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以小肠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其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雏鹅新的腺病毒。国内学者已对该病进行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病原特性分析、人丁感染病例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对该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006年5-6月份.在辽宁省辽阳县鹅群中发生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现将本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多发,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禽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往往在发病禽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禽感染发病。因此,该病对养禽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能及早诊治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看,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近些年,该病已经给我市部分饲养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试验对虎林市月牙湖养殖场死亡的疑似小鹅瘟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同时对病死雏鹅病料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保护试验。应用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方法对小鹅瘟进行了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诊断结果证实该养殖场发生的雏鹅死亡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易感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的传播。笔者于2012年7月6日诊治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传染快且病死率高,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以渗出性肠炎、肝脏、肾脏、心脏等实质器官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鹅流感即鹅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外加饲养管理不当,个别出雏后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成该病流行。该病多发生于1月龄内雏鹅,死亡率可达90%~100%,对鹅养殖危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是影响养鹅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做好雏鹅小鹅瘟综合防控工作是养鹅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主要结合临床经验,对雏鹅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作一介绍,以期为养鹅户和兽医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鹅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病变.该病在阴雨潮湿、低温寒冷的冬春季节较易发生,给雏鹅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笔者对一例鹅传染性浆膜炎病例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特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就雏鹅科学养殖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禽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该病过去在汕头市主要发生于鸭群,但近年来鹅群发病呈逐渐流行趋势,已成为危害本市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04年6月上旬,汕头市澄海区某狮头鹅饲养场发生一起以拉青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的雏鹅疫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狮头鹅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诊断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该病常发生于1周龄至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最早发生于10日龄左右雏鹅,最晚发生于10周龄仔鹅,多发生于2~4周龄雏鹅,一般表现为运动失调、跛行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笔者曾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成功地人工复制该病弱毒疫苗和高免血清的有效利用,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是影响养鹅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做好雏鹅小鹅瘟综合防控工作是养鹅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主要结合临床经验,对雏鹅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作一介绍,以期为养鹅户和兽医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奇林 《广东饲料》2012,(12):42-44
鹅细小病毒病或称小鹅瘟(GooseParvovirus,GPV),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于1956年由方定一教授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也感染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征表现为水样腹泻,渗出性肠炎,乃至腊肠样栓塞。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类症鉴别,提出防控该病应注意对种蛋的消毒和对成年鹅要全群免疫,给雏鹅皮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类症鉴别,提出防控该病应注意对种蛋的消毒和对成年鹅要全群免疫,给雏鹅皮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发病原因春天天气变暖,雨水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为曲霉菌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外部条件。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主要侵害雏鹅,大多呈急性暴发,成年鹅多为散发。曲霉菌中对鹅危害最严重的是烟曲霉、黄曲霉、构巢曲霉和黑曲霉等,雏鹅发病多因吸入大量霉菌孢子所致。鹅舍低矮潮湿,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鹅群营养缺乏、卫生条件差等均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导致大批雏鹅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来,一种多发于雏鹅,以肠道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病毒病,在黑龙江省周边地区时有发生。经病毒分离鉴定,初步确定是一种新的鹅源腺病毒,即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该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并与小鹅瘟极易混淆,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随着我国近年来水禽养殖业的发展,这种雏鹅病毒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越严重,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也越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鸡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发的流行性疾病总称。雏鸡、雏鸭、雏鹅等幼禽易感,死亡率很高,成鸡多为慢性和隐性感染,主要症状为下痢、结膜炎和消瘦。在养禽业发达地区,该病呈暴发性流行,对养禽业的危害相当严重。从该病的病原、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鸡副伤寒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4~20日龄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病,传播快且死亡率高,对养鹅业威胁巨大.本文主要介绍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目的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