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维屏  武玫玲 《土壤》1992,24(1):41-42
土壤中的铜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其中以被铁锰氧化物所吸附的铜较为引人重视,一是因为铁锰氧化物吸附容量大;二是铁锰氧化物吸附态铜易受环境因素(如pH和Eh)影响而变化。吸附态铜在铜的各个形态的动态平衡之间,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因此,应对它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HGMS技术与NaOH溶液浓缩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峰  刘凡  丁孺牛  贺纪正 《土壤》1998,30(5):267-271
以我国中南地区几种土壤和土壤锰结核为材料,比较了高梯度磁分选仪与5mol.l^-1NaOH溶液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1)以1:1型高岭石为主的土样,经5mol.L^-1NaOH溶液处理后,其氧化铁浓缩倍数高于HGMS处理后的样品,以2:1型层状酸盐矿物为主的土壤浓缩倍数则相反。(2)HGMS处理浓缩土样锰结核中的锰氧化物,其浓缩倍数比5mol.L^-1NaOH溶液处理的低;但前者  相似文献   

4.
铁(氢)氧化物和腐殖质是广泛分布在土壤中的重要天然活性物质,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铁(氢)氧化物表面的-OH与腐殖质表面的-COOH、-OH等活性官能团可通过静电作用、配体交换等多种机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较强吸附,从而影响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深入了解重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腐殖质复合体微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对于阐明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与腐殖质上吸附机理和模型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铁氧化物固定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氧化物及其前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它既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钝化剂联用.尽管应用铁氧化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对长期、大规模应用的效果及其稳定性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对铁氧化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和微生物对铁氧化物稳定砷效果的影响,旨在...  相似文献   

6.
土壤颜色和游离铁均是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指标,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但迄今关于两者之间定量关系的报道甚少.以川中丘陵区典型土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其Munsell颜色与游离铁含量间的关系,尝试利用Munsell颜色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土壤游离铁含量,并与利用反射光谱模型反演的土壤游离铁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生研究Ⅱ.铁氧化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了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不同风化成土年代土壤系列的铁氧化物特征。研究表明,随风化成土时间增加,土壤发生过程中形成的游离铁(Fed)以及铁游离度(Fed/Fet)增大,铁活化度(Feo/Fed)降低。穆斯堡尔谱分析显示风化成土时间从9×104a、64×104a至 181× 104a,土壤黏粒中形成的赤铁矿含量占铁氧化物的比例从16%、25%增至 48%。风化成土时间越短,土壤中针铁矿结晶程度越差。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土壤细土和黏粒中赤铁矿含量与风化成土时间呈正比增加。同时,土壤有磁铁矿含量减少、磁赤铁矿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义纯  葛滢 《土壤》2009,41(2):160-164
土壤Cd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淹水土壤中Cd的消长及其制约机理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得到的却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首先概述了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还原溶解与沉淀的研究进展,之后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化学行为对Cd活性的影响,详细论述了Cd活性降低和升高的可能机理,进而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施用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奇春  王光火 《土壤学报》2006,43(4):617-623
应用红外光谱法和^1H-NMR波谱法初步研究了不同配施化肥处理条件下HA和FA的化学基团组分,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腐殖质化学基团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化肥的处理明显影响了土壤腐殖质分子的结构和含量变化。施用化肥有利于HA结构的年轻化、简单化,其影响效果为平衡施化肥(NPK)〉不平衡施化肥(PK)。^1H-NMR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化肥处理FA样品的谱图形态非常相似,出峰位置基本相同。长期平衡施化肥(NPK配施)FA中碳水化合物的H及其它与O、N相连的C上的H的相对含量较高,而长期不施N(施PK)处理FA中烷基链烃中的H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铁氧化物对土壤硝化动力学的影响,以全铁含量低的酸性潮土(pH4.9)和中性潮土(pH7.2)为研究对象,通过7d的室内恒温(28℃)培养,研究了不同pH土壤在添加0(对照),0.5%,1%,3%,5%,10%(重量比)铁氧化物后的硝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铁氧化物加入量超过3%,则改变中性潮土的硝化动力学过程由一级变为零级模型。不同含量铁氧化物加入后,酸性潮土的硝化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加铁处理的酸性潮土,其净矿化速率均显著高于不加铁处理。加铁量为10%处理的净矿化速率为4.12mg/(kg·d),是不加铁处理的7.82倍。随着铁氧化物加入量的增加,酸性潮土净硝化速率显著升高而中性潮土净硝化速率却显著下降。酸性潮土中铁氧化物加入量超过3%的处理,其净硝化速率极显著高于加铁量小于3%的处理。总之,铁氧化物的加入显著促进酸性潮土的净硝化速率,对中性潮土的净硝化速率却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加入量越大对2种土壤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的铁氧化物加入量是显著影响酸性潮土和中性潮土硝化作用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腐殖酸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腐殖酸含量, HA/FA升高,土壤胡敏酸的羧基/酚羟基比升高,E4 /E6 值较高。施化肥处理HA/FA下降,羧基/酚羟基比下降,E4 /E6 值下降。有机无机配施HA/FA下降较明显,其它指标介于有机肥和化肥之间。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活性胡敏酸平均含量高于有机肥和化肥。松结态腐殖酸占总腐殖酸的10% ~20%。胡敏酸占3% ~8%,富里酸占6% ~11%。施肥可显著降低松结态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比例。化肥的施用可促进紧结态的腐殖酸向松结态的转化,加速地力的消耗。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松结态胡敏酸的比例,而减低松结态富里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甸植被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育红  裴海昆 《土壤通报》2004,35(5):562-565
不同草甸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在70.0~122.8gkg-1之间,同时,腐殖质特性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熊田法研究表明,可提取腐殖质中胡敏酸所占比率为47.99%~56.98%,游离胡敏酸(fHA)比率为51.67%~60.10%,游离富里酸(fFA)比率为80.01%~86.46%;此外,不同草甸植被下土壤腐殖质的相对色度(RF),E4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的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法基础上,针对风干过程可能导致的土壤性状变化,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鲜土、风干24h、风干48h、完全风干和烘干24h)对三江平原A、B两个泥炭土剖面的游离氧化铁提取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开始脱水阶段(风干24h)和近彻底脱水阶段(完全风干)对游离氧化铁提取量的影响较大,而中度脱水阶段(风干48h)影响较小;土壤上部有机层和泥炭层(O、H1,两个剖面采样深度分别为0~40cm,0~20cm)与下部腐泥层和潜育层(Hh、G1、G2,分别为60~120cm,40~100cm)所受影响要大于中部泥炭层(H2,分别为40~60cm,20~40cm)。土壤含水率与游离氧化铁的提取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个别土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相关。鉴于土壤含水率对提取量存在不容忽视的干扰,建议采用鲜土测定以尽量保持土壤中游离氧化铁的自然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腐殖质在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正国  唐秋萍  王颖 《土壤通报》2016,(4):1016-1022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新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亟待开发,腐殖质作为天然有机材料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作用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土壤腐殖质的结构与性质、分离与纯化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腐殖质在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并介绍了腐殖质作为有机修复剂在土壤修复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腐殖质在土壤修复中还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腐殖质作为新的工程材料在土壤修复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for the need to develop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that reflect the effects of land management on soil and assist land users in promoting sustainability of agro-ecosystems. Three soil enzymes (dehydrogenase, phosphatase and invertase) microbial biomass as biological variabl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M) were investigated relative to fertilization and soil fertility (estimated by crop yield) at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trial (Keszthely, Hungary). 0-34.7-69.4-104.1t farmyard manure (FYM) ha m 1 5 yr m 1 and the corresponding amount of mineral fertilizers (NPK) were applied in two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There were four straw and/or stalk incorporating treatments in the second crop rotation 'B'. Enzyme activities, microbial biomass and the amount of SOM were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fertilized soils than in the unfertilized soils. The type of amendments (mineral, FYM or mixe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ly on the amount of SOM.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biological variables and the crop yield were generally low (r < 0.250. The differences in field management resulted only in the invert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合模型的庐山森林土壤有效铁光谱间接反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有效铁含量对林地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土壤光谱预测技术获取土壤有效铁含量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要通过土壤光谱直接预测土壤有效铁含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提出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间接估算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可行性。以庐山森林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适用性,并且通过构建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的二项式线性模型,对土壤有效铁含量进行间接反演,探讨不同权重下的最优组合模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RBF神经网络单个模型,并且熵值组合为最优组合模型,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反演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RMSE_p)为11.54 g kg~(-1),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RPD)为2.18;有效铁的间接反演模型R~2为0.70,RMSE_p为21.60 mg kg~(-1),RPD为1.77。通过土壤有机质构建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光谱反演间接模型,在光谱反演模型中,组合模型能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能有效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增强预测稳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组合模型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预测及土壤有效铁的间接预测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矿化垃圾腐殖土在绿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的概念及性质,从矿化垃圾的有机质与营养物质含量、微生物、重金属以及基质配比等方面综述了矿化垃圾在绿地中应用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土中铁还原与无机磷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宁  曲东 《土壤通报》2007,38(3):504-507
采集我国吉林省吉林市(1号)、四川省邛崃市(2号)、江西省安福县(3号)及广东省雷州半岛(4号)等地区的四种典型水稻土,通过模拟厌氧培养试验,研究在厌氧还原条件下不同水稻土中Fe(II)产生量、有效性磷浓度及A l-P、Fe-P和O-P等无机磷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淹水后四种水稻土中Fe(II)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磷浓度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淹水60天后在1、2、3、4号土壤中,Fe(II)的净增加量分别为5.5mg g-1,4.3mg g-1,2.1mg g-1和3.7mg g-1;有效磷的增加量分别为50 mg kg-1,18.6 mg kg-1,23 mg kg-1和12.4 mg kg-1。厌氧培养30天内土壤Fe(II)产生量与有效磷浓度的变化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1、2、3、4号土壤中,Fe(II)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9、0.9744、0.8949和0.7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