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B503、B121、B17、B511、B198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与5个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A101、A203、A302、A306和A425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改良系A101和A302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合A302×B17、AJ425×B503、A306×B121是与产量相关的性状的特殊配合能力综合最优的三种组合;A302×B121、A101×B121、A101×B198、A306×B121、A101×B503是单株产量综合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突出的组合。先锋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PN78599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鉴定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以及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法分析了10个玉米新组合在四川省甘孜州高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5个试验点对参试组合的辨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康玉试0903’和CH327 2个组合高产且稳产;而SZ694较高产,但稳产性稍差,在海螺沟试验点有特殊适应性。综合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丹巴、九龙和海螺沟较好:九龙和海螺沟的区分能力强,丹巴试验点的代表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黄淮海甜玉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909-5916
为分析黄淮海地区甜玉米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及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和R语言GGE Biplot GUI软件包两种方法,对2018年黄淮海地区13个甜玉米品种和13个试验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穗产量在不同品种、试点间、品种和试点交互作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斯达甜221’(g02)、‘斯达甜222’(g05)、‘郑甜186’(g01)、‘BM380’(g09)和‘沪甜2号’(g04)是丰产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E1)、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E3)和石家庄市农科院(E11)试点既有很好的代表性又有较强的鉴别力。本研究为黄淮海的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及试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吉853、S122、龙抗11、铁C 8605-2、丹599为测验种,与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WY1和WY3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WY 3×龙抗11、WY5×吉853、WY4×S122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前3个组合;WY3×S122、WY1×S122、WY1×丹599、WY4×S122、WY1×吉853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美国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温带Ⅰ群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0)
机收籽粒已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是限制品种是否适合机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69份不同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电子水分测定仪测定法和烘干法2种方法测定1点2年间的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构建了2种方法的标准曲线y=0.749 x+10.56,R2=0.568,2种方法的相关性较小;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成熟期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对不同杂种优势群进行分析表明:NSS,国内瑞德分别与其他4个类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塘四平头,SS与二环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2个类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稳定且低于25%的自交系有HM 1、PH 6982、PH 6WC、农系4596、农系4603。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6)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区12是丰产稳产的广适性品种,可在粳稻适区进行推广。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点代表性最强,而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试点的鉴别力最强。AMMI和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准确直观地评价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等,以供在今后玉米育种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杂交组合的鉴定和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的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单产、果穗秃尖长和异常果穗比例性状,以筛选高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且果穗性状表现优良的玉米杂交组合.结果表明,57个玉米杂交组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差异显著,最高为36.23%,最低为20.80%.单产性状分析表明,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以上的组合有3个,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以内的组合有4个.果穗秃尖长和异常果穗比例分析表明,果穗秃尖长最大为3.13 cm,最小为0.00 cm,差异显著;异常果穗比例最高为21%,最低为1.95%,差异显著.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单产、果穗秃尖长和异常穗比例4个性状分析,杂交组合JK 609、JK 610、JK 618、JK 63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且丰产性突出,同时果穗秃尖短、异常果穗比例低,是优良杂交组合,可重点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与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按10×10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90个F2杂交组合在两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玉米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但变异幅度较小,最大值在10%左右,并在组合间、地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  相似文献   

12.
以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以5个分别来自Suwan、Reid和非Reid三个杂种优势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共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宣威市、嵩明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分析研究新选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YML12、YML11、YML20、YML05、YML07为综合性状配合力比较优良的自交系,较易组配出优良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杂交组合YML05×T1、YML12×T1、YML07×T1具有较高的产量对照优势,可进一步研究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单倍体诱导育种选系时先自交1~2代再诱导,可淘汰一些不利基因,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良DH系,但不同育种材料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1997—1999年度伊犁州中熟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1,2,4,5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适应性最广稳产性最好的组合有1个为组合6;伊单8号和组合3属于低产而稳产的杂交种;杂交组合7的丰产性、稳产性最差。该方法能更有效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组合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选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及其丰产性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搭棚盖膜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7月1日-8月10日,09:30-14:30,35~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材料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万恢88、万恢815、R 2664、R 1004和万3B、万9B表现耐热性强,其中恢复材料R 2664和R 1004的耐热性优于对照明恢63,保持材料万3B和万9B的耐热性优于对照宜香1B.供试杂交水稻中耐热品种(组合)有万香优1号、万优9号、万优2号、万9A×万恢815、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其中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亲本材料及杂交品种(组合)的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迟熟中籼新组合荃9优3号高产稳产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2)
为探明荃9优3号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推荐其参加2016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利用2016年度试验结果资料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荃9优3号在23个试验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荃9优3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稻米品质、抗病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表现优良,符合继续推荐2017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标准,建议续试。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农业大学供试的12份玉米自交系、36份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适机收性状株高、穗位高、收获时含水量、雄穗分枝数、茎粗和籽粒深度进行配合力分析。适机收的品种玉米应具有株高较低、穗位高较低、收获时含水量较低、雄穗分枝数较少、茎粗较粗和籽粒深度较高的特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J9312-1、J9D207、J1590和PHGJ4;表现较好杂交组合为J9D207×PHGJ4、J9312-1×PHGJ4、J9D207×PHGJ4、KWMM31×J1590、J9312-1×J1590、J9312-2×J1590。本研究可为适机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区域试验品系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准确评价燕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2006—2008年国家燕麦区域试验10个试点的12个裸燕麦品系及6个参试地点的6个皮燕麦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坝莜8号、坝莜3号和张燕2号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科燕1号和保罗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在10个裸燕麦试点中,河北张北最具有代表性,吉林白城、新疆乌鲁木齐、河北崇礼、宁夏固原和内蒙古武川的鉴别力较好,而甘肃会宁和山西右玉的鉴别力较差。在6个皮燕麦试点中,内蒙古武川最具有代表性,青海西宁的鉴别力最好,河北张北的鉴别力较差。本研究为客观评价燕麦参试品系的高产性及稳产性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也为国家燕麦品种鉴定与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2、K12、丹340和870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 HO、SYN 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被测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 20个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河南省从北到南4个不同纬度的地点上连续进行2年(共8个环境类型).材料包括7个小麦亲本和由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人工去雄授粉产生的12个杂种组合.研究结果,小麦杂种单株籽粒产量平均杂种优势及其变异幅度分别为22.01%、11.90—40.64%.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大于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拉伸仪面积、峰值、延伸度及其拉伸仪峰值与延伸度的比值均呈现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和弱化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但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平均17.20%.容重表现正向杂种优势,且变异范围较窄.杂种优势的环境变异主要是受地点以及地点、年份和杂种间二级互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的解析,对自交系类群划分和杂交组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用玉米基因组的112个SSR标记对我国9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分析,并评价了遗传距离聚类和模型聚类方法在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模型聚类方法更适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研究。解析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发现,各类群中均有大量自交系含有其他类群的遗传成分。根据模型聚类结果,97个自交系被划分为PB、Reid、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4个类群。Reid群与旅大红骨群的遗传关系最近,与塘四平头群遗传关系最远。为了实现杂种优势模式的简化,4个类群可被简化为3大种质类群[A(旅大红骨群与Reid群)、B(PB群)、C(塘四平头群)],或2大种质类群[A(旅大红骨群、Reid群、PB群)、B(塘四平头群)]。研究结果为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及杂种优势模式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