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为了贵州省沿河县沙子空心李资源的提纯复壮及优质苗木的工厂化繁育,本研究以沙子空心李冬季休眠芽为外植体,通过设置不同激素质量浓度的处理,探索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条件,并利用SSR及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空心李组培苗遗传变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培苗在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GA3 0.5 mg/L+KT 1.5 mg/L时,增殖系数较高为5.15,且增殖芽健壮;在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NAA 0.2 mg/L时,生根率最高为65%,平均生根数为9.35,且主根粗壮须根极多;分别用21条ISSR引物和22对SSR引物对增殖苗进行遗传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在引物检测范围内沙子空心李离体培养至第5代仍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该离体快繁体系可用于工厂化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海沃德猕猴桃无菌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次氯酸钠溶液,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以NAA、6-BA、蔗糖为试验因子,增殖系数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植株增殖系数的影响力大小为NAA>6-BA>蔗糖,最终得到的增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MS+2.0mg/L6-BA+0.1mg/LNAA+30g蔗糖+3g琼脂+0.013%次氯酸钠。在此条件下,最佳增值效率预测值为4.706,实际增殖结果为4.39,说明该方程预测与实际试验拟合度较好,该优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
以草莓品种‘白雪公主’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对培养前暗处理、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组培快繁环节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暗处理3 d能够促进茎尖萌发,提高萌发速度;MS+6-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25 g/L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82 %以上;MS+6-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25 g/L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为8.00;1/2 MS+蔗糖20 g/L作为生根培养基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培养5 d后生根率达100 %,平均生根数为10条,平均根长为5.00 cm。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软枣猕猴桃苗木的繁殖速度,采用了不同培养基的配方,对其腋芽进行离体培养技术研究,尝试寻求一种最佳的离体培养方式。结果表明把消毒后的软枣猕猴桃腋芽在超净台下切割成0.2~0.3 mm大小后转入MS KT 0.5 mg/L NAA 0.1 mg/L GA3 1.0 mg/L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萌发率可达到92%; 萌发后转入MS KT 0.5 mg/L NAA 0.04 mg/L 腺嘌呤5.0 mg/L增殖培养基上培养,会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 IBA 0.8 mg/L 活性炭3 g/L配方,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以‘徐香’猕猴桃种子为外植体,开展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对种子萌发、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对比实验,筛选适合试管苗各阶段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期建立其实生苗快繁体系。结果表明,75%酒精消毒30 s,0.1% HgCl2消毒8 min为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成活率达79.18%;种子最佳萌发诱导培养基为MS+100 mg.L-1肌醇;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生根培养基以1/2MS+0.4 mg.L-1 IBA最好;选用草炭土和珍珠岩(体积比4:1)移栽,植株根系包被苔藓,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兰州百合的内层鳞片为外殖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配比生长调节剂,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MS+1.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对初代培养形成不定芽最佳,低温有助于外殖体分化;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NAA;1/2 MS+0.2 mg/L NAA+蔗糖60 g/L适宜苗的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且结鳞茎率达73.4%。  相似文献   

7.
红阳’猕猴桃以其香甜味浓,口感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种子繁殖技术存在生长周期长,性状分离且不易获得大批雌株群体等问题;而利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具有成活率较低的缺点。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保持猕猴桃的优良性状并提高其繁殖效率,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以‘红阳’猕猴桃茎段萌发的嫩芽为材料,经外植体消毒后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对培养基中的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进行调节测试,探索适合‘红阳’外植体不定芽诱导与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红阳’叶片最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3 mg/L + NAA 0.1 mg/L,‘红阳’叶柄最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1 mg/L + NAA 0.2 mg/L,‘红阳’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 0.7 mg/L。使用该配方组合进行组培,可缩短‘红阳’组培育苗周期且植株长势健康良好,为生产优质‘红阳’猕猴桃苗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取‘翠香’猕猴桃的幼嫩枝条为材料,利用不同激素及浓度诱导茎段腋芽、增殖、生根,并进行驯化移栽。结果表明:‘翠香’猕猴桃茎段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3 mg.L-1NAA,诱导率达88.89%;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5 mg.L-1 6-BA+0.4 mg.L-1 NAA,增殖系数为6.20,三代内增殖效果稳定;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9 mg.L-1IBA,生根率为94.44%,根数为11.40,根长为2.94;驯化后移栽成活率达88.33%。  相似文献   

9.
以美味猕猴桃‘徐香’、中华猕猴桃‘宜黄2号’、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和‘赣绿2号’4个猕猴桃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梯度的赤霉素浓度和5个浸种时间进行处理,通过统计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滞,探讨赤霉素浓度和温水浸种时间对猕猴桃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猕猴桃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均受赤霉素浓度和温水浸种时间的影响,其中‘徐香’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是‘赣猕1号’、‘赣猕2号’和‘宜黄2号’。‘徐香’、‘赣绿1号’和‘赣绿2号’、‘宜黄2号’种子发芽率最高所对应的赤霉素处理浓度和浸种时间组合分别为:0.6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0.4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0.6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和0.6 g/L赤霉素+60 min温水浸种。不同品种猕猴桃发芽时滞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徐香’发芽最早,其次是‘宜黄2号’,‘赣绿1号’和‘赣绿2号’开始发芽最晚。  相似文献   

10.
紫叶李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以紫叶李春季萌生苗嫩枝为外植体,在腋芽诱导的基础上,建立“以芽尖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体系。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与MS+6BA1.0mg/L+NAA0.1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3mg/L;壮苗培养基为MS+6BA0.4mg/L+IBA0.1mg/L+GA3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11.
复序橐吾组培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复序橐吾(Ligularia jaluensis Kom.)种子获得无菌苗,取其叶片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目的是筛选出叶片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种子较好的灭菌时间为75%酒精30 s+1‰升汞4min;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2,4-D1.0mg/L,由此获得的愈伤组织致密、颜色绿,具有很好的诱导效果,其诱导率达到90%;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其增殖倍数高达3.9,并且苗生长状况良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 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2.0 mg/L 6-BA+0.1 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 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0.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 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75 mg/L NAA,增殖率为4.68。 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 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探讨适合桑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优化培养条件,以桑品种陕桑305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及其添加量对桑树试管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果糖的质量浓度为30g/L,氮元素浓度为60.02mmol/L,氨态氮与硝态氮物质的量比为0.3165,MnSO4·4H2O和ZnSO4·7H2O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15、4.3mg/L,激素质量浓度为0.1mg/LNAA(α-萘乙酸)、0.5mg/L6-BA(6-苄氨基嘌呤)、0.5mg/LKT(激动素)时,有利于桑树试管苗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Mn2+和Zn2+浓度能影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当培养基中的MnSO4·4H2O和ZnSO4·7H2O分别为11.15、4.3mg/L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为苜蓿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以及获得苜蓿单倍体,建立苜蓿加倍单倍体群体(DH)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采用固-液培养基结合的方式建立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通过探索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可建立适宜的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苜蓿悬浮培养体系中,基本液体培养基为NB培养基,培养液最佳组合为NB+2,4-D 0.3 mg·L-1+NAA 0.3 mg·L-1,蔗糖2%;建立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应选取淡黄色或乳白色,结构疏松,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悬浮培养的基础材料;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继代周期为6~8 d;苜蓿花药悬浮培养时初始接种量为2g/30mL时悬浮细胞PCV、鲜重以及干重的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均超过4倍;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添加浓度以0.3 mg·L-1为宜;糖作为组织培养过程中唯一的碳源,在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因此,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中,蔗糖浓度为2%-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皇帝蕉地下球茎为材料,利用75%酒精30 s + 0.1%升汞10 min消毒,经初代培养后,转接在MS + BA2.5 mg/L + IAA0.1 mg/L增殖效果最佳;组培苗的生根实验发现1/2MS + IAA0.4 mg/L较好,生根率为94%。皇帝蕉幼苗在三种土壤基制均能生长,且成活率在97%以上。这为健康无病毒的皇帝蕉种苗的生产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王玉祥  陈爱萍  张博 《草地学报》2012,20(4):741-746
以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途径获得再生植株;从种子硬实、外植体、激素(2,4-D和KT)、培养基方面探讨野生黄花苜蓿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与浓硫酸浸种结合是破除黄花苜蓿硬实的较优方法,发芽率达90%;下胚轴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MS培养基比改良的SH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更有效,MS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5 mg·L-1+KT 0.8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7 g·L-1,出愈率达到80%;浅绿色和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MS+2,4-D 0.2 mg·L-1+KT 0.4 mg·L-1+CH 1 g·L-1+蔗糖20 g·L-1+琼脂粉7 g·L-1的培养基上分化较好,分化率为30%。研究结果将为黄花苜蓿生物技术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