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链霉菌NW136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陈丽红,惠友为(1)  相似文献   

2.
几种森林火险预报方法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种森林火险预报方法比较与应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臧伟运李志陈丽萍火险天气预报,是林区气象台(站)根据有关气象因子发布的森林火险天气情况,火险天气预报表示的火险程度一般有五个火险等级,火险等级越高,火险的危险性越大。火险天气预报是指导林区用火、火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森字解     
二“木”为“林”,三“木”为“森”,“森”由“木”的多数构成.但是,要知“森”先要知“木”.“木”在过去系指树木而然,它上有枝,下有根,中间是笔直的干,象一棵茁壮生长着的树.前人为了正确表示树木  相似文献   

4.
敖汉旗陈家洼子国营林场是50年代兴建起来的营林林场.多年来发展较慢,一直在“一穷二死”的困境中挣扎.所谓“穷”,就是经济困难,得向国家伸手要钱;“死”乃是“穷”的根源,是指工作“死”、体制“死”、思想“死”.具体一点说,就是国营林场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生长的环境,蕴藏着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也包含低温、干旱、病虫害等破坏性因素,是持续涨落波动的“能量流”.“苗木群体”对不稳定“能量流”的适应,表现为通过优胜劣汰而演变为初始林分.能够进入初始林分的“苗木群体”,可由“平均苗龄”1~10年刻划的“苗木株数递减率”来描述.各种密度的“苗木群体”都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进入初始林分,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变过程.用随机调查的192个“苗木群体”样本进行导算,揭示出1个“苗木度”为0.3~2.0,随“平均苗龄”增长而走向初始林分的演变模型.“平均苗龄”10年时的株数变动为24900~3620株/hm2,也就是初始林分形成(株数-蓄积量)结构的时刻,从此林分演变过程由“内部时间(T=)”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来描述.具有时间因素的初始林分,是“耗散结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首届林业技术干部进修班,自1982年8月23日开学至10月14日结业,历时53天.参加学习的学员是来自全省6个地区2个市的27名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平均年龄44.5岁,都是我省林业生产上的骨干力量.这次进修班,根据他们的特点,首先重点讲授了“数理统计”、“遗传育种”、“园林绿化”及重温了“造林”、“森林”、“森林保护”等课程;同时举办了“国外林业发展动向”、“江苏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培养”、“森林资源调查”、“创造工程概论”及“生态学概论”等讲座.以后还抽出一定时间组织他们参观了林业生产搞得较好的单位.最后每人写了一篇“开创林业新局面的意见和设想”,作为结业的论文.进修班具体收获是:  相似文献   

7.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儿被晒蔫儿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一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光强,花儿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梅干菜”的样子. “早不浇……”小和尚见状,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干死了,现在浇也活不了了.”  相似文献   

8.
论起栋梁之材,“北松南杉”的表达最简洁.“北松”为红松,北国树种,人称“木材王座”.“南杉”指杉木,南国树种,有“木中之王”美誉. 初夏时节,笔者从融水县城前往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山满谷的杉木,把眼睛都染绿了.一连几天在元宝山西麓的培科屯、寨怀村、江竹村、元宝村、小桑村,一一拜访古杉木.  相似文献   

9.
{护苍邪万详孙邢牛解卜} 育种、引种呼市土左旗苗圃杨树对比试验成效报告树木的组织培养繁殖(译文)······……北京杨引种试验推广,·,···············……”吧华‘”’一”“,“产‘!,i’竺汀 .(线腮:丫“犷‘丫萝攀(一沂·…(1。42)荡会姆否打)新育杨、柳、榆品种简介软与移新疆大叶榆引种初报”””‘’“””’“”’‘’.“’梦:.’.’‘.’‘几’‘,“‘“悦”””’,义尹{崔岁千二“…’.…“..……”,“..…’.’..…’……’二”兮.六.’~,气“’,.,护小美早杨树引种试验初报·,······,········…  相似文献   

10.
戴军 《广西林业》2011,(2):29-30
累计总产值6.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84.6%. 资产总额达到10.2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29%. 累计净利润0.8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15.0%.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11%. 累计引资到位金额6.4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71.4%.  相似文献   

11.
元旦趣谈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太阳升起的意思.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后来,又发现,“旦”字被简化成日出地平线的形状了.“日”与“一”字连接起来,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图象.从那时起,“旦”字就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来引用了.我国人民欢度元旦的作法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只是历代元旦的日期不尽相同.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夏朝继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周、秦王朝,则分别以腊月初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8日,记者与赤峰市松山区林业局国营林场管理站主任刘青海、五三乡古都河村支书李富林乘坐一辆皮卡车向著名的“龙潭工程”项目区进发. 汽车在丘陵山区的沙石路上颠簸前行,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梁,我们的头会不时碰到车的顶部.行进间,前边路上迎面出现了一个钢框架“门”.“门”被锈蚀得很严重,但“门”的横梁上依稀能看出“龙潭工程”字样.刘主任告诉记者,进了这道“门”,就是“龙潭工程”项目区了.  相似文献   

13.
(2)(8)(5)卜_.月最百目猫达人大币爱云弟二亏令.”.”‘“’.’艺井内旅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试行)·一“(7)(6)(2)(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草案)》的说明.“一”,..…哈伦2加强法制二娘兴林必卿吻””,””“一哈伦“自治区人民检寮院等苏杀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林业大法 ”..·..”.…“…“…“.,:.,.,,…袁立人8森警部队要做执行《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的模范”·..··“~‘”‘“’”’·‘“ ···……内蒙古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3运用法律保护森林“··”一’“’“’二’”‘“’“’“ ·…  相似文献   

14.
一向很大方的赵炎这学期变得“抠门”了,战友们谁也解不开这个“谜”.1997年4月28日,一封来自林区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团委的信在内蒙古森警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感谢贵校学员赵炎同志向伊图里河镇“希望工程’捐款100元.”战友们这才解开了那个“谜”.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寒假,赵炎和战友们一样回家探亲.他的母亲是伊图里河  相似文献   

15.
(括号中前一数字为期号,后一数字为页码)树木生态、生理生化刺槐根水浸液对茅草根茎生根、发芽影响的初步试验”··”·”·”······“·“·““··一(1 .18)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毗邻地区若干乔灌木树、产、了一合八O 种分布研究简报,·一简易气流法测定呼吸作用一““,“‘”·….””.(3,18)柠条、花棒生理特性的研究几种固沙树种抗旱性的研究·““.“二“(5,“·“·“·一(6,”…。二。...……”(7 .12)同工酶法在杨树分类上的初步应用“·“·”一(9,2)黑荆树的生长与生态条件··”·“··”·““·“·…(9,10)地形对湿地…  相似文献   

16.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也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固也可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音同,“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称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则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一些人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率     
有的同志形容某地森林多少时,用“植被覆盖率”表示,这就错了.其实,“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植被覆盖率”是指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中国板栗柱头形态.板栗为典型的针状形柱头,在其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直径约为50μm.在云南4月底到5月初柱头的先端可见有分泌物溢出,一个星期后分泌物迅速增加,并可把整个开孔全部覆盖.“生长健壮树”的柱头开孔要比“生长衰弱树”的大,后者柱头开也又比“空苞树”大.而且,“生长健壮树”的柱头分泌物最多,其次是“生长衰弱树”,“空苞树”的柱头分泌物最少.  相似文献   

19.
年画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多数地方都有过年张贴年画的习俗,因过年时张贴,可供一年欣赏,故称“年画”.我国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不相同,例如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以前,在德国“种族科学”甚嚣尘上的时候,德国科学家E.费歇就指出:“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科学是并且永远是国际的.”这个震动当年整个德国的论断,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性原则”.而且,科学的国际性,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鲜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