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Genomic-SSR与EST-SSR标记在桉树种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来源的SSR标记对6种桉树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enomic-SSR标记在6种桉树中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EST-SSR标记在揭示不同基因型间遗传关系方面更具优势.对两种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ST-SSR标记比Genomic-SSR标记能更准确地鉴别基因型.两种不同来源SSR标记的遗传差异性,为更有效利用SSR标记在桉树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等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柚木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柚木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发展.文章总结归纳了柚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同功酶、分子标记和转基因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种源地理来源鉴定、优树选择与无性系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抗虫转基因育种和基因克隆,同时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柚木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柚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柚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种质鉴定与群体遗传研究、亲缘关系分析、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AFLP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及特点做了简要介绍;从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与克隆、基因表达与调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概述了AFLP标记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给落叶松杂种F1代进化潜力的研究提供资料,利用RAPD、SSR标记分析了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种F1代14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1.669 1,Nei遗传多样度平均值为0.395 5,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83 1;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1.689 2,Nei遗传多样度平均值为0.399 8,SSR标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87 0。SSR标记和RAPD标记所揭示的杂种F1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各指数值基本一致,且都表明与日本落叶松杂交后,杂种F1群体在遗传多样性上高出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6.
桉属树种在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种植,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占全部人工林面积的40%。由于桉树人工栽培面积大,对良种的需求量也大,近年来世界上陆续开展了桉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试图提高桉树改良的效果,加快改良速度。与其它主要造林树种的情况相似,桉树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于农作物,而且桉树本身也晚于杨树、松树等树种。主要工作都是在近5年内开展的,有关研究只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但桉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群体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s)定位,遗传转化等。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林副特产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构建、QTLs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分子标记在林木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PD是用以检测种一级水平基因多样性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该文对RAPD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近年来RAPD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包括林木在内的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2)种质资源和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3)遗传连锁图谱构建;(4)数量性状定位;(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6)目的基因定位与分离。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利用EST-SSR标记比较和评价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为该区域日本落叶松高轮次遗传改良和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个SSR标记分析日本落叶松3个群体共873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Gen Alex 6.41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遗传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16对引物在全部样品中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7个,不同位点的多态性差异较大,其中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有14个,说明这些标记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48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多样性指数I值分别为0.911、1.017和1.009,PIC值分别为0.432、0.484和0.488,说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种源群体,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0.006~0.075之间,其中,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距离最小,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 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3个群体间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及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群体的遗传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少量种源群体中差异较大的基因型引入二代育种群体中,可有效提高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北亚热带日本落叶松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改良代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并没有降低,说明目前该区域的育种策略对于维持遗传多样性是合适的。3个群体的材料来源差异、栽培与育种中的花粉污染以及高强度的定向选择,是造成种源群体与一代、二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及遗传组成上的差异的主要因素,适时地将原产地资源补充到育种群体中,这对日本落叶松这样的外来树种的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