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岸木麻黄柠檬桉混交林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单一,人工林结构简单、生态稳定性不强的局面,开展木麻黄与柠檬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柠檬按混交后,木麻黄生长量增加,混交防护林防风效能增强,而且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肥力增加。木麻黄与柠檬桉插花混交是沿海防护林营造的一种合适结构模式,柠檬桉为木麻黄较为理想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2.
滨海沙地后沿几种木麻黄混交林防护功能与土壤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化的现状,在惠安赤湖林场海岸后沿沙地开展木麻黄分别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尾细桉混交后,防护功能增强,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参与试验的3种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混交对防护效果的提高及土壤肥力的改良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4.
5.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沙质海岸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沿海沙质海岸造林树种单一,防护林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和生态稳定性不强的现状,于1996年在福建惠安县赤湖林场开展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大超过木麻黄纯林;混交林防护效益明显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8.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34和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20m×20m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生林的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均高于其他林地,早生林土壤孔隙度最高,各林地土壤pH值都在4.45~4.75之间且变化不大。同林龄34、24年生混交林土壤酸性以及有机质、全P、全K含量均高于同年生纯林,但速效P、K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林龄方面变化不同。尽管土壤指标变化不尽相同,但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含量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相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的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比例1:1>2:3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湿地松纯林>1:4混交林.随着混交比例增大,生长效果变差.混交比例为1:1的混交林,其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61.47m3/hm2和197.64t/hm2,是混交比例1:4混交林的3.47倍和2.80倍.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混交比例控制在1:1为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年生、34年生以及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N素及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容重以及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方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明显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的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之间,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规律性较为统一,土壤含水率为3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2)土壤N素情况,同林龄比较,3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同龄混交林、2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香梓楠异龄混交林各土壤酸性、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年生马尾松纯林,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纯林、混交林间的有机质变化,表现为34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全N变化趋势和有机质是基本一致的。总之,同林龄的马尾松混交林N素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在整体上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榉树及杉木2种纯林为对照,分析林分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等土壤酶活性,评价不同的混交模式对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下,绝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表层土壤显著性更加明显;所有混交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和纯林酶活性高低程度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丘陵地营造6杉木2榉树2南酸枣混交林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李文强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4,(1):50-50
防护林按森林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单纯林(纯林)和混交林。纯林是由一种树种构成的森林,混交林是由两种以上的树种构成的森林。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而纯林由一种树木组成,对光照、热量、水分、养分等消耗利用也比较单一,混交林则不同,在林内如果有耐阴性树种同喜光性的搭配就能充分利用林内的光照条件,深根性树种同浅根性的混交,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混交林可以有效改善外界环境条件,混交林的结构导致特殊小气候的形成,混交林内光照强度减弱,散射光比例增加,分布比较合理,温度变化较小,湿度大而且固定CO2浓度的能力增… 相似文献
14.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科学评估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辽东山区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LF)、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LL)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纯林(FF)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分别出现26科33属36种、31科42属45种和27科43属48种植物。草本层植物以薹草、野大豆、蝙蝠葛为主,灌木层植物以卫矛、忍冬为主。在草本层,不同林型间除了丰富度指数表现为FF>LF=LL外,其他指数总体上均表现为LF>FF>LL;在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LL>LF>FF,均匀度指数表现为LL>FF>LF。除全磷外,不同林型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纯林,而土壤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却低于纯林。3种林型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较低,表明辽东山区土壤总体呈现磷素缺乏。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总体上各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低,只有落叶松纯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0~1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1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混交林由于硝态氮含量高,其草本多样性高;而有效磷含量低,则灌木多样性差。【结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优于落叶松纯林,2种林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生长效果与防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岸前沿木麻黄老林带和后沿片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间空地套种1a生木麻黄壮苗的生长效果,并开展复层结构的异龄防护林降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壮苗生长较快,近5a树高平均和胸径分别达到8.4m,胸径8.3cm和8.8m,胸径9.2cm。经观测表明,有套种的林分平均降低风速可达84.95%,比无套种木麻黄老林带减低风速70.5%提高了14.45%,有效地发挥防护功能,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带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沙岸不同结构木麻黄老林带后农作物风害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疏透结构、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后侧花生和地瓜受风害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保护下地瓜和花生受害程度不同,疏透结构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风害轻微.而通风结构的木麻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害严重。疏透结构的林带下套种木麻黄后防护效能得到提高,林后花生受风害率低于不进行套种的疏透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对比试验分析6年生尾巨桉纯林与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含量及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各层土壤容重都显著低于纯林;尾巨桉与降香黄檀混交能显著改善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其中A层(0~20cm)土壤分别增加了0.52%、11.07%、13.24%,B层(20~40cm)土壤增加了3.11%、12.76%、13.15%。虽然各层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相对纯林也有一定的增加;混交林各层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纯林,A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6.98%、19.30%、3.70%,B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4.17%、9.08%,2.62%;混交林各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2)及交换性Mg~(+2)含量均高于纯林,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的差别各异。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比尾巨桉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广东沿海木麻黄肿枝病经试验证明主要是由海水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钾直接引起的盐害。木麻黄地上部较地下部易受盐害。 沿海木麻黄病、健植株小枝的氯、钠离子含量有显著差异,病株小枝的氯、钠离子含量为健康小枝的两倍多。 土壤分析结果表明:病区土壤含盐量比健区高约一倍,水分和有机质含量比健区低约一倍。试验亦证明土壤含水量和土质对苗木盐害有显著的影响。 在测试的15个木麻黄无性系中只有1个较耐盐害。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湿地松人工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溪白濑国有林场1986年营造的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的复位调查,从生长量、土壤肥力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中福建柏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提高了12.6%、23.5%和63.8%,混交林总蓄积量比福建柏纯林增加了51.2%;混交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优于福建柏纯林。福建柏与湿地松混交造林为闽南山地福建柏人工林营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