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0引言我国是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自发现和利用茶树至今约有万余年。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的饮茶数量逐步增加,对茶叶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茶叶现已成为广大人民生活的主要饮品。因此,茶叶生产有着具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饮茶九忌     
《湖南农机》2005,(3):34-34
忌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易使茶叶中某些不良成分大量吸收入血,可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忌饮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长期饮用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病变。忌饮冷茶 温热茶能使入神清气爽,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漫话饮茶     
余盈 《河北农机》2000,(3):31-31
茶叶的故乡是我们中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饮茶的地域不断扩大,茶叶的采制、烹饮方法等也不断创新和提高,逐渐形成了我国不同的茶系和一大批名茶,前者如绿茶、红茶、花茶,后者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黄山毛峰等,发展了我国的茶文化。作为世界范围的主要饮品茶叶,在其发展和普及过程中,也逐渐和当地民族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茶饮,如蒙古族在茶中放入奶和少量食盐制成奶茶;藏族在茶中放入酥油、盐巴制成酥油茶;苗、瑶族用茶叶、米花,配上花生、芝麻、黄豆、葱姜等做成打油茶。另外,欧洲人喜在茶中加糖,俄罗斯人爱加柠…  相似文献   

4.
剩茶用处多     
饮茶后的茶叶不要倒掉,还可重复利用。①剩茶叶凉干做枕头,因茶中含有的维生素和茶多酚对皮肤有保健作用,还可改善睡眠。②用剩茶洗头,还可以缓解头皮湿气瘙痒。③眼睛疲劳,  相似文献   

5.
浓茶之弊     
茶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杀病菌、防污染等一系列的保健作用。然而,饮茶也有弊端: 浓茶会促进骨质疏松 据流行病学家对4659名内蒙古牧民的调查,因长期喝浓茶,使骨质疏松程度比不饮浓茶的汉民高1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茶叶内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能促使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造成骨钙流失。  相似文献   

6.
<正>炎炎夏日,人们喜欢饮茶来消暑,但是饮茶也是要有讲究禁忌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夏季饮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有益健康,否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夏季饮茶要注意下面的"六大忌"。1饮茶要适量,忌过度饮茶因为茶叶里含有咖啡因,过度饮茶会引起焦虑、烦躁、失眠、心悸等症,从而导致睡眠不好,还会抑制胃肠蠕动,妨碍消化,降低食欲。  相似文献   

7.
剩茶用处多     
饮茶后的茶叶不要倒掉,还可重复利用。①剩茶叶凉干做枕头,因茶中含有的维生素和茶多酚对皮肤有保健作用,还可改善睡眠。②用剩茶洗头,还可以缓解头皮湿气瘙痒。③眼睛疲劳,红肿充血,可用剩茶水洗洗。④用隔夜茶刷牙、漱口,能预防牙龈出血、杀菌消炎。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路     
正广东人爱喝茶,广东也产好茶,毛泽东曾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说明广东茶不仅本埠人喜欢,对外乡人而言亦口齿留香,印象深刻。广东产茶历史悠久,在现有关文献及地方志中,广东的产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到了唐代,经济高度发展,广东茶叶生产也达到一个高峰。据记载,唐代广东的潮州、揭阳、饶平、韶关、仁化、乐昌、广州、惠州等广大地区已经有茶叶生产,并出现了岭南茶、韶州生黄茶等一系列名茶产品。据唐·陆羽《茶经·八之出》中将唐代的产茶区域分为8个茶区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人们生活中重要饮料之一,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据科学家分析,它含有茶多酚类、咖啡碱、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等,所以茶不仅有很高的饮用价值,还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相似文献   

11.
饮茶的学问     
驾驶员出车时饮些茶水,对清脑提神、驱除疲劳颇有好处,但如饮茶不当,将适得其反。茶属凉性,喝热茶,茶的凉性可以借人体内的“火气”而散发,使人感觉精神爽畅;而喝冷茶,不但不能达到清火的功用,相反还会起凉寒、聚痰的副作用,因此不宜喝冷茶。有的人习惯喝很浓的茶,这对健康有妨碍。因为浓茶中含有很高的咖啡因、茶碱、鞣酸等物质,具有刺激作用,会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等症状。另外,  相似文献   

12.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是最普遍、最基本的饮料。茶叶的质量会影响到茶的口感,随着人们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形成,科研人员开始积极研发可以筛选茶叶差异品质的设备。色选机将物料光学存在的特性差异作为理论基础,使用光机电探测手段对物料中的异色粒以及异色物进行自动分拣,对茶叶检测和品质分级。茶叶色选机在我国制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有效提高茶叶的品质,笔者分析了茶叶色选机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技术创新方式,展望了茶叶色选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行车隐患,减少交通事故,机手在作业过程中应当小心谨慎,注意安全,行车时应切记“六忌”:①忌酒。由于酒精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当它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处于麻痹状态,从而令人出现神态不清、反应迟钝等现象,这对驾车极为不利,因此,机手不要在饮酒后操作机车。②忌烟。许多机手驾车时喜欢吸烟,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脑神经有损害,会涣散人的精力,分散注意力,降低大脑的反应能力,容易引发事故。此外,吸烟对人的视力、听力也有影响。③忌茶。人过量饮茶会引起“茶醉”,使定向力和应急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车祸的发生。④…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茶叶病虫害的防控直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饮用安全形成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茶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地区性茶生产地区,茶叶病虫害的防控则影响着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阐述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茶叶病虫害防控现状,从绿色防控理念、作用、原则及防控策略几方面探讨了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5.
闽台专家共同商讨茶机发展趋势福建省茶机研究会1995年年会于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四日在安溪宾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农科院茶科所、杭州市茶叶机械研究所、福建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有省农业厅、省农机公司、安溪茶委、沙县经作局等茶叶、茶机生产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曲江,正是制茶季,连空气里都有着茶叶的香气。广东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暨“首届广东省茶叶技术与品牌创新论坛”选择在这个时节召开别有深意。曲江,有着1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有着深厚的茶叶文化,更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种。但是,曲江有好茶却无名茶。曲江茶产业还面临着无人种茶、茶叶机械化落后的尴尬现状。曲江是广东茶产业的一个缩影。它面临的问题也是广东茶产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警惕霉变食物中毒茶叶在收获、包装、运输或保存时受潮或温度高很易霉变,产生许多人体有害的毒素,当人体饮用时,就会发生急性中毒。茶叶中毒主要表现:轻者腹泻、腹痛、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长期饮用霉变茶叶,人体的重要器官会发生变性和坏死。鉴别:霉变茶叶外观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酸性土壤。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广西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充足适宜的温、光、水条件,广西是我国南部地区生产红茶、绿茶、黑茶最适宜的茶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目前,广西通过加快茶业生产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茶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茶叶产业现状2021年,广西干毛茶产量达9.6万t,茶园面积达9.8万hm2,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已进入全国前十名。现全区有48个产茶县,有近1 000个村超过20万农户种植茶叶,涉茶企业1 600多家,全区茶叶产值达87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广西重点打造的10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广西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评定茶叶品质好坏的方法有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2种。感官审评是以人的感觉器官来评定茶叶品质的好坏,如用眼睛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鼻子嗅辨香气;舌头品尝滋味;用手感触身骨的轻重等。理化检验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进行分析与测定,以测量的数据反映茶叶品质的好坏。通过感官审评,看出茶叶品质好坏,查找制茶工艺上存在的毛病,为生产服务,不断提高茶叶品质,改进制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