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升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质量,通过延长变黄和定色末期烘烤时间,分析烤后烟叶外观、内在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烤后烟叶叶绿素和淀粉降解率较高,两处理外观质量分别较CK高4.04和3.37分,上中等烟比例分别较CK高23.85个百分点和17.69个百分点,感官质量以T2处理较好。延长变黄末期烘烤时间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大分子物质降解率,延长定色末期时间有利于改善烤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N-TSNAs)含量在变黄阶段上升,定色阶段含量下降,干筋阶段基本保持平稳变化;烤后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N-TSNAs含量高于鲜烟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相对电导度和伤害度在变黄阶段急剧增加,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缓慢增加,直至烘烤结束。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长江中上游半高山烟区的热泵烤房,将“改造式”(T1)和“新建式”(T2)2种热泵密集烤房与燃煤密集烤房(CK)进行对比,比较不同烤房的装烤能力、升温稳温能力、烘烤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结果表明,热泵烤房温湿度控制精准,T1、T2热泵密集烤房单炕烘烤综合成本较燃煤密集烤房(CK)分别减少47.97%和52.21%;单位干烟烘烤成本CK最多,T1次之,T2最少。烘烤过程中T1烤房上下温差大于T2烤房。综合对比得出,“新建式”热泵密集烤房的推广价值优于“改造式”热泵密集烤房。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7):66-69
研究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高温逼熟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高温逼熟烟叶密集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烟区高温环境条件下成熟上部烟叶为材料,明确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集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拉长烘烤时间和提高湿球温度,烟叶淀粉和可溶性蛋白降解量提高,还原糖和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增加,烤后烟叶质量改善。研究认为,在南方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和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基础上分别拉长10,14 h,并提高湿球温度0.5℃能提高高温逼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5.
烤烟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膜脂过氧化及其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延长,叶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烘烤48h和72h后,两种酶先后失活,MDA积累达最大值,证明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处理以高温快烤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慢烤最低。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膜脂过氧化的作用比定色期不同升温处理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乙烯利对烤烟上部叶耐烤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0、1000和1500 mg/L)以及喷后不同时间采收(喷施后3、5、7 d采收)的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暗箱烟叶变褐时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浓度和喷后采收时间均显著促进烟叶田间落黄,提高烘烤期间烟叶PPO活性,缩短暗箱烟叶变褐时间,导致耐烤性降低。乙烯利处理还导致变黄后期至定色初期烟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进度和膜损伤发生时间较正常成熟烟叶提前。从耐烤性角度考虑,1000 mg/L乙烯利处理后3~5 d采收烟叶有利于其外观质量的提升。论文可为更好地在烟叶生产中应用乙烯利促进烟叶成熟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烘烤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的关键参数。采用高效热泵烤房,通过延长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分析评价高端烟叶产出率、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处理高端烟叶产出叶位主要集中在第7-8片,产出率均高于对照CK,以H2处理最高;烟叶的外观质量以H3处理较好,评价高于对照CK,H2处理与对照CK相当,H1略低;3个处理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均优于对照CK,物理特性以H3处理较好,H1次之,化学成分以H2处理较好,H3次之。延长烟叶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能提高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其中H2处理(干球温度38℃稳温18h;干球温度42℃稳温16h)高端烟叶产出率相对较高,烟叶内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81-183
为进一步提高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减少烤后烟青杂比例,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在定色前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密集烘烤45℃稳温时间长短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下部烟叶在45℃稳温5 h,中部烟叶稳温8 h,上部烟叶稳温12 h,可以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的等级结构,减少青杂烟叶比例,但随着45℃稳温时间的延长,烟叶颜色趋淡,橘黄烟叶比例有降低趋势。各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以45℃温度点处下部叶不延长或稳温5 h、中上部叶不延长表现较为协调,但是否与田间差异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球温度38℃、42℃、47℃时分别稳温32 h、10 h、20 h,可使烘烤过程干物质消耗减少,烤后烟叶色度更强,内含物中总植物碱含量降低、钾离子含量提高,同时烤后烟叶香味风格有所提升、香气质较好。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分别稳温14 h、16 h不利于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白肋烟调制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肋烟调制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及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白肋烟调制过程的进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直至消失,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调制2d后上升到最大值,而后下降直到活性丧失,多酚氧化酶则在调制48h内上升到最大值之后下降。不同处理以高温变黄处理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2.
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与硝态氮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蛋白质与硝酸盐代谢规律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其有一定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呈呈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烤烤开始后24h有一个高峰,硝酸的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的含量均在烘烤上升,变黄期达到 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亚氯酸钠对烤烟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亚氯酸钠(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以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烘烤试验分析了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烤后烟叶多酚含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处理和对照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但SC处理烟叶PPO活性均低于同期对照烟叶。SC处理中部叶莨菪亭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多酚总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C处理上部叶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多酚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C处理显著提高了烤后烟叶的氯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使化学成分更趋协调。SC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较对照有所改善,经济性状较对照显著提高。SC抑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的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条件下烤烟的内在品质,分析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期的调制时间12 h或延长定色期的调制时间12 h可以提高下部烤烟内在品质;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中部过熟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能源类型密集烤房烘烤性能与应用效果,为烟叶绿色烘烤、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燃煤密集烤房为对照(CK),对比分析内置式生物质加热新能源密集烤房(T1)和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辅助加热新能源密集烤房(T2)设备成本、运行参数、故障发生次数、烤房烘烤性能、能耗用工、烘烤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以及...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烤烟调制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调制工艺对烤烟下部、中部和上部适熟烟叶进行调制,比较不同部位烟叶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果糖含量在调制前较低,调制后升高;不同部位烟叶间果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调制进程的推进,烟叶果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调制36~84 h(即变黄后期—定色期)不同部位烟叶增幅不同,差异较大;在当地调制工艺的基础上,变黄期延长12 h有利于烟叶果糖含量的增加,定色期和干筋期延长12 h的影响较小;烤后烟叶果糖含量越高,其评吸质量表现越好,越利于卷烟原料需求。因此,建议适当延长变黄期调制时间,使烟叶中的果糖更进一步转化,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8.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期有一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成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烘烤开始后24h和60h分别有一个高峰。鲜叶中NO#+-#-3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相关,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硝酸还原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含量在烘烤初期迅速上升,变黄末达到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后含量仍比鲜叶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在模拟密集烘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变黄、定色温湿度条件下烟叶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SOD、POD均呈下降趋势,CAT则先上升后降低;在低温中湿变黄条件(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5%~80%)下,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丙二醛(MDA)积累较少,有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分解转化;中湿定色条件下烤后烟叶颜色桔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出丝率、叶质重、拉力、填充值均得到改善且在适宜范围内,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体上提高了烟叶的品质。以上结果表明,采用低温中湿变黄及中湿定色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