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于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水稻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稻有效分蘖期、灌浆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次高效腐殖酸液肥,有效分蘖明显增加,可提高水稻产量11.32%。  相似文献   

2.
新型BV有机液体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宏亚  张晓强  臧淑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54-3754,3756
以竹醋液为原料生产的新型BV有机液肥,可对农林作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在小麦品种扬麦16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BV液肥的比较试验表明,适时喷施有利于增加小麦的千粒重;不同时间(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与喷清水相比,喷施不同浓度BV液肥的扬麦16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稻水溶性营养液肥试验示范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水溶性营养液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在水稻孕穗期、抽穗初期、灌浆期和籽粒饱满期,开展了叶面喷施"喷得福系列+快宝高浓度天然海藻素"水溶性营养液肥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该叶面肥可有效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并且理论产量比对照增加41.52kg/667 m2,增幅6.23%。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安庆市金太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水稻灌浆营养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水稻喷施灌浆营养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灌浆营养液可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延缓水稻早衰,从而延长水稻灌浆时间及生育期,有利于水稻的充分灌浆;营养液能降低水稻的株高,缩短水稻的剑叶长度及穗长,促使水稻茎杆粗壮、叶片挺立,有利于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减少水稻倒伏的风险;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和纯收入。因此,灌浆营养液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稻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1号,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2号后长势长相旺盛,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湘辉有机液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稀土浸种对水稻破胸发芽、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本田期不同浓度稀土根外喷施对杂交水稻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浸种水稻破胸快,秧苗白根数增多。盛蘖前,盛花期两次叶面喷施,叶绿素含量和灌浆速率及千粒重比对照明显增加,杂交稻施用稀土可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7.
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生态液肥1号,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生态液肥2号后早稻长势长相旺盛,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有机生态液肥影响水稻的生殖生长,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早稻在分蘖盛期(晚稻在返青拔蘖期)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1号,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湘辉有机液肥2号后长势长相旺盛,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湘辉有机液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力欣”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叶力欣”可以改善水稻生长状况,促进水稻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喷施叶面肥处理结实率较空白处理增加2%,千粒质量增加0.7g,产量达7617kg/hm^2,比空白处理增产567kg/hm^2,增产率达8%,可增收597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磷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磷肥资源,确保良好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下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施磷极大地促进了杂交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干重的增加,保持适当的施磷水平能力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并保持较长时间。磷的适宜质量浓度50.4,100.8mg/L处理,杂交水稻各生育期根冠比为:分蘖盛期为0.23-0.24,孕穗期为0.17-0.19,齐穗期约为0.15,灌浆期为0.01-0.11,杂交水稻对N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对P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对K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对Ca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对Mg的吸收主要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对Si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灰色关联分析表明,P对N,K,Ca,Mg,Si的吸收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辽星1号和辽优5218为试材,研究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对低温伤害的预防和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可明显改善低温对水稻株高、穗抽出度、单株草重、单株实粒数、单株结实率等性状的伤害,低温处理前7 d喷施效果要优于低温处理后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在杂交稻上的应用效果要好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12.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早籼“V502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V5 0 2 5”系用迟熟早籼良种“86-70”选系干种子 ,搭载返回式遥感科学卫星 ,经太空诱变作用后 ,选择早熟突变体 ,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熟偏迟类型 ,具有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丰产稳产、米质较优、后期落色好、对稻瘟病等抗逆性强、需肥中等、适应性广、农艺性状全面优于地面对照亲本等优点 ,适宜在江西省推广种植。讨论了空间技术育种的优点、方法、程序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5.
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条件下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以东农425和松粳6号为试材,设置3种灌溉方式(W1正常灌溉;W2轻干湿交替灌溉;W3重干湿交替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为6310(N1)、5311(N2)、4321(N3)),研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花粉粒育性、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为寒地粳稻丰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上述指标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与W1相比,W2和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大,灌浆时间缩短,提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花粉粒育性降低。W2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提高,东农425干物质积累量和输出量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而松粳6号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显著下降;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下降。两粳稻品种根冠比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大。在相同灌溉条件下,与N1相比,东农425和松粳6号均表现为N2有效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收获指数、花粉育性和最终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N3处理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所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降低。综上,东农425以W2N2为最佳耦合方式,松粳6号以W1N2为最佳耦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轮作地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控释氮肥配方(4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0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4)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下,研究全程氮素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控释氮肥施用比例对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产量的影响。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设置3种不同基本苗处理,在成熟期调查其主茎占有效穗数的比例,以分别代表主茎为主成穗型、主茎分蘖并重成穗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的3种水稻群体,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为副区,分别为纯氮比5∶5、6∶4和7∶3。结果表明: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达到高产时的适宜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的一次性基施配比存在差异,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7∶3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产量为10.0 t·hm-2,较5∶5和6∶4处理显著提高53%~7.5%;主茎分蘖并重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两种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5∶5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5、9.4 t·h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9.2%~10.5%和9.3%~11.9%。在成穗方式间,以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的7∶3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在群体颖花量、生育后期光合势及阶段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综上,不同直播稻成穗方式下基施适宜比例的控释氮肥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当增加基本苗以提高主茎占有效穗比例,以主茎成穗为主,配套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的一次性基施氮肥技术有助于实现直播常规粳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7.
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头季稻收割前不同时期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8~12 d施促芽肥(尿素,225 kg/ha)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收割前12 d施用促芽肥出苗最快,生育期长(69 d),有效穗数300.9万穗/ha、每穗总粒数84.13粒、每穗实粒数71.83粒、结实率85.38%和产量5208.89 kg/ha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6年以19个籼型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间头季稻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机理在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头季稻着粒数少,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可减少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为摸索施肥和赤霉素对水稻种子裂颖的影响,本试验以水稻品种‘广8 优169’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喷施叶面肥、喷施赤霉素“920”、追肥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幼穗分化第4 期喷施硼锌叶面肥、始穗期喷施硼锌叶面肥均可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裂颖风险,其中幼穗分化第4 期和始穗期均喷施硼锌叶面肥效果更显著;随着“920”喷施剂量的增加、喷施时期的过早或过晚均会加重水稻种子裂颖。对‘广8 优169’制种而言,抽穗25%时每公顷喷施225 g“920”效果最理想;分蘖期追肥时,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或适当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裂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钾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和穗肥按全钾量5:5比例施入(处理4),水稻整个生长期内钾肥营养均衡,有利于颖花分化,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达13 240.52 kg·hm-2;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处理1),由于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营养供给不足,降低了水稻穗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