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以往国内外油库罐区计量产品功能单一、通讯系统不统一、质量不能保证、易受外界影响及价格昂贵等缺点,采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压力传感技术,多参数同时测量的工艺流程,以及等浮力浮子引压管技术、长尺寸不锈钢精密加工技术、阻止油和油蒸汽进入毛细管技术、引压管环境温度补偿技术等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油罐综合计量系统.该系统可以测量油罐计量和报警需要的所有参数,如液位、密度、温度和油量等,具有计量准确、性价比高、现场显示及通信方便等特点.现场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减少了计量纠纷,降低了劳动强度,在石油化工行业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油罐雷达液位计液位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昭文 《油气储运》2003,22(6):56-59
油罐雷达液位计的标称精度是其测空高的精确度,液位的精确度受其安装校正、测量方法及油罐参照高度的随机变化、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就液位测量而言,雷达液位计与人工检尺具有同样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了原油储罐原有的液位计存在的问题之后,按浮顶油罐和非金属地下油罐(包括拱顶油罐)两种类型,提出了改进意见,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改进、安装、校验后的计量仪表均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光导液位计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安装要求、应用范围、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在罐区采用光导液位计,可与计算机连网进行远程通信和检测,有效地防止了油罐发生冒油、漏油、损坏及火灾事故.通过分析造成罐区光导液位计仪表失灵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油料清库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定油料库站中库存油料数量的一项系统性计量工作,通过对油罐中油料数量的计算,分析了影响油高、油温、密度测量准确度的各项因素,并对油库油量的计算步骤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下期要目     
应用仿真技术提高我国 管道设计水平…………………………王善珂等原油含水对管道运行的影响…………………张 帆水下穿越管道可变荷载的 统计分析………………………………蒲爱华等风载荷作用下圆柱形罐的 有限元分析……………………………张进国等管道塑膜管内衬施工方法…………………姜炳卫等雷达液位计在黄岛地下油库 罐位监测中的应用………………………楚海明碳钢二氧化碳腐蚀研究现状………………李桂芝等超声波流量计的现状与展望…………………闫向宏混合法油罐计量系统的 应用与检定……………………………孙国锋等浮顶油罐单盘…  相似文献   

7.
鉴于一些文献资料对油罐安全装油量问题所采用的术语不统一,释义不确切,计算方法也不尽合理,对立式油罐安全装油量的有关术语,释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是:①允许装油高度和允许装油容量,根据有消防设备和无消防设备两种情形给出计算方法,并规定了几种主要储油罐的允许装油高度H允。②为了确保油罐中的油品在最高储油温度下不超过允许装油高度,限定收油结束时罐内油品的最大高度,称为安全收油度H安;最大容积,  相似文献   

8.
魏明 《油气储运》1998,17(6):41-43
介绍一种将厚膜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置入储油罐群的各储油罐内,用以数字化计量,巡检罐内油量、油温的系统,对该系统的使用过程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指出了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优点,对油罐计量、监护自动化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液位是压缩机组运行中需要重点监控的参数之一,而差压式液位计则是在压缩机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液位测量仪表.以西气东输沁水压气站压缩机组为例,基于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与运行机组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差压式液位计的运行故障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不带密封罐的液位计,使用矿物油替换旋风分离器下腔内含有水分的轻烃,可避免冬季在引压管内出现结冰现象,保证液位计的测量准确性;对于带密封罐的液位计,确保密封罐内合成油的液位高度,及时向其内加注合成油,即可解决液位计低报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怀国 《油气储运》1996,15(7):47-48
一、重质油罐的人工检尺照明 一般油罐的主计量孔兼有人工检尺、测温、取样几种功能。对于重质油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重质油计量要求检空尺操作时,一手握尺柄另一手握尺带,当尺带浸入油内后,停止下尺,使检尺点与卷尺刻度对准,稳定后读出下尺高度,再提尺读出浸油部分高度,做好记录。当光线昏暗或夜间  相似文献   

11.
混合法油罐计量系统的应用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库自动化计量系统五花八门,但能否真正、可靠地实现油库各项计量管理功能,能否满足油库计量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经过实践验证。现介绍一种油库采用的一套混合法计量系统的构成、运作及其检定。结果表明,该系统计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库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发一种适应于以固态水溶肥为原料的自动施肥系统,测试分析自动施肥系统性能。方法 主控机采用ARM9电路控制模块可实现对轮灌编组、预搅拌时长、施肥开始与结束时间、施肥持续时长、施肥量等参数的设置;选择以蠕动泵为注肥装置,通过变频器控制注肥泵电机功率的方式控制注肥速率,控制施肥量。对装置核心部件搅拌器额定功率、计量方式、溶肥搅拌参数、排肥速度及固液相比例等主要参数等进行设计与测试。结果 电感脉冲计量方式标准误差最大值1.26%,误差小、性价比好,确定其为本装置采用的计量方式;搅拌器以1.5 Kw额定功率、38 r/min转速搅拌、肥液浓度在1.1~1.3 g/mL、预搅拌时间30 min时,罐内各液位输出肥液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 0.05),达到对肥料浓度均匀性的设计要求。结论 将施肥开始前的预搅拌时间设为30 min、搅拌转速设为38 r/min、肥液浓度不高于1.3 g/mL,输出肥液浓度有较好的均匀性,实现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HGC-1型原油自动交接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HGC-19水分传感器、SCS-30电子地衡、电子计算机系统、含水自动计量监控软件等软硬件组成的HGC-1型自动交接油系统,可有效解决油罐车含水率人工计量引起的数据不准、工作量大、易导致交接双方发生争议等问题,经济技术性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油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争平 《油气储运》2000,19(1):44-46
为符合国际石油贸易市场的计量要求,在石油贸易计量中应掌握不同的标准条件,以进行合理的石油贸易。介绍两种国际上使用的原油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阐述了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5.
沈维美 《油气储运》1996,15(1):21-22
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燃油和可燃气体储罐在开始使用和检修时,往往需要仔细清洗,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降低容器中的氧含量,以确保安全。介绍了常用的四种量置换方法,即完全混合置换、无混合置换、真空置换和加压置换。通过具体算例对四种置换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真空置换所耗费的惰气量最少,其它依次为完全混合置换、加压置换。真空置换抽真空设备,同时要求设备能承受外压。无混合置换的关键是用水或液体充满容器的整个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由直接引压装置,高精度电容型差压变送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关联电路、多通道高分辨率PC总线接口卡和主机IBM-PC386微机组成,以UCDOS3.1为中文平台,用C语言编程的内浮顶油罐静压式程控计量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油库(站)发油时出现损耗的问题,除正确安装计量仪器,满足流量计工作条件,定期维护、检定、校正外,还应正确运用计算公式,加强发油密度的跟踪计量。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油料的标准密度不同,在转罐、转批次发油时,要及时测定油品的密度。温度也是影响发油计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油时也要及时准确地测定所发油品的温度。油品中的水分与杂质,不仅造成油品短少,还会影响流量计正常运行,计量失真。为此要定期清洗油  相似文献   

18.
真空辅助卸油和气压辅助卸油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美娜 《油气储运》1994,13(4):13-15,56
目前轻油罐车的装卸都采用上卸工艺,在夏季高温时,易发生汽化障碍。为克服此障碍所采取的辅助卸油方法有两种,即真空辅助卸油法和气压辅助卸油法。石化销售公司特立专题进行研究,在现场调研和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较前者优越,推荐采用气压辅助卸油方法。气压辅助卸油是利用压缩空气来提高泵入口的剩余压力,从根本上防上气阻和气蚀,减少蒸发损耗,缩短卸油时间,节省能耗,有利于安全作用和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气液比油井气液比高、生产稳定性差而难以精确计量的难题,研制了适合高气液比计量的三相自动计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级分离和旋流预分离器双入口设计,分离效果好、抗波动性强;实现了装置的小型橇块化,可设为车载式或固定式,扩大了适用范围;控制系统采用RTU作为数据控制模块,计量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控,采用GPRS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计量数据远传至中心服务器;采用连通管原理,配套高精度液位计,实现了产液和含水率同时计量。在高气低液单井、高液低气单井以及间出井等不同工况下开展单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气液比三相自动计量装置不仅计量结果稳定、精度高,且对间出井等特殊工况适应性好,产气量、产液量、含水率计量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10%、2%、5%。(图1,表3,参6)。  相似文献   

20.
杜振华  李著信 《油气储运》1995,14(2):25-26,28
国内目前铁路油罐车轻质油品的装卸多数采用上装上卸式,此方式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气阻,蒸发损耗超标准,操作程序复杂,劳动量大,不安全等。为此,设计了气隔式油脂密封下部卸油装置。它是由密封活塞,传动机构和活塞缸组成。密封活塞又和活塞缸共同组成油脂室和空气室。油胆内装满密封油脂,两端由密封密封,空气室则把油品与油脂隔绝开来。该装置与阀门内装满密封油脂,两端由密封圈密封,空气室则把油品与油脂隔绝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