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12—18天给患分娩期疾病的母牛应用GnRH(Gn释放激素)时,出现发情的时间较未处理的对照牛为早,每次受胎的配种次数以及空怀的天数也较少。对胎衣停滞的母牛,应用GnRH处理,其产犊到受胎的间隔较未处理的对照牛为短,每次受胎的配种次数也较少。给屡配不孕的母牛输精时,应用GnRH能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母牛产后配种的最合适时間,有些不同的見解。有人认为:母牛在产后三周还未創造出最适合于受精的条件。即使有成熟滤胞的存在。亦缺乏排卵的条件,往往表现为母牛已进入发情,但输精之后而不受精.主张在母牛产后第二个或第三个发情期,甚至在产后第四个发情期配种。还有人认为:母牛产犢后,第一次发情即行配种,是提高受胎率方法之一。倘第一次发情,不予交配,常常引起暫  相似文献   

3.
奶牛群体繁殖力改良的指标有:1.犊牛死亡率低于10%;2.培育母牛可在24月龄时分娩;3.母牛保持有良好的体况,在产犊后40天内就能发情;4.母牛在初次发情后50天,或产犊后120天内经1~3次授精,受胎率达90%;5.一次配种有50~60%母牛怀孕,或1.7次配种有一头怀孕;6.母牛产犊间隔时间为12~13个月;7.因繁殖原因淘汰的牛不超过牛群的10%。实现上述指标的  相似文献   

4.
四、如何提高母牛受胎率? 母牛的受胎率,对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常我们期望母牛每年能生产一头犊牛,挤奶305天,还要让它能在产前休息60天,这样从一次产犊到另一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大约为365天,这段时间称为产犊间隔,是衡量母牛受胎率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在实践中要达到这一指标是很不易的,因为产犊间隔是受产后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每受胎一头的输精次数以及产犊至受胎的间隔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就成了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1发病原因母牛不孕症主要从繁殖指标和不孕两方面表现出来。母牛产犊后约在42天左右出现第一次发情,但因子宫和别的附件组织刚刚恢复,激素的分泌也不够平衡,所以不要输精配种,等到母牛产犊后63天时进行第一次配种。84天进行第二次配种。这样算来,大多数母牛平均在产后80天左右怀犊。不孕牛是指分娩后6个月没有妊娠的母牛。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实行发情后配种二次或三次且母猪窝产仔数不同的两个猪场进行,在第一次配种前6~14小时给母猪分别颈部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Receptal或促排三号LRH-A3)20μg或hCG1000IU,探讨在配种前使用这两类激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在A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Receptal结合计算)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78%(35/45)提高到93%(39/42),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从对照组的9.50头±0.50头和9.23头±0.47头提高到9.95头±0.46头和9.76头±0.45头。在B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hCG处理使一部分猪(10%~15%)在发情后期丧失性欲不能进行第三次配种,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发生。LRH-A3和hCG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96.08%(48/50)分别降低到92.31%(36/39)和86.48%(32/37);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从对照组的12.26头±0.32头和11.38头±0.30头分别降低到LRH-A3处理组的11.91头±0.42头和11.08头±0.44头,和hCG处理组的11.37头±0.52头和10.71头±0.49头。这些结果说明在母猪配种前注射GnRH类似物或hCG,可以提高发情后只配种二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性能,但会降低发情后配种三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提高西门塔尔母牛繁殖率的措施,试验将新疆阿瓦提县饲养的西门塔尔适龄空怀母牛1 286头分为3组,A组462头母牛、B组430头母牛,第0天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液10 mL,第7天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CS)0.8 mg(A组第7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液10 mL,B组不注射),第10天发情的母牛肌肉注射1支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C组394头母牛,第0天检查空怀并登记,第7天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0.8 mg,第10天有发情表现的肌肉注射1支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3个组母牛均在注射氯前列醇钠6 h内采用西门塔尔牛X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空怀母牛自然返情后(19~21 d)进行补配,配种前肌肉注射1支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测定母牛首次和二次发情率、受胎率和母犊率。结果表明:经过两次同期发情处理,A、B、C组西门塔尔母牛总发情率分别为98.9%、97.9%、95.2%,总受胎率分别为89.1%、81.5%、72.5%,母犊率分别为90.2%、90.4%、90.4%。说明西门塔尔母牛同期发情处理第0天和第7天肌注复合维生素ADE液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发情率、受胎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激素处理方法对夏南母牛同期发情效果及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选择夏南母牛75头,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25头,分别采用二次前列腺素(PG)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PG法、促黄体释放激素A3(LH-A3)+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不同激素处理后的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激素处理后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0%、88%、84%,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9%、45%、58%,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GnRH+PG法同期发情效果最佳,LH-A3+PG法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促排卵素三号"和氯前列烯醇按一定的使用程序处理母牛后无需观察发情,实现定时发情,定时配种,其一次性受胎率与自然发情后进行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无差异。此法减少发情观察和选择费用,缩短母牛空怀时间和产犊间隔,减少漏配的发生,提高了人工授精的效率,对农区散户小规模饲养的牛群,提高其繁殖率及进行大范围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76头在1978~1995年间产犊的么拉、尼里、杂种奶水牛的原始资料按产犊性别、产后首次发情天数、情期受胎率、下胎受孕情期数等四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性别对尼里母牛的产后首次发情有显著影响(P<0.05),对么拉、杂种母牛的下胎受孕情期数有显著影响(P<0.05);产公犊么拉、尼里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分别低12.4%和20.0%,而产公犊杂种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高10.0%。产后30天内发情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最低,为33.3%。产后60~90天内发情母牛的最高,为50.8%  相似文献   

11.
牦母牛的适宜配种时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高原牧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掌握牦母牛的适宜配种时间,是提高牦母牛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准确地掌握好牦母牛的配种时间,就必须了解本产区牦母牛的第1次发情、排卵规律及初配时间、配种季节、产犊后第1次配种时间、牦母牛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期。一、牦母牛的第1次发情及初配时间高原牦母牛属原始畜种,具有晚熟和适应恶劣的高原环境。长期以来,牦母牛自繁自衍,带犊自然哺乳,产犊后进入第1个冬春,正处迅速生长发育阶段,但天寒草枯,采食的物质营养不足,造成生长发育停顿受阻,至第2年夏秋才能继续增重,但高山草原夏秋季节不长(仅约110—120天),又进入第2个冬春。所以,牦母牛达配种年龄一般要在进入生后的第3个夏秋季,即在24月龄以后。母牦牛的发情,具有普通牛的一般征状,但不如普通牛明显、强烈。发情初期,阴道粉红,成龄公午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同期发情对西门塔尔母牛使用性控冻精人工输精后繁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中等、健康的2~4岁空怀母牛1 824头,随机分为A、B、C组,分别采用戈那瑞林、氯前列醇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不同组合处理,测定母牛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A组母牛发情率、受胎率和分娩率均最高,发情率显著高于B、C组(P<0.05),受胎率和分娩率显著高于C组(P<0.05);第二次自然发情配种率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西门塔尔母牛采用第0天肌肉注射戈那瑞林100μg,第7天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0.8 mg,第9天肌肉注射戈那瑞林100μg,第10天检查发情排卵情况配种,配种前肌肉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25μg处理,可以促进母牛发情配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患围产期障碍的母牛,在产后12—18天给予GnRH,要比未处理的对照母牛发情更早,每次受孕的配种次数更少,空怀的天数更短。在患胎衣不下的母牛中,经GnRH处理的那些较未处理的对照牛,产犊至受孕的间期更短,每次受孕的配种数也更少些。屡配不孕母牛在授精时应用GnRH能够使受孕率提高。有人指出,奶牛繁殖的目标应该是:能在产后3周前开始出现发情周期,到产后4周时子宫已经复旧且无感染,在配上以前的第二个发情周期及其随后的每个发情周期,都显示行为发情,并能够在产后50—85天的第一次配种时受孕。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因已证实能够刺激垂体促黄体素(LH)的释放,所以将其列为提高产后奶牛繁殖性能的辅助剂。GnRH应用的主要方面(除治疗卵巢囊肿外)还有发动产后早期(产后10—20天)的卵巢治动,或在授精时给予以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犊后子宫复原及体质恢复大约需要20~30天,当产犊后30~70天可表现出明显的第一次发情。若产犊后配种过早,因子宫尚未完全康复则不易受孕,同时由于配种过早会使泌乳期缩短而影响产奶量。若配种过晚,则会延长胎间距,降低了奶牛经济利用率,也常因发情不规律而影响受胎率。 养奶牛的目的是生产牛奶,而奶牛又必须在产犊后才能产奶。根据奶牛的生殖与生理特点,最理想的是一年能产一犊,这样需要在产犊后70~90天内配种受胎最为适宜。以保证305天的产奶时间,实现乳、犊双丰收。还能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同时,本阶段对奶牛来说正是产奶高峰期,发情也是比较有规律而明显的,配种也容易受胎。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探索母牛一年一胎的实现路径。【方法】随机挑选21头4-6岁,产后2--3个月未发情的空怀母牛,采取以下同期发情处理程序:第1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戈那瑞林),第8d肌肉注射PG 0.33mg/头(氯前列醇),第10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第11d配种,配种后30d左右采血样送检,检测孕情状况。【结果】经早孕检测,21头送检血样中大于或临近OD值弱阳性对照(0.315)的有14头,小于OD值弱阳性对照(0.315)有7头,检测怀孕率达到66.7%。随后经直肠检查和产犊验证,实际怀孕率66.7%、怀孕牛产犊率100%。【结论】(1)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已经成熟,该批次血样检测正确率达100%。(2)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母牛的隐性发情,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3)为夏南牛一年一胎技术的实施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肉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的受胎率。方法:将100头未产犊母牛设为观察组,100头未产犊母牛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母牛采用细管冻精人工授精,对照组母牛采用公牛自然配种受精,比较两组受胎率。结果:在实验期间,观察组平均受胎率为62.7%,对照组受胎率为70.0%,对照组受胎率高于观察组,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配种的受胎率略高于细管冻精人工授精,但受限于公牛配种能力,因此具有良好受胎率的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奶牛性控冻精对荷斯坦母牛进行配种,另选对照组母牛采用常规冻精配种,比较两组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产母犊比例。结果表明,采用性控冻精配种的试验组奶牛产母犊率为92.3%,采用常规冻精配种对照组奶牛产母犊率为50.8%,二者之间差异显著。两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3.9%和59.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于黄牛发情季节应用国产氯前列烯醇 2次处理黄牛具有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 ,96小时内母牛同期发情率可达 80 %~ 92 .5% ,母牛于第 2次药物处理发情后发情率、卵泡发育率无明显差异 ,3mg氯前列烯醇剂量的人工配种情期受胎率与自然发情情期配种受胎率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提高母牛的受胎率,首先要了解生殖器官及其功能,了解发情规律、掌握发情鉴定方法和妊娠鉴定方法,做好及时输精和正确的接产助产工作,使母牛按期生产,获得泌乳和产犊双丰收。1影响受胎率的因素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精液晶质、母牛生殖道健康状况、奶牛饲料及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配种季节、气候环境因素和配种员的技术水平等。母牛发情周期正常范围18~25d的情期受胎率为61%,发情周期18d以下和25d以上的情期受胎率为46%。发情后12~36h排卵的情期受胎率为62%,发情后12h以内和36h以上排卵的情期受胎率为43%,前者比后者高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连续3次或3次以上发情配种不妊娠。屡配不孕的母牛通常发情周规正常,生殖道没有明显异常现象。卵巢囊肿、子宫感染或没有性周期活动的母牛不属屡配不孕。几个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平均为50%左右.如果第一次和第二次配种的受胎率都在50%以上,那么,屡配不孕的发生率就是低的了.然而,屡配不孕常发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配种受胎率均低的牛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