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制定出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可进一步协调杏树与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显著提高杏棉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花生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但复合群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提出了一整套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栽培技术,为促进安徽省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簇生朝天椒、小麦、西瓜间作套种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主要通过先进的农机和农艺措施,从选种、育苗、种植、施肥、浇水、施药等各个环节制订标准化生产方案,实现朝天椒、小麦、西瓜精准种植。该模式在河南许昌鄢陵、漯河临颍、周口西华等地区已有初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作物的间作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本研究对棉花-马铃薯间作的种植模式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棉花-马铃薯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棉花-马铃薯间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棉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汉平原推广棉花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势、经济效益 ,介绍了棉豆间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小麦-冬菜-西瓜-棉花-苞菜间作种植模式,并从改革棉花栽培技术和瓜菜配套栽培技术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严重下滑的严峻生产形势,充分利用新品种的高效简化间作套种栽培技术,采用银山8号棉花品种与洋葱、西瓜间作套种,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机械化耕作,肥水一体化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管理技术,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全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病虫害影响,间作套种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农业种植的首选方案,对推动种植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山东济宁周边地区大力发展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技术,并且多年研究、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间作套种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簇生朝天椒—小麦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簇生朝天椒与小麦间作套种占到种植面积的90%以上。实践证明,簇生朝天椒与小麦间作套种不仅解决了簇生朝天椒生产与小麦争地的矛盾,同时达到了小麦产量不减,又使簇生朝天椒增产的双赢目标。笔者通过总结推广小麦-朝天椒的高产技术规程,对于促进河南省朝天椒产量、品质、效益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介绍了河南省朝天椒生产概况,总结了该省朝天椒间作套种4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分析,供生产者参考,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规范麦棉套种种植,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稳定棉花生产,实现粮食和棉花的优质高产高效。总结多年棉花小麦套种栽培的经验,筛选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组装优化并进行田间验证。根据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要求,从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整枝打顶、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麦棉套种技术。有效解决中国棉麦套种生产中存在的共生期争水、争肥、遮荫蔽光矛盾,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能和土地资源,使两熟棉花吐絮早而集中,有利于提高中国粮棉产量和小麦、纤维品质,实现粮棉同步增长。规程的制定便于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操作,是当前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稳定棉花生产,争取麦棉双丰收,增加棉农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云南通海县设置甜玉米与甘蓝和辣椒间作试验小区,研究了甜玉米与蔬菜间作种植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甘蓝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均低于其它种植模式、小菜蛾虫口密度也明显低于其1∶4带型及其它种植模式。玉米与辣椒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间作辣椒霜霉病、蚜虫及棉铃虫虫口密度均低于辣椒单作田。由此,玉米与甘蓝、辣椒以2∶4带型种植对玉米、甘蓝和辣椒主要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建议优化棉田农作制度,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并从合理复种布局、选择适宜作物品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与化控、控制间套作物密度、优化病虫防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因地制宜的发展棉田棉、粮、菜间作套种复种技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达到间套作物平衡增产,从而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椒栽培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胡椒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包括主要品种、支柱的选择、间(混)作栽培和覆盖栽培等方面,探讨我国胡椒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对策,为今后胡椒科研及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开展综合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处理7(A3B1C3D2),即玉米密度(2200(60cm×25cm)株.667m-2),辣椒密度为(1720(50cm×45cm)墩.667m-2);玉米剪叶1/2,喷0.2%硫酸锌溶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主要栽培因素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辣椒产量性状指标、提高辣椒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喷施叶面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探讨间作栽培措施对辣椒维生素C、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综合品质最佳组合是A2B3C1D2,即玉米播种密度为28500株/ha、辣椒播种密度为39000墩/ha、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其辣椒维生素C含量为145.906mg/100g、辣椒素含量为152.346mg/100g、干物质含量为15.594%。【结论】在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合理安排玉米、辣椒种植密度,配施叶面肥,无须剪枝剪叶,即可改善辣椒品质。  相似文献   

17.
曹国璠  丁飞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12-1115
【目的】研究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主要栽培因素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辣椒产量性状指标、提高辣椒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喷施叶面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探讨间作栽培措施对辣椒维生素C、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综合品质最佳组合是A2B3C1D2,即玉米播种密度为28500株/ha、辣椒播种密度为39000墩/ha、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其辣椒维生素C含量为145.906 mg/100 g、辣椒素含量为152.346 mg/100 g、干物质含量为15.594%。【结论】在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合理安排玉米、辣椒种植密度,配施叶面肥,无须剪枝剪叶,即可改善辣椒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起垄、施肥灌水、采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春夏季地膜辣椒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杏棉间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杏棉间作下棉花的生长发育,为杏棉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进行间作棉与单作棉对比试验.[结果]间作棉比单作棉生育期晚8 d;出叶速率在出苗-现蕾期最快,间作棉为6.2 d/片,比单作棉慢0.7 d/片;截至打顶时,间作棉株高为58.01 cm,单作棉为64.51 cm;间作下棉花的真叶数、果枝数减少,主茎节间变长,始节高度上长升,总果节数比单作棉低53.47;,收获株数18.34×10<'4>株/hm2,单株结铃数3.6个,单铃重5.25 g,衣分38.6;,皮棉产量1 352.84 kg/hm2.[结论]杏棉间作条件下主要影响棉花的衣分、产量.其中衣分比单作棉低4.3;、产量低43.8;.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麦套棉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配置模式、育苗、移栽、平衡施肥、植株管理、全程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棉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