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载难逢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拿什么“茶品”进“世博会”,也因此成为上海茶人们日益关注和思考的紧迫课题。若展示现已相对普及的茶艺,则显“单薄”、“陈旧”或“审美疲劳”;如以负载主题的“茶席设计”来展示,少则“单调”、“艰涩”,多则容易“杂乱无章”。窃以为,编一套反映上海建城(镇)以来茶饮技艺的流变、融不同历史时期上海人茶饮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海派文化特色于一体(包括饮茶方式、代表性茶品、茶器具组合、插茶、焚香、挂画、服饰、文字、音乐等综合艺术表现)的茶艺剧目,也许在“中国茶”方面更能达…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饮茶之后很长时间后才产生的。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王玲女士认为,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礼、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茶艺是点茶技法和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茶礼是在饮茶活动中表现人们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沟通彼此情感的一定形式。茶道是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佛学茶艺队礼佛茶演示解说词山西省忻州地区茶文化研究学会李亚民,薄良玉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为您奉献的是五台山佛学茶艺队演示的“礼佛茶”茶艺,希望您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来领略。佛茶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别具风采。佛茶茶艺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5.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6.
余悦 《农业考古》2001,(2):215-216
泡上一壶香浓的茶 ,在高雅优美的音乐声中品茗 ,也不失为人生一大美事。这 ,也许就是刘凯欣女士策划的《听茶·说茶》中国茶文化音乐系列音乐碟中所力求表达的。近十几年来 ,介绍茶的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与茶艺息息相关的音乐的介绍也日益增多。而刘凯欣女士所策划的《听茶·说茶》 ,把现代茶艺与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美的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 ,奏响起空谷回音的清澈。刘凯欣女士策划的《听茶·说茶》中 ,最致力于表达的方面便是音乐。从艺术角度讲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刘凯欣女士正是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然后再把她这…  相似文献   

7.
陈铭华 《农业考古》2002,(2):151-15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的茶文化 ,得到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推崇 ,由此兴起了上海茶文化热潮。 1 991年 7月 ,上海首家集茶文化、茶经济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的建立 ,为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1 992年 8月 ,“宋园”建立了上海第一支以小学生表演茶艺为主体的苗苗茶艺队 ,也是当时全国第一支少儿茶艺队。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上海黄浦、闸北和浦东为基础 ,以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培训基地的少儿茶艺活动中心。上海市教委还专门组建了上海市中小学茶艺教研组 ,在上海的中小学中开…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茶艺溯源自从 2 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茶人们提出“茶艺”这个概念以后 ,2 0多年来已被海峡两岸的广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 ,在大陆各地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茶艺馆”的招牌 ,在各种大小茶文化盛会及茶艺馆中 ,“茶艺表演”也往往成为重要节目。在各种视听媒体中 ,“茶艺”也是一个出现率较高的名词 ,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应该说 ,“茶艺”一词的创造和“茶艺馆”业的形成 ,是台湾茶艺界对祖国茶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依我之见 ,从中华茶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 ,“茶艺”一词的出现 ,则具有更高的学术意义。众所周知 ,早…  相似文献   

9.
茶缘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名茶艺师 ,“爱我三剑 ,以茶结缘 ,露出我们的笑脸 ,迎接新的一天” ,每天早晨 ,这嘹亮的口号在三剑大厅回荡 ,我在三剑与茶结缘 ,从一个只喝花茶 ,只知茉莉花香的喝茶之人 ,到现在成为一名茶艺师 ,不仅自己可以鉴别茶叶 ,品饮各种茶类 ,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 ,都曾品尝过 ,由喝茶到品茶 ,由不了解茶到认识茶 ,在这几年当中 ,有酸甜苦辣 ,但更多的是甜蜜与喜悦 ,成为一名茶艺师我很高兴。在三剑茶艺馆这个环境幽雅、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浓厚的文明单位中工作 ,我很自豪。能与茶结缘 ,真乃三生有幸。“茶艺…  相似文献   

10.
茶艺比赛以茶会友茶艺本是中华古文化之一,虽有一段短暂时间受忽略,如今又重新兴旺起来,除中国大陆、台湾、星马近年遍吹茶艺风气外,本港讲究饮茶的风雅之士渐多,昨日更举行茶艺大寒,透过技术交流切磋,将茶艺文化推上新境界。“油盐酱醋茶”各类日常生活必需品中的...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20世纪七十年代,古老的中化茶道,以富有现代色彩的“茶艺”在台湾兴起,伴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等各项交流的进行,两岸间茶文化研究和茶艺交流也得到了热络发展。今年春天,北京先后举办“海峡两岸茶艺论坛”、“海峡两岸茶人雅集”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上海和江西也先后举办规模盛大的国际茶文化节。天津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民革天津市委、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市台湾研究会,于5月5日-7日,在市政协俱乐部礼堂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茶艺论坛”。共有来自台、港、澳、北京、上海及本市的茶文…  相似文献   

12.
《茶艺学》是范增平先生“茶文化业书”系列之一,他将二十年对茶的研究,为天下人开辟一条既拥有理想,又不失去现实生活之路的“茶文化丛书”。《茶艺学》可以教人过得既有意义又从容愉悦的生活,不只是喜欢品茶的雅士该读,想开设茶艺馆的人更该要读,尤其讲授茶艺的人可以将这本书作为教科书。我是好饮茶之老人,但我并不能称为是品茶的雅士。我为自己的休闲生活找好活动,于是,我就仔细的选书读,自然地,《茶艺学》最合我的要求了。我认真地读,印证我平日虽嗜茶如命,但在茶知识方面实在是很浅薄,只凭着对幼年时父母薰染而有的“茶…  相似文献   

13.
自茶饮在中国诞生以来,唐代陆羽《茶经》第一次将人的精神探求融入茶饮活动。自此,茶饮步入艺术的殿堂。人们也在茶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情操和思想。茶,本来是人们解渴的物质需求,一但提升为艺术,于是就有了茶的内涵,茶艺也就有了意境神韵。它所蕴含的平和、友好、融和、深情、淡泊等品性,一直是中国历代人们的审美取向,所以许多人都因茶而结缘,茶艺也就自然成为传递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叶惠民藉茶艺弘扬中华文化怀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走遍大江南北,甚至孤身深入偏远山区部落,寻找千年古老茶树,为的就是弘扬素有“国饮”之称的“茶”。此生,就与“茶”结下了不解缘!茶艺文化和睦清心启发生命意义钟爱茶艺文化,和睦清心的本质。雅博茶坊董事长叶惠...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出产的著名茶具之一。在简约、时尚的生活茶艺中,如何选择一把紫砂壶用于泡茶,是初学茶艺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生活茶艺的角度提出选壶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判断方法。希望爱茶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把紫砂壶,品茗习茶,乐在茶艺,过上有滋有味又有趣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茶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渐入人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及小型聚会之中。生活型茶艺与表演型茶艺的分殊,使得观看或参与茶艺中的人有了不同的感受,或更亲近了茶,或更远离了茶。文章提出亲近佛法的爱茶者以"简净悟空"的生活茶艺为方便法门,在日常饮茶生活中,艺茶吃茶,感悟禅思想,身心兼修,清净心灵。倡导爱茶者将生活茶艺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便打开了一扇生活茶艺的禅修之门。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七七三年(唐大历八年),茶圣陆羽与颜真卿等在湖州三癸亭品茗论茶。这样的茶事盛会在茶史上屡见不鲜,它是欣赏茶艺表演,品评茶叶茶具,检讨沏泡成败,交流感情心得,最终提高茶艺水准的重要方式。一千二百二十年后的今天,以陆羽的名字命名的台湾陆羽茶艺中心与上海湖心亭茶楼在老城隍庙湖心亭切磋茶艺,成为现代中华茶人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茶道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高雅的文化生活,促使澳门茶艺文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澳门中华茶道会筹划举办第四届大型茶艺文化活动《镜海茶缘》之“茶韵琴声画意诗情”茶艺文化日,选址在中西融汇、古色古香的庭园——卢廉若公园进行,免费招待市民。除了由澳门中华茶道会担纲的茶艺茶道节目外,还邀请本澳琴家、诗人、书画冢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与诗书画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与茶结缘是由于自己作为三位在新加坡学中国茶艺的日本客人的随同翻译,有幸参加了“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而了解茶农则是在会议期间察观庐山脚下的茶园时的事情。 那天,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地爬行,坐在车内往窗外看去,四周除了树就是山,人在其中感觉很渺小,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这也使几日来不快的心情更加郁闷。在别人看来,整天跟在日本客人身边是件挺不错的事,可我内心却总有一种失落和可悲。为什么我只能做做“扬声器”、“传话筒”?在“翻译”中体现自己,同时又隐没了自己,这让人心理很难平衡。 车子慢慢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金秋,是“南昌女职白鹭原茶艺表演艺术团”喜获丰收的季节。9月上旬,应江西省政府之命,赴莫斯科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在会上为俄罗斯友人表演了“将进茶”、“文士茶”等中国茶艺节目载誉归来之后,10月中旬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的“全国茶艺大赛”上以《禅茶》的表演夺得金奖。当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门采访,众多媒体追踪报道,许多经纪人前来洽谈,有关单位邀请演出,一时间真忙得应付不过来。也难怪,引起人们注目的不仅是节目的编创和她们表演的成功,更在于她们是目前全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专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