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蜡原油触变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国群  张帆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3,22(12):28-31
对加剂改性中原原油在其凝点附近不同温度处的触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Houska模型描述含蜡原油的触变性,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表明,Houska触变模型中的剩余屈服应力、触变屈服应力、稠度系数、稠度可触变部分系数、流变特性指数与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而结构建立常数和结构裂降常数与温度无关。Houska触变模型中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可以为实际热油管道停输后再启动过程的水力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衍礼  遇宁 《油气储运》1997,16(11):50-53
原油流变性测量是储存和管输原油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SY/T0520-3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仪器人工操作繁琐,测量时间长和测量仪器软件操作无标准的缺点。通过对该标准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测量无弹性触变性含原油流变曲线的基本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在流变仪、粘度计的人工操作和软件操作两种方法下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贾邦龙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12,31(4):254-259,328
现有触变性测试方法(加载方式)包括恒剪切率、剪切率阶跃、控制剪切率滞回环、剪应力阶跃以及控制剪应力滞回环等。利用这些方法对同一条件下含蜡原油的触变性进行测试,并利用Houska触变模型和双结构参数触变模型进行拟合。利用一种方法测试数据拟合出的触变参数对其他测试方法加载条件下的应力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对测试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测试方法,利用剪切率高的加载条件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的触变参数,均可成功地对较低剪切率加载条件下的应力进行预测,反之则会出现结构参数为负值进而导致预测失败的情况;利用同一测试方法的多组实验数据共同拟合触变参数,可以提高对其他加载方式下应力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4.
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ouska触变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双速率含蜡原油触变性模型,编制了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计算软件,将国外相关文献的原始数据代入计算软件,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计算方法优于文献发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描述含蜡原油触变性的新型三参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含蜡原油的触变性研究对管输含蜡原油的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尤其对原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意义。以华北原油为例,采用τ-.γ-t曲线法测定了触变性原油剪切应力裂降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和相关文献试验数据的验证,建立了一种能定量描述含蜡原油剪切应力裂降过程的新型三参数触变模式。该模型具有精度高、参数少、试验简便,而且适用性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艳婷  黄启玉  庞全  付军 《油气储运》2013,32(2):166-170
使用不同流变仪及不同测试系统,采用剪切速率阶跃上升的加载方式,对大庆-冀东混合原油进行触变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nton Paar流交仪的重复性好于HAAKE VT550旋转流变仪,使用Anton Paar流变仪测得的原油流变性数据较稳定,波动较小,但两种流变仪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3%;内外简直径比相近的不同测试系统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5%,但内外筒间隙越小的测试系统,蜡晶结构裂降越快,且得到的实验数据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郝建斌  赵晓东 《油气储运》2005,24(12):35-35
把不可恢复结构的概念引入Houska触变模型,使用两个结构参数描述低温原油的结构,并提出了一个试验方法来测量改进后模型的参数。研究了胜利原油加降凝剂的特性,拟合结果与测量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磁技术在原油管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贤 《油气储运》1989,8(1):45-51
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磁技术的历史和现状,收集了国内外有关磁技术在原油防蜡、降凝、降粘、增输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例,论述了磁技术在原油长输管道上应用研究中的技术关键,对石油开采、集输、储运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原油流变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3,22(9):11-17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流变性复杂的易凝高粘原油,原油流变学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输油管道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我国原油流变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论述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原油流变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原油流变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需要加强创新,大力进行系统和扎实的基础研究,流变学研究应与相关的基础科学及工程科学密切结合。指出了未来5~10年我国原油流变学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铁秦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给出停输过程的热力模型及启动过程的热力,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对铁秦输油管道夏季各站间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葫芦岛-绥中段在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通过对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的模拟结构分析,探讨了铁秦输油管道降温输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混掺5%~10%俄罗斯原油的大庆原油,开展了铁大线和秦京线大庆原油触变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结构的Houska修正触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测试温度、进站温度和多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大庆原油触变行为。试验获得了秦京线、铁大线实际管输条件下不同测试温度和进站温度的触变模型参数,对于准确计算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惠平 《油气储运》2002,21(5):41-49
根据码头库区多年来接卸海上原油的实际情况,对海上原油途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海上原油途耗的对策及预防措施,就码头库区接卸计量原油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文莹 《油气储运》2003,22(3):53-54
原油途耗是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途耗的产生主要与装贷港、载货船、采样方法、罐内明水、密度、油温等因素有关。针对一些石化企业原油需要油船运输的特点来分析途耗形成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计量误差,降低途耗,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原油计量中的密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莹 《油气储运》2003,22(12):36-38
原油密度是原油计量中最重要的数值,对原油的损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原油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时间、含水率及明水、采样准确性,分析了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原油聚类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加强 《油气储运》1999,18(4):40-43
在原油四因素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原油模糊聚类分析的新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关键在于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而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往往受人擅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必须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因此根据评价对象,评价因素集及评价目标,提出了以原油粘度为参考因素,运用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确定共权重的新思路,同时根据岭形系列曲线的特点,导出确定单因素隶属度的计算关系式,阐明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施  相似文献   

16.
彩南原油属石蜡基原油,析蜡点在48~50℃之间,反常点为20℃,针对这些特性,进行了原油热处理和添加改进剂综合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流变特性得到了改善,粘度、凝点、反常点及屈服应力值均有明显下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原油综合热处理的温度、加剂量等参数,有效地指导了彩南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南疆原油和成品油实施管道顺序输送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原油和成品油外运方式、油品种类及物性、管道顺序输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降凝、清管和混油等处理方法,拟定了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油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将油品合理排序,并与清管技术相协调,对实现新疆原油、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磁处理对原油结蜡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磁处理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因素,用石油胶体分散体系理论分析了原油结蜡过程,应用胶体化学中的"DLVO理论"解释了磁处理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分析认为,磁场通过对蜡晶分子间色散力的影响作用,致使蜡晶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势能增大,从而促进了原油中蜡晶胶粒的聚结,这就是磁处理对原油凝胶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降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火三含蜡原油管道初凝现象以及对其处理过程中的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认为连续运行的管道,其下游的进站温度应控制在输送介质的凝点+3℃温度以上;间歇运行的管道,末站进站温度应达到安全停输时间的要求,以保证管道在冬季安全运行。对于含蜡原油管道的初凝现象象,三个过程主导着压力,排量的变化和管道恢复正常的速度,第一是管内空隙的充装过程,第二是使末段部分温原油屈服的过程,第三是冲刷,剥落管壁凝油层,恢复管道正常排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