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乡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O.C.为研究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技术方法,对该品种花后30天、60天和90天的果皮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果皮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果皮中酚酸类抗氧化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果皮中的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在检测到的114个代谢物中,绿原酸 (3-O-咖啡酰奎宁酸)、1-O-阿魏酰-D-葡萄糖和1-O-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等物质的含量在花后30天最高,表明发育前期需要大量能量物质作为生长代谢原料;熊果苷、6''-咖啡酰熊果苷、红景天苷、龙胆酸、阿魏酸、3,4-二没食子酰莽草酸、没食子苯乙酮、原儿茶酸、水杨酸以及豆腐果苷等多种物质在花后60天及90天含量较高;6''-对香豆酰熊果苷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为花后90天标志性物质。结论: 本文分析测试了澳洲坚果果实不同发育期果皮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发现果皮中含有美白、抗菌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今后澳洲坚果早期落果及采后果皮加工利用、保健品及药物开发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越橘品种‘泽西’果皮为试材,通过对花后7个时期花青苷含量的测定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部分关键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着色及花青苷含量与这些基因的关系。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0-40 d),果皮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含量;对照果实进入转色期(花后50 d)到果实成熟期(花后80 d),花青苷相对含量从10.87 U?g-1增加到389.11 U?g-1,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花后80天达到最大值。套袋果实在花后50 d,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为4.06 U?g-1,随着果实成熟,在花后80 d花青苷相对含量增加到374.21 U?g-1。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套袋内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VcCHS和VcF3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VcDFR、VcANS和VcMYB呈先下降后升高,之后又下降的趋势;VcANR和VcLAR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果实进入转色期后,未能检测到其表达;UFGT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未能检测到,随着果实进入转色期,其表达量迅速升高。套袋果实果皮中,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VcF3H、VcDFR和VcUFGT等5个基因的表达受套袋影响呈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3.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次疏果定果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疏果时期,以盛果期霞晖8号桃为试材进行了试验探索。以不疏果为对照(CK),将疏果时期设置为盛花后30、35、40 d。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疏果均显著提高了单果重和产量,且不同时期间未见显著差异;在果实品质方面,花后35 d疏果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花后40 d疏果的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均较CK提高,SSC、总酸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但内在口感提升;花后30 d疏果的处理比其他2个处理综合品质低,但较对照高。生产上对霞晖8号桃进行一次疏果并定果时,盛花后30 d即可进行,但35 d以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鞣花酸是一种具生物活性的酚酸类物质,为园艺果实主要的抗氧化物质组分之一。本研究以黑莓品种‘宁植3号’和‘宁植4号’为材料,对其5个不同着色期果实鞣花酸含量、生长指标、糖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鞣花酸含量均在青果期最高,随后着色成熟进程中逐渐下降,至成熟期小幅上升,其与果实生长性状变化呈负相关且与果实纵径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着色进程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以及花色苷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糖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均与鞣花酸含量呈负相关。果实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进程逐步下降,与果实鞣花酸均呈正相关,且总抗氧化能力指标、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与鞣花酸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着色进程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与鞣花酸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黑莓果实鞣花酸变化共性规律及与其它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为深入开展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果桑品种大十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桑椹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及多酚单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果期桑椹中含有较高的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合成速率逐渐减慢,全红期又开始大量积累。多酚单体在半粉期含量最高。桑椹成熟过程中半粉期的总黄酮物质、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龙胆酸含量都是最高的,可以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奉黄1号’猕猴桃为江西本土选育的四倍体黄肉品种,其果实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果型均匀、抗溃疡病。为明确‘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横纵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发育呈双“S”规律变化,盛花后60 d内‘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是其快速生长期;果形指数于盛花后30 d即无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在1.35;干物质含量坐果后持续上升,在盛花后135 d达最大值19.52%;可溶性固形物在果实发育前期保持较低的值,盛花后135d开始迅速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总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最高,接着开始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再上升,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期(盛花后15d)含量的81.2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前后变化大,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前后变化小。综合考虑,‘奉黄1号’猕猴桃于盛花后60 d内为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单果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盛花后155-160 d开始为适宜采收期。本研究为‘奉黄1号’猕猴桃制定科学的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秋姬李为试材,研究果园铺设反光膜对不同成熟期秋姬李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促进李果实提前转色,覆膜后30d可显著提高果皮颜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亮度降低,但果实颜色加深。覆膜可显著提高秋姬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色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桔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高桥地区的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盛花期和花后2周均使用50mg/L GA3处理,同时在花后2周分别添加0、1、3、5 mg/L CPPU和 TDZ,研究在花后2周添加TDZ和CPPU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添加50 mg /L GA3,花后两周使用50 mg /L GA3 1 mg /L TDZ 处理的效果最好,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同时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CPPU处理则会显著降低果实花青苷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导致成熟期推迟,这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应选用花后2周添加1mg/L TDZ作为上海高桥地区葡萄生产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蜜宝、帝龙、桂红龙5号、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火龙果果实、同一品种火龙果果实不同成熟时期、不同挂果量、不同挂果部位及成熟后挂果时间与裂果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中,蜜宝裂果最严重,其次是帝龙,桂红龙5号、金都1号不裂果;蜜宝火龙果果实在一年中的不同成熟期,裂果诱因、裂果率各不相同;同一个结果枝条上挂2个果实的比挂1个果实的裂果程度轻或不裂果;着生于双排种植架顶部的火龙果果实更易发生裂果;蜜宝火龙果果实的采收期较短,成熟后应及时采摘避免裂果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福建省仙游县度尾文旦柚主产区,选取具代表性16个果园57样株3056个果实,进行外观指标和内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果实裂度平均指数(FCAI)对裂果程度的分辨率优于传统果实裂度指数(FCI),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2.66%和69.13%,依此推荐FCAI为果实裂度的首选评价规范;②由相关分析筛选,在非破坏性可测指标中,单果重(SFW)与TSS极显著负相关P=1.6E-13,果形指数(FSI)与裂宽(FCW)极显著负相关P<1E-16,即将SFW和FSI分别选作果实内质和果实裂度的间接控制性因子;③由SFW级间可溶性固形物(TSS)方差分析,以方差贡献最大(F=32.6、P<0.0001)的SFW梯度分级为推荐标准:S级500 g≤SFW<650 g、M级650 g≤SFW<850 g、L级850 g≤SFW<1100 g ;果实TSS分布呈非正态P(normal)=0.02,参照分位数推荐分等:特等TSS≥10.5%、一等TSS≥9.5%、二等TSS≥8.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比较来自三个不同种植栽培区域不同品种的百香果果实,研究了其纵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表达对在不同栽培区域环境的响应效果表现。结果表明,大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表现最优,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其中平均单果重达116.5g,可溶性糖含量达17.1%;满天星在细水乡种植地的果实性状最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均最大,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5.8%)。不同区域的小黄金和台农果实性状表达差异较大:小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16.7%)极显著小于两院种植的果实(18.0%)。台农在细水乡种植的果实性状表达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区域,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种植栽培区域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7%)。综上,这三个区域反季节种植的大黄金和满天星果实综合表现较优,小黄金和台农稍差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梨树行间种植油菜在改善梨果品质方面的作用,本试验比较了行间清耕和行间种植油菜处理下梨园土壤养分和访花昆虫情况,分析了梨果实坐果率、脱萼率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行间种植油菜较行间清耕处理显著提高了梨园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为36.6%和11.2%,此外可以增加昆虫特别是蜜蜂的访问量,减少金龟子的访问量;与行间清耕+自然授粉相比,行间种植油菜+自然授粉与人工授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梨坐果率和脱萼率,增加果实重量和减小果实偏斜率;同时,行间种植油菜+自然授粉处理下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均最高,达13.83%和9.45%。行间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梨园土壤营养和授粉昆虫的数量,增加梨坐果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16.
在枣品种的抗裂性调查中,发现“木枣”存在变异系。本研究以“木枣”、变异系“V1”、变异系“V2”和易裂品种“狗头枣”为供试材料,在采用冷水浸泡法进行室内裂果率测定和抗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单果重、果纵茎、果横茎、果纵横茎比、单核重、核纵茎、核横茎、核纵横茎比、梗洼宽度、肉核比、含水量等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裂果率表现为狗头枣>V1≈木枣>V2,筛选出木枣优良抗裂变异系V2,与木枣遗传背景一致,抗裂性又极显著优于木枣,可为后续裂果机理研究和抗裂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品种的抗裂性与果形、核形、肉核比、梗洼宽度有关。果实较小、果核较小、果形细长、肩大尾尖、肉核比高、梗洼宽度大,抗裂性好。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龙眼品种(桂冠早,暂定名)、中熟龙眼品种(石硖)、晚熟龙眼品种(桂明一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并分析3个不同熟期龙眼品种开花习性和果实生长及落果规律,为早熟新品种桂冠早的审定工作及后期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桂冠早雌雄比为1:1.69,比石硖和桂明1号多两倍,且桂冠早雌雄花开放动态曲线表现出同步性,相遇期长达14天,而石硖和桂明1号雌雄花开放错开,石硖相遇期为12天,而桂明一号相遇期仅8天,树体不同方位雌雄开放规律性不强;果实发育第二阶段(假种皮发育期)桂冠早果实相对生长速率较快,生长周期仅77天;三个龙眼品种落果率均集中在花后前三周,桂冠早累积落果率达71.05%,且采前1个月日均至少有1个果实脱落;桂冠早和桂明1号果个较大与其库强和库活性较大有关;石硖属于高糖小果型,桂明1号属于低糖大果型,桂冠早属于高糖中果型。  相似文献   

18.
桑椹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桑椹成分的研究方法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桑椹主要成分和从桑椹中提取多酚、白藜芦醇、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特色大果型荔枝品种‘新球蜜荔’和‘紫娘喜’为杂交母本,利用具备早熟、焦(无)核的荔枝品种‘三月红’、‘妃子笑’、‘桂早荔’、‘无核荔’和‘白糖罂’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当年果实的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不同杂交母本对应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发现:不同授粉组合当年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有差异,部分与自然授粉比呈显著差异。可见,荔枝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杂交组合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序,发现不同年份、杂交母本有相似花粉直感效应规律,表现为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名为:三月红>白糖罂>桂早荔>自然授粉(新球蜜荔或紫娘喜)>妃子笑。但无核荔枝授粉新球蜜荔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自然授粉,而无核荔枝授粉紫娘喜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劣于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20.
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光和热等物理因素、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氧化剂及还原剂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H值对桑椹色素的影响显著 ,在酸性条件下色素稳定 ;长时间高温和光照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金属离子Na+ 、Ca2 + 、Cu2 + 、Fe2 + 、Mg2 + 、Zn2 + 和Mn2 + 对桑椹色素色泽有一定的增色效果 ,但Fe3 + 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桑椹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VC对桑椹色素有双重作用 ,而H2 O2 和Na2 SO3 对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