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和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深入分析,为长三角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方向重点。【方法】研究农业多功能性与乡村振兴目标要求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长三角乡村振兴更加依赖农业多功能性发挥。【结果】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着力点是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依靠农业多功能性发挥,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文化遗失和乡村治理失效的现实困境。【结论】必须深挖农业经济功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回归农业生态功能,把农业建成乡村生态屏障;放大农业文化功能,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社会和政治功能,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功能体,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随着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高速度增长,农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在不断增强,其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地位逐步显现,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传统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的必然结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充分利用云南气候资源、农业产业、民族文化等多样性优势,努力拓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多样性,在生产出更多"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价值链,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使绿色金融更好地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方法】本文研究乡村治理效果以及新型农业发展进程,根据目前乡村战略中出现的金融供需矛盾、乡村振兴配套政策及措施不完善等难点,提出绿色金融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相关措施,如提高乡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做好内部培训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当吸引新型人才前往乡村金融机构任职,提升其工作待遇水平,为工作队伍提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结果】通过确保农业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速度,增加金融支持力度,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支持。【结论】开展绿色金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多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建设,明确乡村 的功能与定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方法】文章以十堰市郧阳区为研究对象构建 乡村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运用 GIS 和 NRCA 模型,分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 空间格局特征,识别各乡镇主导功能类型,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1)郧阳区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建设成绩显著,其乡村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人居保障功能以城关镇和 茶店镇为强核心向外辐射并逐渐减弱;生产发展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关镇、茶店镇和杨 溪铺镇,总体呈现中部强西部弱的空间特征;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出以茶店镇为弱核心向外 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文旅休闲功能呈中北部高,东西两翼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2)基 于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分类维度乡村功能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人居保障—生产发 展区、人居保障—生态保育区、生产发展—文旅休闲区、生产发展—生态保育区、生态保 育—文旅休闲区及综合发展区等 6 种功能类型区,并对每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结论】针对不同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可为乡村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乡村振兴提 供参考,加快实现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前乡村景观评价的优缺点,为系统、客观评价乡村景观功能,全面建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分析,探讨乡村景观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目前的功能评价对乡村景观的生态、美学功能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文化、经济功能的评价有欠缺,评价综合整体性不高。【建议】在生态和美学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乡村景观的文化和经济功能的评价,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之上,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新时代内涵,为应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持、科技支撑、服务保障、文化助力,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针对发挥高等农业教育功能的政府、学校、企业、农民四大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战略对策,具体为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改革相关体制机制、企业积极参与和配合、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格局,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视角下县域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与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类型划分的综合研究,对厘清乡村发展的内部差异和主导因素,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多功能视角下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内的19个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法对各乡村三生功能、发展水平及类型划分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各县域乡村主导功能类型的识别结果,探索各乡村差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呈现东西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相对较低的态势。三生功能指数的变化与其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主导功能的识别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生产建设区、生活保障区、生态保育区和综合发展区,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综合发展区所占比例最大,为33.30%,生产建设区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1.10%。【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明确乡村功能定位,探究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优化主导功能区划,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瑛 《浙江农业科学》2023,(8):2033-2037
土地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有利资源和最佳途径,乡村振兴巩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而农业多功能性来源于土地多效用性,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发展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土地整治内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并相互作用形成融合目标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以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土地整治为重要任务;以土地资源分配为中心的土地整治更为合理;土地整治激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以绿色发展为重点实现生态治理。研究为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视角和现实指导,为实现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使绿色金融更好地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方法】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与定性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全国已有文献,发现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其次,聚焦贵州省,从绿色金融政策发展、体系发展、业务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现状梳理,分析贵州省在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结果表明,贵州省目前存在绿色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发展不联动等问题。【结论】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能够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宏观支持,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能使资本更快捷地进入农村,通过协调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打造更加全面多样的绿色金融产品,有效推动贵州省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农村全面建成的新契机,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需集全社 会之力共同推进。地方农业高校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 农业产业升级,激发农村全面发展潜力,谱写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新篇章。本文从地方农业高校的视角解析了乡村振兴 战略,并对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进行整理,提出地方农业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成果传化机制与大力发展“耕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新时代探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方法】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和文本分析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着力点,对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实践路径。【结果】研究发现,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政治引领缺力、思想引领缺失、群众引领缺位、社会引领缺席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结论】为切实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的政治引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引领,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平安为基础的社会引领,真正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充分发挥出来,确保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如何帮助乡村从“衰落”走向振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探讨其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遗产地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提升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从而形成了产品增值驱动、乡村旅游驱动和农耕文化驱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方面。因此,提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建立遗产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系列工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政策实现了"农业强"、以生态保护为特色的农村治理规划体系呈现了"农村美"、以全面覆盖为目标的收入保障机制确保了"农民富",形成了"三体面"的特色乡村振兴经验。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强"应体现农业的主体性和多功能性;"农村美"应展现乡村的生态治理和特色文化;"农民富"应实现农民的物质富足和精神需求。借他山之石,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乡村全面振兴关键的一点是实现文化振兴。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促进农业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方法/过程】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夷山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条件和所面临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典型发展模式。【结果/结论】目前,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白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等优势,存在品牌意识较淡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劣势,同时面临涉农政策支持、消费结构升级等机会,以及与周边省市竞争激烈、旅游环境控制保护问题等挑战;提出适合五夫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路径推动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达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云计算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存储与共享功能,能够针对农村的各项建设提供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村各项建设的效率。但在云计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也面临着需求主体需求不足、云计算平台搭建的成本较高、缺乏云计算平台运行管理和维护人才、云计算服务产品种类较少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农村基层组织、云计算服务商、乡村居民等4个层面构建云计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以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想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引领作用,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作用机制,厘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指导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以科技为首要动力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乡村地区战略规划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强调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整合开发农村资源,强化农村生态、文化、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以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乡村振兴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农业科研院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工作的实施有助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地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对农业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推进美丽乡村、现代化乡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通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动力支撑不足、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这些现实困境,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结论】为解决这些现实困境,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党的组织能力;促进党组织共联共建共享,通过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方式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实现农村善治目标,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国扶贫战略重点由全面脱贫攻坚目标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直面贫困治理转型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及机制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和价值参考。【方法】在分析相对贫困内涵、特征及治理战略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原则,考察河北地方相对贫困治理实证,阐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与机制。【结果】由于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差异,地区治理侧重点不同,但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存在重叠共识。基于相对贫困治理逻辑构建长效化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结论】提炼出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核心,产业技治,文化内治,社会共治,民生善治及生态法治为手段“一核五治”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从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协同治理,收入增长及法律保障六方面架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农村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社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其能通过主体联动发挥其公共服务提供者、社会价值捍卫者、公共政策倡导者、社会资本建设者等多重身份的价值。文章以吉林省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面临的挑战和实施路径,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