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高原粳稻品种,属常规水稻品种,适宜云南省中海拔1500~1900m稻区及毗邻的四川凉山、贵州六盘水相似生态类型的稻区种植,生育期在165~180d。现有楚粳品种为楚粳24号、26号、27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7号、38号、39号等。主要分布在楚雄州、曲靖市、玉溪市、昆明市、大理  相似文献   

2.
商全玉 《中国种业》2017,(10):62-63
2016年在爱辉区河南屯村、爱辉区西岗子镇、孙吴县孙吴镇、嫩江县繁荣村、龙镇农场5点进行了早熟水稻新品种黑粳10号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黑粳10号在5点均稳产性好、熟期适宜、抗倒性强、结实率高,较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的粳稻区种植。1选育经过2004年在昆明基地用云粳优3号作母本,与云粳优3号/云粳4号品系作父本杂交(F0),同年冬季在海南冬繁加代获得F1种子;2005年在红塔区黄官基地种植(F2),2006年在红塔区王大户基地种植(F3),2007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孙吴县孙吴镇、嫩江县繁荣镇、爱辉区河南屯村、爱辉区西岗子镇、龙镇农场、北安市东胜乡6点进行了早熟水稻品种黑粳10号的生产示范性种植。与2016年相比,发现黑粳10号稳产性好,产量年度间变化不大,同时熟期早,抗病性抗倒性好,较适合当地水稻生产选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粳(糯)稻品种,2019年凤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华粳123、宁粳8号、宁粳9号、当粳8号、润稻118、徽粳722、武运粳31等10个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华粳123、宁粳9号等表现突出,产量高,抗性好,成熟适宜。  相似文献   

6.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虹  孟德龙 《种业导刊》2010,(12):27-27
连粳7号(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作中粳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个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垦稻11号、垦粳2号、三江一号、龙粳20号、垦稻18号、龙粳17号、龙粳21号、龙粳24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连续3年试验产量表现稳定,在栽培中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8.
毕粳2A是贵州省自主创新选育的首个粳稻香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毕粳优210(毕粳2 A/NR 210),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于2015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优3号(毕粳2 A/毕粳恢3号)于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杂103,参加2015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应我市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引进各科研单位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材料镇稻11号、南粳45、南粳41优系、宁粳3号(对照)、南粳5055、武运粳24号、武运粳19号、HQ-2、W013、盐稻9号,共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翁萍 《种子世界》2014,(5):55-55
<正>台粳8号系台湾台南农业改良场育成的粳型迟熟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2007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从台湾台南农业改良场引进种植,并对台粳8号进行高产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试验研究。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008年分别在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等地作中稻区域试验。2009年、2010年在莆田市作中稻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根系发达,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耐寒性强,剑叶短直,抗倒较强,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中秀 《中国种业》2014,(10):58-59
扬育粳3号(试验名扬育粳116)是笔者和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下用新稻18//镇稻99/南粳41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1410),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种植。经过3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熟期适宜、容易栽培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好评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徐稻3号超高产群体特征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稻3号是徐州市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在2001-2002江苏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等特点,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正>常优粳6号(原名常优09-3)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育成,属早熟晚粳类型,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定名常优粳6号。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宜、抗病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较好,适合机插栽培,品质优,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14年1月17日首届江苏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会上常优粳6号被评为金奖。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信粳1787的生产应用前景,利用2017-2018年两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及2018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对信粳1787的丰产稳产性以及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粳1787在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612.7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2%;2年区试及1年生产试验中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2%、7.28%、8.38%,均低于对照徐稻3号,高稳系数分别为89.0%、89.2%、86.9%,均高于对照徐稻3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结果显示,可通过适当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结实率实现增产。综合分析,信粳1787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原始数据为基础,对兴粳8号(乌兰4)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合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兴粳8号在各年度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绥粳18,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各年度的产量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绥粳18且变异系数较低(<20%),表现出良好稳产性;各年度参试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bi<1,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强。综上所述,兴粳8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当中,产量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种推广意义和前景较大,研究内容可为兴粳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田间条件下,以当地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对照,研究抗条纹病品种南粳44和宁粳3号在巢湖市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并探索其最佳氮肥水平与播期。结果表明,宁粳3号的平均产量为9 067 kg/hm2,仅次于武运粳7号的9 471 kg/hm2,南粳44的平均产量略低,为8 338 kg/hm2。3个水稻品种生育期极为相似,且生长状态均良好,对各种水稻常见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见,宁粳3号和南粳44是适宜巢湖市生长的优质粳稻品种。宁粳3号和南粳44氮肥适宜用量为240 kg/hm2,播期是5月15日到5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连粳稻4号是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的F_4代稳定品系)为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04。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云粳25是用优质长粒具香味的云粳优2号为母本,高产耐寒的云粳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年10代选育而成。具有米质好(国标一级米)、高产、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的特点,食味品质好,米饭香味浓郁、冷不回生,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鄂粳杂1号”1998年引进元江中稻区试验,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元江县1999年扩大示范7hm^2,平均产量达562.9kg/667m^2,最高单产达到663.2kg/667m^2,比当地家品种增产10%~13%。“鄂粳杂1号”适应在海拔1500~1700m的籼粳交错区栽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20.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