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为确定在实验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适合的麻醉方式与麻醉剂量,研究比较了7种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 (40 mg·L~(–1)、50 mg·L~(–1)、60 mg·L~(–1)、70 mg·L~(–1)、80 mg·L~(–1)、90 mg·L~(–1)、100 mg·L~(–1))和丁香酚(8 mg·L~(–1)、10 mg·L~(–1)、12 mg·L~(–1)、14 mg·L~(–1)、16 mg·L~(–1)、18 mg·L~(–1)、20 mg·L~(–1)) 2种常见渔用麻醉剂对体质量为(13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的静水麻醉效应。静水麻醉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2种麻醉剂浓度升高,幼鱼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2)在实验条件下,MS-222与丁香酚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70 mg·L~(–1)和16 mg·L~(–1),最适运输质量浓度分别为50 mg·L~(–1)和10 mg·L~(–1)。使用最适运输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对幼鱼进行10 h模拟运输,观察麻醉效应和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发现:1)麻醉组运输成活率和复苏后24 h成活率均为100%,显著高于无麻醉运输组的80%和60%(P0.05);2)较之无麻醉运输组和静水对照组,麻醉运输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麻醉运输组中,MS-222麻醉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丁香酚麻醉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在实验条件下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幼鱼适合的麻醉方式与麻醉剂量,研究比较了7种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 (40 mg·L–1、50 mg·L–1、60 mg·L–1、70 mg·L–1、80 mg·L–1、90 mg·L–1、100 mg·L–1)和丁香酚(8 mg·L–1、10 mg·L–1、12 mg·L–1、14 mg·L–1、16 mg·L–1、18 mg·L–1、20 mg·L–1) 2种常见渔用麻醉剂对体质量为(13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的静水麻醉效应。静水麻醉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2种麻醉剂浓度升高,幼鱼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2)在实验条件下,MS-222与丁香酚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70 mg·L–1和16 mg·L–1,最适运输质量浓度分别为50 mg·L–1和10 mg·L–1。使用最适运输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对幼鱼进行10 h模拟运输,观察麻醉效应和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发现:1)麻醉组运输成活率和复苏后24 h成活率均为100%,显著高于无麻醉运输组的80%和60% (P<0.05);2)较之无麻醉运输组和静水对照组,麻醉运输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麻醉运输组中,MS-222麻醉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丁香酚麻醉组(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丁香酚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采用静水方法在水温(27±1)℃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20、25、30、40、50、60、80 mg/L和100 mg/L)对规格为(21.6±2.75)cm长和(110.3±30.67)g重的花鲈麻醉效果和呼吸频率的影响。25~10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花鲈进入深度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成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麻醉效果较好。低浓度丁香酚20 mg/L对花鲈呼吸频率影响不明显。在质量浓度达到40~100 mg/L时,鱼体由麻醉期(A3)进入深度麻醉期(A4),呼吸频率迅速降低。以50 mg/L丁香酚将花鲈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暴露时间在2~30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35、40和45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66%,33%和0。且暴露时间大于20 min花鲈只能进入恢复期3期(R3)。因此,5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花鲈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4.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5.
MS-222和丁香酚对中华鲟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麻醉剂MS-222和丁香酚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呼吸与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麻醉剂对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升高后降低.MS-222质量浓度为16 mg/L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均可以显著降低中华鲟幼鱼的耗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随着2种麻醉剂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耗氧率和氨氮的排放没有显著的降低.在2种麻醉剂的作用下,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回归关系可用指数函数表示,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实验组4个温度梯度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0~25℃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幼鱼的O:N比值范围为12.37~23.21,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幼鱼的代谢产物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次之.结论认为,MS-222质量浓度为16 mg/L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可以使中华鲟幼鱼进入麻醉Ⅱ期,满足活鱼运输的要求,可以推荐为中华鲟幼鱼运输时的麻醉剂量,且运输时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 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渔用麻醉剂丁香酚(eugenol)在活体鱼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合理使用浓度,本研究以初始平均体重(3.38±0.36)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5、7和9 mg/L)丁香酚对鱼苗运输水质、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过8 h运输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体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水体中NH~+_4-N和NO~-_2-N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实验组水体中NH~+_4-N含量随着丁香酚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上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pH和NO~-_2-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9 mg/L实验组的鱼苗成活率为80.00%,其他各组为100.00%;养殖3 d后,各实验组鱼苗存活率均为100.00%。3)除5 mg/L实验组外,其他各组鱼苗血清的肌酐(CRE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肌酐含量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增加。实验组鱼苗血清的皮质醇(COR)含量先升后降,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葡萄糖(GLUC)含量则先降后升,并均低于对照组。鱼苗血清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实验组鱼苗血清的乳酸脱氢酶(LD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9 mg/L实验组鱼苗血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鱼苗血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而升高。综上,丁香酚对卵形鲳鲹鱼苗的运输水质、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有影响。丁香酚适宜作为运输卵形鲳鲹鱼苗的麻醉剂,在塑料袋密闭降温充氧8 h运输卵形鲳鲹鱼苗(运输密度为15 kg/m~3)的条件下,建议丁香酚的浓度不宜超过7 mg/L。[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6):39-47]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苯氧乙醇、丁香酚麻醉两个规格许氏平鲉幼鱼的效果。幼鱼呼吸频率随麻醉剂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01),在高浓度液(2-苯氧乙醇:500、600、800μl/L;丁香酚:60、80μl/L)中可在短时间内降低为0(休克),在中浓度液(2-苯氧乙醇:400μl/L;丁香酚:30、40μl/L)中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而低浓度液(2-苯氧乙醇:200、300μl/L;丁香酚:10、20μl/L)对呼吸频率总体影响较小。同等浓度麻醉剂对小规格幼鱼呼吸频率的影响(P0.01)高于大规格幼鱼。2-苯氧乙醇中大规格幼鱼的入麻、休克和复苏时间均长于小规格幼鱼(P0.05)。大规格幼鱼对麻醉剂的耐受能力强于小规格幼鱼;复苏能力方面,丁香酚麻醉的大规格幼鱼复苏迟于小规格幼鱼,但2-苯氧乙醇麻醉的大、小规格幼鱼复苏时间无差异。综合考虑入麻、休克、复苏时间和死亡率,认为使用2-苯氧乙醇、丁香酚麻醉许氏平鲉幼鱼的理想浓度分别为300、20μl/L。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为(19.5±0.5)℃条件下,测定了丁香酚对(40.50±1.04)g锦鲤幼鱼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锦鲤幼鱼的麻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经历了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的行为变化;随着丁香酚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幼鱼达到麻醉状态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而后需要的苏醒时间逐渐增加。建议在锦鲤幼鱼麻醉实践操作中,采用浓度为30~40 mg/L丁香酚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27.00±0.05)cm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5~27℃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在20~200 mg/L时,麻醉所需的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而复苏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正相关;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的药液中药浴20 min,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为3~4 min,在理想的复苏时间范围内;但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深度麻醉的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增加,且复苏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罗非鱼麻醉剂,其浓度在50~100 mg/L时,麻醉效果最佳,罗非鱼1~2 min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的罗非鱼3~4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 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 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 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水温28℃,丁香酚浓度在40 mg/L时,麻醉时间为7 min,复苏率为100%,空气暴露时间15 min,复苏率为100%.丁香酚可以被用作鲫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3.
MS-222对鳊鱼麻醉保活运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MS-222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质量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120 mg/L)、不同水温(2、7、15、20℃)和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从而确定及筛选最佳的保活运输条件,并检测和分析在保活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60 mg/L、水温7℃、鱼水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鱼体存活率最高;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体指标中氨氮含量、微生物、pH均呈上升趋势,而溶解氧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在鱼体指标中,肌肉中糖原、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在血液指标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素和肌酐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鱼体肝脏和肾脏组织代谢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鳊鱼保活过程中可适当使用MS-222麻醉剂以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水平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C1-C4组的DO、p H随运输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各组的DO和p H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1-C4组的氨氮(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各组的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都显著。运输时间T6 h时,MS-222刺激翘嘴鲌,不利于运输,运输时间T6 h时,MS-222能显著降低其应激水平及代谢强度,其中C4组皮质醇、乳酸含量最低,C3、C4组水质条件最好,其适宜的麻醉剂浓度为15~20 mg/L。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相似文献   

16.
宋霖  陈小江  高鹏 《水产科学》2024,(1):144-151
为提高条纹小鲃在常温下养殖生产操作及运输中的存活率,将野外采集的条纹小鲃经循环水暂养驯化14 d,在水温(25.0±0.5)℃下,开展三卡因和丁香酚对体质量(0.28±0.09) g条纹小鲃的有效麻醉试验:分别经质量浓度为140 mg/L的三卡因、质量浓度为25 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后的离水暴露试验,分别经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三卡因、质量浓度为8 mg/L的丁香酚镇静后的模拟运输试验,探讨常温下不同操作目的2种麻醉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三卡因和丁香酚麻醉条纹小鲃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40 mg/L、20~30 mg/L。经质量浓度140 mg/L三卡因、质量浓度25 mg/L丁香酚深度麻醉的条纹小鲃,在空气中分别暴露6、8 min内复苏率为100%。选择三卡因质量浓度10 mg/L、丁香酚质量浓度8 mg/L模拟运输,48 h内均以鱼水质量比1∶15效果最佳;如运输72 h,可使用三卡因麻醉,以鱼水质量比1∶20效果最佳,存活率达90.74%。试验结果表明,三卡因和丁香酚均对条纹小鲃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操作目的并结合其他要素,选用合适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酚这2种麻醉剂对其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Oxygen-nitrogen ratio, O/N)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1)的MS-222或24 mg·L~(-1)的丁香酚可显著降低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MS-222浓度升高而降低,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这2种麻醉剂胁迫下,当水温为14~26℃时,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O/N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O/N为8.0-19.4,不同温度组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MS-222质量浓度为1.5 mg·L~(-1)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可使四川华吸鳅进入麻醉剂Ⅱ期(镇静期),可推荐为活鱼运输麻醉剂量,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 (18±0.5) ℃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 (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酚这2种麻醉剂对其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 (Oxygen-nitrogen ratio, O/N) 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1的MS-222或24 mg·L−1的丁香酚可显著降低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MS-222浓度升高而降低,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这2种麻醉剂胁迫下,当水温为14~26 ℃时,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O/N 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O/N为8.0−19.4,不同温度组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 (P<0.01)。结果表明,MS-222质量浓度为1.5 mg·L−1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可使四川华吸鳅进入麻醉剂Ⅱ期 (镇静期),可推荐为活鱼运输麻醉剂量,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20.
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95 mm的日本黄姑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26℃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药液对日本黄姑鱼只能起到轻度镇静作用;浓度在10~50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的时间呈负相关,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最理想的麻醉浓度为20~40 mg/L。鱼体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中药浴15 min,能全部复苏;在浓度40 mg/L下药浴9 min,能全部复苏。采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对鱼体深度麻醉后,鱼体在空气中暴露9 min后能全部复苏,且复苏时间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而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