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本研究以新麦草种子为材料,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处理,测定丸粒化包衣种子的质量、物理特性、萌发情况,以筛选出新麦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最佳配方。结果表明:A3B4C2D1为最佳丸粒化包衣配方,即胺鲜酯浓度为400 mg/L,聚乙烯醇缩甲醛浓度为20%,种子与包衣剂质量比为1∶1.5,滑石粉与膨润土质量比为9∶1。用该包衣材料获得的丸粒化包衣种子流动性好,种子萌发情况最优。  相似文献   

2.
矮牵牛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自制配方进行了丸粒化包衣处理,研究了不同包衣倍数和添加生物菌剂对矮牵牛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单籽率>95%,有籽率>98%,整齐度>96%,单粒抗压强度>3 N.丸粒化处理对该批次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幼苗鲜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种子磁粉丸粒化包衣并磁化处理方面的研究。[方法]研究磁粉丸粒化包衣及磁化处理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及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种子丸粒化包衣时添加适量磁粉并进行磁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出苗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幼苗素质得到了改善。[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和幼苗素质指数,确定油菜种子磁粉丸粒化包衣的最佳磁粉含量为20%,磁化磁场强度为100 mT。  相似文献   

4.
我国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当今种子加工领域丸粒化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丸粒化包衣的类型、丸粒化包衣的作用,同时比较详细地说明丸粒化包衣一般使用的包衣材料、包衣用粘合剂、一些包衣材料的功能、几种丸粒化加工方法以及种子丸粒化加工工艺流程等。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在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上的差异,提出该研究所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植物源农药用于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丸粒化配方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测试种子发芽状况及田间使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常温干燥贮藏2年,丸粒化包衣处理对青菜和花椰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没有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处理降低了青菜和花椰菜种子苗期猝倒病发病率,减少了小地老虎危害率。  相似文献   

6.
柠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研究了不同粘着剂浓度、丸粒化材料和丸粒化倍数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吸水性、崩解率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时,柠条丸粒化种子吸水性最好,达到18.83%,丸粒化材料对吸水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丸粒化倍数为7,丸粒化充料配比为B3(粘土∶滑石粉∶高岭土=3∶3.5∶3.5)和C2(粘土∶滑石粉=4∶6)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较合适的配方。低于2%含水量的土壤环境,能延长丸粒化种子的崩解时间,降低崩解率。  相似文献   

7.
结合蔬菜种植的特点和精量播种机械的操作特征,提出了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依据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对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的作业、丸粒化包衣机的试运行、生产作业、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质量、质量检验方法、安全性、标志、贮存及建档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飞播包衣种子技术是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存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飞播种子的成活率低。本文以沙生先锋植物柠条种子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包衣材料组合,再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包衣种子发芽率、苗质量以及包衣种子的多项物理指标,确立了适合柠条种子的丸化包衣剂最佳配方,即乙基纤维素1.5%、凹凸棒黏土和滑石粉的比例为2∶1和10%的“旱可舒”保水剂,并且最终的丸化倍率为1.0。该丸化包衣种子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在丸化包衣的基础上,再筛选出“尤特奇 (Eudragit) RS 30D”为成膜材料,制成厚度为10%的包衣薄膜,该薄膜可以有效“控制”柠条种子在不适合成苗的降雨量下的萌发,同时不影响在丰富降雨量条件下正常萌发与成苗。毛乌素沙漠实地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丸化包衣处理的柠条种子,其成苗率提高了22%;对丸化包衣处理的柠条种子,再经过外敷薄膜包衣处理后,其成苗率提高了88%,明显高于丸化包衣处理的种子。这种复合型的丸化薄膜包衣种子可为毛乌素沙区的飞播治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研究丸粒化制剂中不同物料(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配比(共21种配方)对高丹草丸粒化种子物理性状、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优丸粒化配方进而促进高丹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结果表明,所有配方中,仅配方4(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12∶73∶15)的种子发芽特性均较裸粒(CK)提高,其中发芽率是CK的1.04倍,发芽势是CK的1.45倍,发芽指数是CK的1.53倍;配方2(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5∶80∶15)、配方10(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19∶66∶15)、配方21(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26∶52∶22)的种子出苗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23.8%、40.5%、22.6%;所有丸粒化配方幼苗的株高、最大叶长、叶面积均较CK有所提高;除配方20(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12∶66∶22)、21外,其余配方幼苗鲜、干质量均较CK有所增加,尤其是配方4,显著高于CK。吸水树脂占比与抗压强度、吸水率、萌发特性相关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生壳粉占比与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情况相关指标均呈正相关,凹凸棒土、吸水树脂占比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性。综合考虑,配方4(吸水树脂∶花生壳粉∶凹凸棒土=12∶73∶15)为高丹草丸粒化制剂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沙区飞播造林过程中由于降雨量达不到一定水平而造成的“闪芽”现象。[方法]以花棒的种子为试材,完善花棒种子的丸粒化工艺,调整丸粒化配方。[结果]丸粒化后的花棒种子在一次降雨量达到10mm及以上才裂解,成苗率可达到88.56%;延长滚实时间到45min,低于10mm降雨量的裂解率降低到35.34%;当保水剂加在丸粒化种子的外层时,低于10mm降雨量的裂解率降至13.21%;丸粒化过程中添加生根粉6号和营养物质,可显著提高花棒种子的成苗率。[结论]丸粒化技术对花棒种子的成苗率和苗木长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的筛选及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的合适配方,探明其理化性质,为新型油菜种衣剂的创制与应用提供参考,用3个自研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通过发芽试验与理化检测,研究了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合适的配方、药种比及其理化性能,并与进口种衣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研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WFZ-5、WFY-1和WFW-6中WFY-1为最佳配方,其最佳药种比为1:300;WFY-1的pH 6.89,粘度为12.3 mPa/s,成膜时间7.8 min,包衣均匀度为95.5%,包衣脱落率为3.1%。WFY-1理化性能良好,能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成苗率和苗素质,其综合效果优于进口种衣剂S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太空诱变后薰衣草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变异程度。[方法]以经太空诱变的薰衣草种子为试材,与未经太空诱变的种子进行发芽及出苗比较试验;同时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及不同浸种时间对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和陆地薰衣草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较陆地薰衣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出苗率均明显下降。在清水浸泡处理下,太空种子的发芽率为25.00%,发芽势为21.50%,发芽指数为1.904,分别比陆地种子降低了70.59%、74.71%和93.58%。赤霉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空种子的发芽指标,但与陆地种子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仍较低,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时间对薰衣草种子发芽影响差异不显著。当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时,最有利于太空种子成苗。[结论]该研究为太空薰衣草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产中菜豆出苗难、保苗难等问题,在盆栽条件下,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壳聚糖不同浓度和药种比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种子萌发,对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有提高作用,当浓度为2%、药种比1:50 时,发芽率最高;浓度为1.5%、药种比1:50 时的发芽势最高,相同药种比下,浓度为1.5%和2%的发芽指数最高;浓度为1.5%和2%、药种比为1:50 时,活力指数达到最大。因此,当壳聚糖浓度为1.5%~2%,药种比为1:50 时,其处理效果最好,可为菜豆抗旱种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高粱抗旱保全苗和通用精密播种机播种,笔者选取了4 种附着剂(粘土、腻子粉、粉煤灰、炉渣)和3 种粘着剂(108 胶、水、明胶),进行了不同组分的配比研究,筛选出适宜高粱种子丸粒化材料的最佳配比,并且对丸粒化种子的抗压强度、崩解时间、出苗率以及幼苗生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粘土丸粒种子的出苗率为95%,腻子粉丸粒种子的出苗率为85%,粉煤灰丸粒种子的出苗率为75%,炉渣丸粒种子的出苗率为92%,对照裸种的出苗率为97%;明胶溶液所制丸粒的抗压强度较108 胶溶液低,抗压强度顺序为:粘土>腻子粉>炉渣>粉煤灰;崩解度顺序为:粘土>腻子粉>粉煤灰>炉渣;同一粘合剂浓度与不同填充剂制作的丸粒抗压强度与崩解度也不同,抗压强度顺序为:粘土>炉渣>腻子粉>粉煤灰;崩解度顺序为:粘土>腻子粉>粉煤灰>炉渣。因此,粘土与20%的108 胶水溶液为高粱种子丸粒化材料的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有效成分的丸粒化水稻种子在低氧环境下的萌发和幼苗形态建成情况,以正常萌发环境作为对照,在水淹环境下,采用不添加有效成分和分别添加有效成分ABT3、调环酸钙和CaO2 4种丸粒化处理的水稻种子,观察并测定两种环境下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种子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氧胁迫环境下,水稻种子萌发受到抑制,通过有效成分丸粒化处理得到缓解,其发芽率均在60%以上,平均高于裸种对照18.9%;促进幼苗株高、胚芽鞘和中胚轴的伸长,与裸种对照相比,幼苗的株高增幅45.8%,幼苗的胚芽鞘长度增幅为25.8%,幼苗的中胚轴长度增幅为18.8%;与裸种对照相比,含有效成分的丸粒化水稻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本试验中有效成分丸粒化的处理有效地缓解低氧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幼苗中胚轴和胚芽鞘的伸长,使得幼苗尽快伸出水面,脱离低氧环境,从而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友名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1-1813,1831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到柚类砧木苗培育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曼赛龙柚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激素对种子萌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对曼赛龙柚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比1/5MT、1/2MT、MT培养基及1/5MS、1/2MS培养基更好,出苗率为81.7%,是最适培养基。NAA、6-BA、GA_3均能缩短曼赛龙柚种子萌芽时间,而用100mg·L~(-1) GA_3浸种24h的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处理对锁阳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研究其对锁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频率和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锁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有影响,且不同的处理频率和时间对锁阳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以超声波处理60Hz、50min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604.51%、208.33%和37.18%.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展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种质资源收集及保存工作,探究砂生槐种实性状和种子萌发性状的地理变异特征,在西藏砂生槐自然分布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种群12个,测定了包括种长、种宽和种子发芽率在内的15项种实性状指标,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砂生槐种实、萌发性状的变异水平及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种群间和种群内种实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种群间种子长宽积的差异最大,说明各种群的种子大小差异很大,而种群间的种长差异最大。在表型变异程度上,种群内的变异(21.91%)略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8.30%),其中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5.51%;这表明砂生槐的表型变异不仅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因素的调控。2)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指数与种宽和种子长宽积呈显著相关,说明种子越饱满,发芽能力越强。3)种长、种子长宽积、荚果宽度、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砂生槐的种实大小和萌发能力从东部低海拔地区到西部高海拔地区呈上升趋势,可对高海拔优良种群加以开发利用,所有性状与纬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4)运用ward’s对砂生槐种群进行聚类分析,12个砂生槐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高海拔和低海拔2个亚群。中、高海拔亚群(3 586~4 207 m)的种子更饱满,千粒重更大,萌发能力更强,而中、低海拔亚群的幼苗长度、胚根长度和侧根数更高。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培育番茄壮苗的适宜配方。以番茄东方红一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园试配方、山崎配方和1/2园试配方及清水对照对番茄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山崎配方培养的番茄生长表现最好,是最佳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