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4~2020年在观察比较了桂柚1号与沙田柚在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产量、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叶片、花、果实及种籽外形特征、果实成熟期基本相同。桂柚1号自交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1.71~9.7%,可节省异花授粉人工费622.82~674.68元/666.7m2,沙田柚自交不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0~0.47%;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果实产量、单果重量及采收时的TSS、维生素C、全糖、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糖酸比的差异不显著;在耐贮藏性方面,桂柚1号优于沙田柚。桂柚1号综合表现优于沙田柚。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果袋颜色对种间杂交黄肉新品种‘金艳’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可选的果袋,从而达到提质增效。选取5种不同颜色果袋对黄肉猕猴桃品种‘金艳’果实进行套袋,对采收与软熟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套袋处理较对CK均能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商品果率;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是JY-5处理,达到了17.15%,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提前成熟,所有处理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在后熟阶段呈连续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在后熟过程中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颜色套袋对果实的维生素C影响较大。综合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情况等因素,JY-5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套袋品质最好,JY-4处理果实品质最差,JY-2处理对果实在常温贮藏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确定瓯柑合适的采摘期,为瓯柑的采收、贮藏和销售提供参考。设置了三个采收期,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失重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的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较低,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含量高;采收期Ⅲ的果实品质较好,但在贮藏中果实腐烂率高,果实容易失水干枯;采收期Ⅱ的果实,贮藏结束后果实腐烂率低,无干枯果,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总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好,并在常温贮藏中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因此认为采收期2(11月下旬)为瓯柑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缓解销售压力。12月至翌年1月,在广西桂林采摘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进行0.4%苯乙醇、5 mg/L油菜素内酯和45℃热水处理后进行常温贮藏试验观察,以常用化学保鲜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1.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和腐烂率逐渐上升,果皮的色泽、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波动变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显著下降。2.45℃热水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延缓沙糖橘果实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速度,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贮藏后期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失重;提高W.默科特果实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对果皮色泽影响不显著;虽不能显著降低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采后腐烂率,但可以和化学药剂混合使用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浓度。3.苯乙醇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和热处理和油菜素内酯相比作用效果最显著,可提高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可滴定酸、VC以及色泽影响不显著,可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4.5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对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桂柚1号在广西柚类主产区的综合表现,为桂柚1号的推广提供依据。2010~2020年在8个不同地点种植、观察分析桂柚1号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抗性、产量和果实品质,进而评价其在广西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桂柚1号自花坐果率1.71~9.70 %,以1年生及以上春梢、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种植后第3年投产,产量793.82~1520.20kg/666.7m2,第6年丰产,产量2072.14~3231.76kg/666.7m2;平均单果重962.77~1150.31g,果形指数1.06~1.20,种子数103.0~137.6粒,果皮厚1.61~2.10cm,可食率40.63~47.89%,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13.69%,维生素C含量72.48~109.61㎎/100ml,全糖含量8.06~9.92 g/100ml,可滴定酸含量0.23~0.39 g/100ml;果实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熟。桂柚1号保持了该品种原有的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早结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适宜在沙田柚适栽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蚕蛹壳聚糖作为主要材料,分别添加不同中药提取液作为抗菌剂制备复合浸涂液用于草莓的保鲜。以未浸涂的草莓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以壳聚糖(A组)、壳聚糖+金银花(B组)、壳聚糖+芦荟(C组)、壳聚糖+鱼腥草(D组)复合浸涂液浸涂草莓,在室温下每隔2 d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失水率、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等。浸涂保鲜试验第6天,对照组草莓的腐烂指数为4,完全腐烂,而A、B、C、D处理组草莓的腐烂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7%、54%、54%、15%;第4天后,各处理组的草莓与对照组相比失水率显著下降,其中C组第10天的失水率降低了最多,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7%;对照组第6天草莓中的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为0.1%,A、B、C、D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升高了46%、138%、185%、53%;对照组第6天草莓中的VC质量比为450 mg/kg,A、B、C、D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升高了12.5%、37.8%、42.2%、17.8%。结果表明:家蚕蛹壳聚糖/中药复合浸涂液各处理组草莓的保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草莓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产上三红蜜柚果皮不着色或着色差等问题,2018-2019年在广西容县开展了5月上、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5月上旬分别用1、2、3层纸袋套袋处理及不套袋为对照(CK),对三红蜜柚果皮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果皮着色效果最好,着色优、良率100%,5月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着色优、良率分别为0%、59.26%和23.33%、33.33%,5月上旬用1、2层袋套袋的着色优、良率分别为3.33%、3.64%和0%、85.71%,CK的着色优、良率为0%、两年不着色率分别为92.86%和100.00%;果皮色差结果进一步证实了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三红蜜柚果皮转红的效果最好,套袋时间过早会影响果皮转黄及其亮度;5月中旬用3层纸袋套袋可极显著提高TSS、全糖含量,而5月上、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TSS、全糖含量提高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5月上旬用1、2、3层纸袋套袋,果实TSS含量有下降趋势;5月上、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或5月上旬用1、2、3层纸袋套袋均极显著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CK果实的固酸比、糖酸比均极显著大于套袋处理。从着色效果考虑,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对三红蜜柚着色的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方软溶质水蜜桃‘玉露’的不同成熟度,比较果实单果重、果型、色差、TSS和TA含量、硬度、出汁率、腐烂率和贮藏性等指标发现,七成熟(CK)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成熟(八、九成熟)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品质;但室温下贮藏3 d后腐烂率为30.4%,6 d后腐烂率为41.9%,仍具有部分商品性。而成熟(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室温贮藏后,经过后熟,色泽与留树完熟的果实无显著差异;其中八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达到40.5%,6 d后为50%,而九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即达到了68.2%,6 d后不具商品性。  相似文献   

10.
正据《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12期《果园地面覆盖方式对桃果实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影响》(作者王晨冰等)报道,在秦安县浅山半干旱区,以17年生桃品种京陇7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桃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以及腐烂率都有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在20℃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组织膜透性、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以及果实腐烂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采收越晚,果肉和果心的相对电导率越高。9月1日(盛花期后138天)采收的果实,果肉硬度、TA和Vc含量保持较高,但单果重低,果面着色差,果皮的膜透性强;9月19日(盛花期后156天)采收的果实,SSC和固酸比高,果皮颜色亮(L值高)、着色好,但贮藏后期,果实Vc含量下降明显,腐烂率较高,贮藏时间短。9月10日(盛花期后147天)采收的果实(种子颜色3/4左右变褐、SSC为 11.04%、果肉硬度6.36kg/cm2),能保持果实相对较高的硬度、Vc含量和固酸比,口感较好,贮藏30天时,果实腐烂率相对较低,贮藏效果最好,商品性最高,可以作为红香酥梨长期贮藏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重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重,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西番莲品种‘黄金’和‘紫香’果实的耐贮性差异,为福建西番莲果实采后保鲜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将采后‘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置于常温(25±1)℃、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18 d,每3 d 取样测定果实商品率、失重率、皱缩指数、果皮色泽及果实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紫香’西番莲果实相比,‘黄金’西番莲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紫香’并在采后常温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但‘黄金’西番莲果实的商品率在贮藏9 d后显著低于‘紫香’,果实失重率和皱缩指数显著高于‘紫香’。据此认为,采后‘黄金’西番莲果实比‘紫香’的营养品质更高,但较‘紫香’更易发生果皮皱缩,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余甘主栽品种‘粉甘’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余甘果皮颜色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果核颜色由深绿色变成棕褐色,果实重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实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提高。可用果实重量和大小、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食率作为确定余甘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数。同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的耐贮性影响不同,盛花期后179 d采收的果实耐贮性最好,在常温25±1℃下贮藏16 d后,好果率为91%,失重率为3.51%。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桂葡柚1号果实的商品性,对桂葡柚1号进行了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升果实色泽,其中双层外红内黑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套袋果实色泽饱和度高,转色均匀,效果好;套双层外红内黑纸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下降较小,可滴定酸下降较大,固酸比高于对照,风味较好,且果皮增厚不明显,但硬度显著增加,有利于贮藏运输,最适宜桂葡柚1号生产;不同年份不同气候,由于套袋内果实小环境和外面大环境差异大小不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经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后,定期测定芒果果实腐烂指数,品质指标和果肉抗氧化生理指标,并测定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0.5%肉桂精油+0.3%壳聚糖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15 d后腐烂指数比对照降低23.73%,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3%,复合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TA)的含量,延缓果皮颜色b*值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的含量,增强果实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说明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这与其直接的抑菌作用和提高芒果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密切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应用于芒果采后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金优2号”板栗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浸果处理对板栗果实采后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P处理可维持板栗果实贮藏期较高的好果率,其中0.4 mM SNP处理贮藏效果最佳,冷藏180 d时好果率为81.11%,显著高于对照(56.67%),且延缓了果实淀粉含量的下降,贮藏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1993-1995年对温州蜜彬和锦橙进行了高温药液浸果与常温药液浸果对比试验。试验药剂配方有多菌灵十2,4-D钠盐,碳酸氢钠十米汤,鄂SI,S。按规定浓度用热水配成药液。果实装篓在40-50℃药液中浸1分钟,每浸一笑果后用电热器(管)加温药液使其保持一定温度。果实浸药后放在通风处预贮3天,用薄膜袋单果包装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药液浸果处理的果实贮藏120天后其枯蒂果和腐烂果比对照明显减少,外观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香气浓郁,商品性提高。应注意采果质量,要避免雨天采果,尽量减少伤果,处理前要剔除伤果、黑皮果和病…  相似文献   

19.
据《果树学报》2008年第4期报道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以成熟的丰水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常温条件贮藏过程中不同浓度溶菌酶涂膜处理对丰水梨果实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溶菌酶在丰水梨常温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贮藏20天后,溶菌酶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失重率、烂果率和呼吸强度,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5%、19.8%和12.2%;溶菌酶处理能有效维持丰水梨果实的内在品质,经溶菌酶处理的丰水梨果实硬度、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平均比对照分别高出O.47kg/cm。和3.5mg/kg,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平均比对照分别高6.6%和9.8%;溶菌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开发南丰蜜桔的保鲜新技术,以‘97-1’南丰蜜桔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桂枝提取液与羧甲基纤维素(CMC)、蔗糖酯、柠檬酸及丙酸钙制成可食性复合涂膜对南丰蜜桔在冷藏(5± 1℃)条件下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桂枝复合涂膜处理能显著降低南丰蜜桔果实采后腐烂和水分损失,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的下降,在贮藏第90天时复合涂膜和对照的腐烂率分别为5%和10.44%,失重率分别为4.69%和6.24%,复合涂膜和对照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总糖分别为16.90%和15.63%、1.15%和0.96%、27.83mg/100g和26.55mg/100g及14.09%和11.97%;桂枝复合涂膜处理还能保持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从而延缓果实衰老。与CMC涂膜处理相比,桂枝复合涂膜可以显著降低南丰蜜桔果实的腐烂率,对果实品质无显著性影响,在贮藏后期能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说明了桂枝提取液复合涂膜用于南丰蜜桔的保鲜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