型水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在较高有效穗的基础上增加了穗粒数,即颖花量显著增加.同时其产量的提高也依赖于关键生育期较高的LAI和高的干物质积累量,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表观转换率和转化率,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成穗率等源库协调的群体质量特征.依据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特征,对直播稻品种的合理选用及高产途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依据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鲁西南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以济麦22、泰山23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总结出鲁西南多穗型品种9750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即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g,最高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并对今后黄淮北片麦区小麦高产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1993 ̄1995三年不同麦区小麦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林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和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多年小麦生产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提出新疆冬小麦高产创建冬春管理关键技术建议: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整地质量、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播种质量、春季因苗管理、科学灌水、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一喷三防技术等,确保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相似文献   

8.
有序群体可以使弯穗型群体穗角增大、穗长增加,有利于大穗形成。直立穗型品种比弯曲穗型品种更适合于无序栽培方式。分布方式对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有序群体的产量显著高于无序群体。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胶东半岛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 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筛选结果以烟农24、烟2070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指出胶东半岛多穗型品种9 750 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 g,最大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高产攻关和高产示范,总结出了冬小麦在不同播期、不同穗型、不同年份条件下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调查5个冬麦品种产量性状和叶片特征多样性。结果表明,5项产量相关性状指标(株高、穗长、主穗粒数、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在不同冬麦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5个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为62.67~71.11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30.00~46.25个/mm2;叶脉总数为57.00~65.67条;叶脉密度为36.89~43.00条/mm。  相似文献   

13.
面条专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同密度对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小偃503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分蘖发生和消亡规律、有效成穗数、次生根数、产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有较大差异;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小偃503在关中平原种植,密度(播种量)以105kg/hm^2表现最优,群体、个体特征及品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15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F1及其相应的6个亲本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沉淀值和株高、株穗数、千粒重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穗粒数、孕小穗、株高、千粒重、穗长8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非加性效应的作用较小。株穗数和株粒重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并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2009-2011年在洛阳农林科学院以洛旱2号小麦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池栽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施氮和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极显著(P≤0.01)。随灌水量增加,总茎数及最终成穗数增加,越冬及拔节期总茎数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分别为715.6万、965.9万茎/hm2,最终成穗数在灌水量308.5mm时最大,2a平均值为403.0万穗/hm2;穗粒数及产量在灌水量308.5mm时达最大,2a平均分别为29.2粒和5 934.0kg/hm2,千粒重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值46.3g。在施氮量30.8~179.2kg/hm2,总茎数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产量在0~105.0kg/hm2间呈增加趋势。从水肥耦合的效应看,N179.2P126W282处理组合对总茎数的调控效应较大,产量以N105P42W308.5处理组合最大,千粒重以N30.8P126W282处理组合最大。  相似文献   

16.
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地域的田间试验,研究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纳米增效肥料,小麦的增产幅度在12.34%~19.76%。纳米增效肥料使小麦蛋白质含量减少7.52%,脂肪含量增加33%。高量尿素肥料比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增产2.31%,但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肥料用量为150 kg/hm2,有明显省肥效果;中量型纳米增效肥料为秋季一次性施肥,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春季两次追肥工序,增产17.0%,还有省工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以冬小麦长635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长6359的播期在9月25—30日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调整,在传统播期9月25日的基础上可延后5 d左右;播量在187.5~277.5 kg/hm2范围内结合播期进行调整,可适当减少播量。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针对传统种植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是当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冬前叶片光合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对冬小麦冬前叶片以表观光合速率为主的光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在冬前生育过程中各叶片及单株光合性能的动态变化井比较了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性能,还明确了冬前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日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20.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冀麦26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期灌溉的单位面积粒数,以拔节期灌水的最高,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其单位面积数均下降,呈现倒“V”定型变化;粒重与此相反,以拔节期灌水的为最低,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粒重均增高,呈现“V”字型变化。灌水对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表现为:灌水次数,总灌水量大的,产量物质来源对开花后的物质生产依赖性大;反之,灌水数少,灌水量小,产量物质来源对开发前暂贮物质的依赖则强,此外,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小麦节水栽培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