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香蕉象鼻虫 ,又称黑象虫 ,双带象虫 ,香蕉假茎象虫。成虫取食叶鞘和假茎 ,食量较小。幼虫多在蕉株的上中段向内蛀食蕉株假茎 (叶鞘 ) ,导致腐烂易折 ;蛀食蕉头与根 ,导致植株早衰枯萎 ;蛀食果轴 ,导致果指瘦瘠黄化 ,饱满度差 ,影响产量与商品价值。在闽南蕉区普遍发生 ,我县 12万亩香蕉不同程度受害 ,是香蕉主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可采取 :1 把好蕉苗关 ,选用组培苗可避免蕉苗带虫 ,吸芽苗要做好蕉苗检查 ,防止带虫移栽。2 过好清园关 ,冬春季要及时清理残株 ,割除枯鞘 ,集中烧毁 ,减少虫源。3 掌握关键时期防治关 ,成片蕉园要做好统一防…  相似文献   

2.
“红粉1号”是从“金粉1号”田间种植的组培苗芽变单株中获得的多器官发生红色变异的新品系,具有假茎、叶柄、叶中脉、果柄、果皮呈紫红色的特性。“红粉1号”株高389.0-404.0 cm,基茎粗81.0-88.0 cm,中茎粗51.0-54.0 cm,叶长190.0-195.0 cm,叶宽58.0-60.0 cm,果穗粗度26-30 cm,果穗梳数9-11梳/穗,总果指数166-177根/穗,单果重112.2-121.2 g,单株产量19.5-22.1 kg,生育期564-572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金粉1号”。“红粉1号”叶柄、生果皮、熟果皮叶绿素含量低于“金粉1号”,各器官花色素苷含量、花色素苷/叶绿素的比值显著高于“金粉1号”。“红粉1号”部分植物学性状与“金粉1号”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6个云南山地香蕉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明确香蕉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为该地区香蕉品种选育、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云南山地香蕉农艺性状有丰富的变异性,新植蕉的变异系数为1.67%~25.52%,宿根蕉的变异系数为0.60%~17.68%;叶片数(0.64)、叶长(0.54)、叶面积(0.46)、假茎高(0.89)、假茎围(0.75)、穗柄长(0.66)、果穗长(0.80)、果穗宽(0.75)、第3梳果指数(0.53)、果指总数(0.87)、果指周长(0.83)与株产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假茎高、穗柄长、果指总数、果指长、和果指周长是决定株产的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了产量95.9%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果指总数(0.382)、果指周长(0.283)、果指长(0.258)是构成香蕉产量的直接因素,假茎高、假茎围、叶片数、叶面积等农艺性状通过影响果指总数和单果大小来间接调控香蕉产量,可见香蕉产量的构成是一个多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1 选好园址  宜选海拔 5 0 0m以下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土层深厚和土壤肥沃的地块。2 选用良种壮苗  美蕉 (又称龙牙蕉 )有小果型和大果型两个品系 ,生产上宜发展大果型美蕉。选用无病的吸芽苗、分株苗或试管苗进行种植。吸芽苗采用 3~ 4月出土、苗高 4 0~ 5 0cm的剑芽或楼衣芽进行分株繁殖。试管苗宜选新出叶 5~ 8片 ,假茎高 8~ 10cm(苗高2 0~ 30cm) ,假茎基部要粗壮 ,叶色青绿不徒长 ,无病虫害及变异 (劣变 )株。3 定植、留芽和除芽  一般在 5~ 6月定植或留芽 ,于翌年 5~ 6月抽蕾 ,9~ 10月采收 ,蕉果产量高 ,质…  相似文献   

5.
多年生饲草玉米‘玉草6号’为分蘖多、生物量高、适口性好的C4丛生型高大禾草,仅能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越冬返青幼苗(分株苗)和上年茎节成苗(茎节苗)是其潜在繁殖体,但其茎节苗的田间表现和茎节田间育苗潜能未知。田间建植分株苗和茎节苗,调查繁殖体类型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田间播种茎节,调查茎节播期、位置和茎段大小对茎节育苗的影响。茎节苗建植成功率(97.5%)高于分株苗(87.5%),两种繁殖体类型均可安全越冬(越冬率100%)。建植当年,分蘖期茎节苗植株茎径显著高于分株苗;此外,茎节苗植株的株高、草长、茎径、基部周长和分蘖均有微弱优势,但繁殖体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次年,植株形态、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茎叶比年际间无显著差异,茎径次年显著降低,其他形态和产量性状均显著高于建植第1年。茎节播期和位置对茎节成活率、扩繁系数和种苗大小有极显著影响,而茎段大小对上述育苗参数无显著影响。在各组合中,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表现最佳。茎节繁殖能拓宽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体类型,并能提高建植成功率且不影响饲草生产性能。采用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是释放多年生饲草玉米茎节扩繁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饲草玉米‘玉草6号’为分蘖多、生物量高、适口性好的C_4丛生型高大禾草,仅能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越冬返青幼苗(分株苗)和上年茎节成苗(茎节苗)是其潜在繁殖体,但其茎节苗的田间表现和茎节田间育苗潜能未知。田间建植分株苗和茎节苗,调查繁殖体类型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田间播种茎节,调查茎节播期、位置和茎段大小对茎节育苗的影响。茎节苗建植成功率(97.5%)高于分株苗(87.5%),两种繁殖体类型均可安全越冬(越冬率100%)。建植当年,分蘖期茎节苗植株茎径显著高于分株苗;此外,茎节苗植株的株高、草长、茎径、基部周长和分蘖均有微弱优势,但繁殖体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次年,植株形态、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茎叶比年际间无显著差异,茎径次年显著降低,其他形态和产量性状均显著高于建植第1年。茎节播期和位置对茎节成活率、扩繁系数和种苗大小有极显著影响,而茎段大小对上述育苗参数无显著影响。在各组合中,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表现最佳。茎节繁殖能拓宽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体类型,并能提高建植成功率且不影响饲草生产性能。采用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是释放多年生饲草玉米茎节扩繁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香蕉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及其比例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59 Lx及以上光强的红光处理可显著增加香蕉组培苗的根数和根长,促进植株长高,而在其他指标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9 Lx及以上光强的蓝光可以促进根的伸长,抑制株高,其他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蓝光比例为80%R+20%B时,香蕉组培苗植株的根数、根长、叶片数、茎粗、各部分鲜重及干物质率显著增加,株高、顶叶面积与对照无差异为香蕉组培苗最佳LED光照处理。  相似文献   

8.
红三叶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引进的2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在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顶生小叶大小变异系数最大,为26.16%。各个性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顶生小叶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顶生小叶宽度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0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第1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茎长度、顶生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大小和花序直径均高于其他2个居群;第2类包括13个居群,其特点是叶形指数较高;第3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粗,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本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COD化学耗氧量,800-1000 mg/L)直接定量施用到香蕉地上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提高香蕉植株的假茎高度、假茎围、绿叶数、果梳数、果穗长度、单株果穗重;抽蕾期比对照提早20-80天,产量提高40.8%-77.3%;生产成本下降(每hm2生产成本比常规施肥下降0.7-1.3万元),产值和利润提高(产值和利润每hm2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2.8-5.4万元和3.5-6.7万元),达到了变废为宝、降低香蕉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直接在香蕉上定量施用是可行的,尤以全生育期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总量为2700m3/ hm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桑树产果量和产叶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育71-1桑树母枝直径的7个分组作研究对象,历经2年(2017—2018年)对其桑果成熟期的母枝留芽数量、结果枝长度、结果枝直径和结果枝节位数量等枝条指标,母枝结果芽数量、母枝花序数量、母枝结果数量、母枝产量、结果枝结果数量、桑果单果质量、结果枝产量和植株产量等结果指标及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质量等叶片指标进行调查,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树母枝直径与母枝座果率、结果枝长度和结果枝直径等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结果枝节位数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叶片长度等其它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株产量与母枝花序数量、母枝结果数量、母枝产量和结果枝芽结果数量等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母枝结果芽百分率和母枝芽结果数量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质量与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母枝结果芽百分率和结果枝直径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桑树母枝直径是影响结果性状和叶片性状等相关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的表型特征是其对自然生境适应的结果,不同生境种群间表型特征的比较可为揭示其表型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以分布于不同生境的5个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6个表型性状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30%。表型分化系数在26.85%~96.98%之间,平均为73.03%,表明种群间变异是小花山桃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其中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比叶面积在种群内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种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达82%以上;节间距、叶宽、主根长、分枝数、果长和果宽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果种子数和单果重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茎重、叶重、主根重和单株果数表现出一致的协变格局,生理功能性状之间的这种整合特性有助于小花山桃草适应多样的生境。聚类分析显示,5个种群可按生境条件的好坏分为两大类,进一步表明小花山桃草的表型特征受种群间环境条件(水、肥)强烈影响。绝大多数表型性状与生境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果实性状(包括果宽、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低,进一步表明繁殖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群体亲缘关系,同时挖掘控制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本试验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loymorphism,SNP)标记对来自国内外93份无芒雀麦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对茎重、干草产量、节数、鲜草产量、叶重、株高、叶长、茎粗、叶宽、穗长10个重要产量性状进行全基组关联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93份无芒雀麦共鉴定到95 708个有效SNP标记;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93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被分成了3个类群,第I类群材料为祖先种群,第II类群材料和第III类群材料为进化分支群;通过对10个数量性状的全基因组进行关联分析,株高、穗长、茎粗、节数、叶长、叶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重、叶重分别筛选到20,24,19,21,29,19,26,31,25,33个核心SNP标记(P<0.001)。这些SNP标记经进一步筛选鉴定,可有效提高无芒雀麦新种质的分子鉴定效率,对加快无芒雀麦育种进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A study which included growth and digestibility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eeding value of a) enset pseudostem, b) enset corm or c) enset mixture (containing equal amounts of pseudostem, corm and enset leaf on a DM basis) as a supplement to a basal diet of wheat straw fed ad libitum and restricted amounts of Desmodium intortum (Desmodium) hay to sheep. During the 71-day growth experiment, 18 one-year-old male sheep of indigenous breed with mean body weight (BW) of 20.2 (± 0.43) k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hree treatments. In the digestibility experiment, three male sheep with mean BW of 19.5 (± 1.06) kg were assigned to each treatment. Sheep supplemented with enset mixture consumed more (P < 0.001) wheat straw DM (335 g/day) than those supplemented with pseudostem (295 g/day).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otal dry matter (DM) and organic matter (OM) intake between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pseudostem, corm and enset mixture. Total nitrogen (N) intake (g/day) was higher (P = 0.0073) in sheep fed the diet with enset mixture (12.2) followed by corm (11.3) and pseudostem (10.7).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M was higher (P < 0.001) in pseudostem (0.53) followed by corm (0.46) and enset mixture (0.41) supplemented sheep. Organic matter,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N digestibility were similar among treatments. The amount of N lost in urine and faeces and the N-retention was similar among treatmen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gain/day in sheep fed diets with pseudostem (29.3 g), corm (27.0 g) and enset mixture (36.5 g). It is concluded that supplementation of a wheat straw/Desmodium diet with enset fractions could be used equally at least to maintain body weight during the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金菠萝(MD-2)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金菠萝总叶片数、茎高、茎粗、D叶长、D叶宽和果柄粗,分别增加了 42.28%、87.81%、49.97%、18.98%、25.56%和54.76%。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茎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6.33%和29.28%。滴灌施肥处理金菠萝根、茎、叶、果柄和果实干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81.77%、303.20%、150.84%、99.56%和86.79%。金菠萝植株N、P、K积累量以及果实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金菠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该处理糖酸比最低,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常规施肥+有机肥、滴灌施肥和对照的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7.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对黑白花兔基础群进行一世代、二世代和三世代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群体平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3.36%和2.07%;公兔和母兔13周龄体重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0.84%和11.27%,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37%、1.62%、0.71%和2.55%,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42%、1.82%、1.02%和3.15%;经过3个世代选育,公、母兔1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5.91%和14.87%下降到13.37%和13.59%,三世代公、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群体趋于整齐一致;各世代公、母兔10周龄、13周龄性别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区域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适应性,本研究在新疆呼图壁试验区,以14份老芒麦为材料,跟踪其株高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速率与试验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统计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和伊犁地区老芒麦的生态幅宽、可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