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效果,于2010和2011年的6—10月,用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在山东省棉田内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各粘虫板全年监测中都是6月诱集棉盲蝽数量最多,10月最少,且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不同年份、月份、田块,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不一致,2010年田块1中的绿色、青色和绿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最多,分别为91.0、2.6、5.8头/板,2011年田块2中的黄色、青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最多,分别为263.0、3.2头/板,田块1中的白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最多,为12.4头/板。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月份、田块、粘虫板颜色对绿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月份和粘虫板颜色对中黑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2年5块棉田的诱捕效果综合排序,黄色粘虫板诱集绿盲蝽效果相对最好;绿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效果相对最好;5种颜色粘虫板诱集中黑盲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尹海辰  李文静  许敏  许冬  万鹏 《植物保护》2021,47(6):134-140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的广泛种植, 我国盲蝽发生日益严重, 急需开发一些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技术。本文以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云木香Aucklandia costus、香加皮Periploca sepium、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五倍子Rhus chinensis等5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为材料, 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这5种提取物的电生理学及嗅觉反应。结果表明, 5种提取物均可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花椒和云木香提取物可引起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在嗅觉反应试验中, 绿盲蝽对云木香、香加皮提取物的选择反应率低于30%, 对花椒提取物选择反应率高于60%。中黑盲蝽对花椒、云木香提取物的选择反应率低于40%, 显示出这些提取物对两种棉花盲蝽具有显著的驱避或引诱作用。该研究为利用中药材资源开发棉田盲蝽绿色防控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黑盲蝽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鸡蛋、黄豆粉、啤酒酵母、蜂蜜等配制了中黑盲蝽的半人工饲料,在每天光照16 h(30℃、RH80%)和黑暗8 h(25℃、RH90%)的光周期条件下连续饲养中黑盲蝽3代,其中第3代平均每雌产卵量达172粒。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黑盲蝽的卵期为(10.92±0.37)d、若虫期(19.83±0.31)d、成虫期(22.42±0.42)d、产卵前期(7.83±0.31)d。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蜕皮激素(MH)对黑化黏虫免疫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对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黏虫体内MH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对被侵染的黑化黏虫注射20-羟基蜕皮酮(20E), 分析比较其注射20E后的死亡率以及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被白僵菌侵染后, 黑化黏虫6龄幼虫的MH含量在侵染后8 h( P <0.05)?72 h( P <0.05)和96 h( P <0.05)均显著高于对照(注射吐温-80)?注射球孢白僵菌后立即注射5 μg/μL的20E稀释液, 黑化黏虫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球孢白僵菌后注射无水乙醇)( P <0.05), 其原因是注射5 μg/μL 20E稀释液后, 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8 h和24 h的黑化黏虫体内PO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球孢白僵菌后注射无水乙醇)( P <0.05)?试验结果表明MH在黏虫体液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黑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黑盲蝽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越冬卵在室内26℃不能正常孵化,证明这些卵是滞育的。中黑盲蝽非滞育卵有呼吸角,而滞育卵没有呼吸角。在室内(26℃,L∥D=16h∥8h,RH=80%)孵化6d非滞育卵有红色复眼出现,而同样条件下滞育卵无红色复眼出现。这两个特征可用于区分滞育卵与非滞育卵。  相似文献   

6.
中黑盲蝽对花铃期棉花危害的损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棉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损失情况(张永孝等1986,张英健等1987)已有报导,而对于致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则尚未有过详细研究。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黑盲蝽为害花铃期棉花的各危害因子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拟明确其主、次要致害因子,为中黑盲蝽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北盐垦区中黑盲蝽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地区1年发生4代,6月上旬一代成虫陆续迁进棉田繁殖为害,9月上旬第四代成虫相继迁出棉田产卵越冬,发生和为害程度受基数、气候、食料、生境、天敌因素的影响,上代残留量与下代发生量、早春气温与越冬卵孵化、6月份雨量与为害程度、植株含氮量与发生程度、棉田郁闭度与为害度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虫的防治指标为二、三、四代百株虫量分别达到10、15、22头时开始施药,防治适期为二至三龄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目前是河南省关键棉花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中黑苜蓿盲蝽成虫的日龄、性别、密度和食物的有无对瓶膜法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农药对中黑苜蓿盲蝽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将羽化10 d内的成虫(不分雌雄)1~3头装入具有待测药膜的20 mL闪烁瓶中,每瓶加1块四季豆作为食物, 24 h检查死亡率。用此法测定的9种杀虫剂对郑州中黑苜蓿盲蝽种群的毒力为: 毒死蜱>硫丹>氯氟氰菊酯>甲萘威>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啶虫咪>抗蚜威>溴氰菊酯,LC50分别为0.275、0.335、8.130、16.782、18.684、23.805、27.767、63.420 μg/mL和68.451 μg/mL。  相似文献   

10.
中黑盲蝽在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比较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99B和鲁93-2与一个传统非转基因棉品种春矮早对中黑盲蝽的抗性差异,在室内25±1 ℃、85%±5%RH和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各品种上中黑盲蝽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组建了特定年龄生命表,并在田间笼罩内测定成虫对各品种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春矮早上,中黑盲蝽的卵期和若虫期最长,卵孵化率、1龄若虫存活率、羽化率及雌成虫的产卵量最低.中黑盲蝽在春矮早上的种群趋势指数4.35、净增殖率3.68和内禀增长率0.04,均比其它两个品种的相应参数低.棉花苗期和盛花期,春矮早上的成虫落居量和落卵量均显著低于99B和鲁93-2上的同期水平.表明非转基因棉春矮早对中黑盲蝽的不选择性和抗性均较99B和鲁93-2强.  相似文献   

11.
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具有调节昆虫蜕皮、变态和繁殖的功能。蜕皮激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尤其是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近期的文献,同时结合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蜕皮激素类似物的定量构效关系、蜕皮激素受体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笼罩内观察了中黑苜蓿盲蝽卵在2个Bt棉品种99B、鲁93 2和1个常规棉品种春矮早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成虫在99B棉株上的日节律。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和盛花期,成虫对产卵部位的选择与棉花品种无关,均趋向于棉株中上部较嫩的叶柄处产卵;在99B上,成虫主要集中在棉株的中上部活动,早晨和傍晚各有1次起飞高峰,但白天的活动性不强。因此,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成虫的田间抽样调查或喷施农药,田间卵量调查则应集中在棉株中上部的叶柄处。  相似文献   

13.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迁飞性害虫。蜕皮激素是参与蚜虫翅型分化调控的内激素, 在有翅成蚜体内保持高滴度, 且诱导后代产生更高比例的无翅蚜, 其进出靶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的转运。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G亚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 ABCG)中的 ABCG1是通过跨膜转运昆虫类固醇、对蜕皮激素信号进行负调控的功能蛋白之一, 在蚜虫中尚未见报道。本文克隆了荻草谷网蚜ABCG1(SmisABCG1)基因, 并进行了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不同组织部位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SmisABCG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851 bp, 编码616个氨基酸, 含7个跨膜结构域, 符合ABCG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性, 基因登录ID:OP626323。昆虫间ABCG1较保守, 该蛋白系统进化关系与各自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保持一致。其中, SmisABCG1与来自豌豆蚜、禾谷缢管蚜、棉蚜、花生蚜和雪松长足大蚜等的ABCG1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87%), 以上蚜虫聚为一支。与SmisABCG1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豌豆蚜的ABCG1, 其次是半翅目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与膜翅目的新疆菜叶蜂、阿里山潜蝇茧蜂以及鞘翅目的赤拟谷盗、蜂箱小甲虫亲缘关系较远。该基因在伪胚胎和成蚜阶段高表达。包含伪胚胎的有翅、无翅成蚜整蚜SmisABCG1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 但其在来自有翅成蚜的伪胚胎中的转录水平高于无翅成蚜伪胚胎, 证实无翅成蚜自身的转录水平较高, 而有翅成蚜较低。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一差异主要是无翅蚜胸部显著高表达所导致。基于该蛋白对蜕皮激素负调控, 与有翅成蚜转录水平低, 但蜕皮激素水平更高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MARs)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影响,我们将从烟草中克隆到的核基质结合区TM2构建在包含马铃薯Y病毒全长非翻译C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RPVYCPN的表达盒的两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RTM2CPNTM2。采用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法,将表达载体pRPVYCPN和pRTM2CPNTM2转入烟草品种NC89中,分别获得了144株和344株转基因烟草。抗病性检测发现,核基质结合区的存在能明显提高RNA介导抗性的产生效率。在含MARs转基因植株中,抗病植株的比率为15.1%,而不含核基质结合区的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比率则为8.3%。这一研究结果对抗病毒植物的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表达调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雄虫精液蛋白基因在性别间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在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从转录组及蛋白组数据库选取13个精液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广聚萤叶甲不同性别、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广聚萤叶甲雄虫13个精液蛋白基因中,有9个精液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在雄虫中更高,有5个精液蛋白基因具有专一的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分别为PGK、sucA、ENO、SDH和PLA2b基因,在雄虫生殖系统中的表达量分别较其在头部的表达量高273.01倍、401.48倍、11.21倍、64.27倍和1.86倍。PGK、sucA和ENO基因均在广聚萤叶甲老熟蛹期急剧上调表达,在性成熟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卵期表达量的43.48倍、31.03倍和11.89倍,三者具有明显的组织和发育阶段时空特异性,推测PGK、sucA和ENO基因参与广聚萤叶甲雄虫生殖的可能性较其余基因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8.
HMC毒素对雄性不育玉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MC毒素处理C型不育系玉米和同核保持系(N)玉米的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HMC毒素可使C细胞质玉米线粒体内膜受到严重破坏,嵴消失,线粒体变为由外膜围成的空泡状;N细胞质大多数线粒体没有受到损伤,有的只受到轻微的破坏,但内膜仍可见。用氧电极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控制值(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P/O),结果表明:HMC毒素的加入可使C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RCR下降等于或大于20%,加毒素后再加ADP,耗氧曲线不能进入状态Ⅲ呼吸,线粒体的呼吸保持在Ⅳ态,表明毒素处理后ADP几乎没有被消耗,出现类似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P/O由于ADP没有被消耗而趋于零;N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RCR下降等于或小于5%,P/O变化很小。可见,HMC毒素对C型不育玉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均表现专化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含不同浓度氧化乐果、吡虫啉和丁硫克百威的营养液分别处理棉花幼苗,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其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400 mg/L 氧化乐果处理后24 h,棉花幼苗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降低21.6%; 50 mg/L吡虫啉处理后120 h,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增 高47.3%; 200 mg/L丁硫克百威处理后72 h,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75.7%。氧化乐果处理后120 h 内,各处理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且抑制率在70%以上; 50 mg/L吡虫啉处理后120 h,羧酸酯酶活性比对照增高30.7%;丁硫克百威处理后120 h内,羧酸酯酶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bchronic exposure to sulcotrione on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tyrosine catabolism and the extent of the resulting tyrosinemia and corneal lesions in rats.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ulcotrione at 0.1, 0.5, 5, 50 and 100 mg/kg/day markedly inhibited hepatic 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 (HPPD). In response to the tyrosinemia, the activity of hepatic 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 (TAT) at each dose level was insignificantly induced and hepatic homogentisic acid oxidase (HGO) at 5, 50 and 100 mg/kg/day was markedly reduced. Repeat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ulcotrione to rats at doses of 5, 50, and 100 mg/kg/day for 90 days produced corneal lesions with an incidence of 18.8%, 75.0% and 56.3%,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yrosine levels indicat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orneal lesions in rats exposed to sulcotrione wa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yrosine in the ocular fluid, but also with other, unidentified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