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科尔沁草地适宜栽培的主要豆科牧草的生物生态学学和饲用特性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并对主要豆科牧草营养成分做了分析,为科尔沁草地面积栽培及补播豆科牧草,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利用豆科牧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坝上地区天然草地的主要豆科牧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豆科牧草14属41种,其中优良牧草22种,占坝上草地野生豆科牧草的53.6%;并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和饲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川西北草地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人工栽培的豆科牧草种类贫乏。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解决牲畜冬春草缺质劣,蛋白质不足已势在必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ap.)是豆科红豆草属的多年生牧草。  相似文献   

4.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了解其之间的种间互作机理,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光照、养分、水分和空间等资源方面展开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混播时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豆—禾混播草地草种之间的竞争与促进关系,分析了豆科牧草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深根系豆科牧草与浅根系禾草的共存机制,提出了可以通过混播建植技术、草地管理措施及草地利用方式避免或减弱混播草地豆禾牧草之间的竞争,以此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并维持混播草地持久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湘西自治州豆科牧草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据初步统计共有43属134种.它们是构成天然草地的重要成分,而且贮藏量大,饲用价值高,为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豆科牧草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南野生豆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甘南境内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的调查,摸清了该地区野生豆科牧草的资源状况,对其饲用价值、栽培驯化、育种价值、营养成分、经济性状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在高寒牧区豆科牧草品种奇缺的情况下,开发当地有饲用价值的野生豆科牧草,是提高该地区草地生产力水平、改善饲草营养状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草地资源,悠久的草地畜牧业历史使之成为了我国牧草的重要生产区.然而豆科牧草在云南省的种植比较欠缺,对豆科牧草的研究和推广匮乏.笔者就云南省红河州近几年紫花苜蓿的推广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紫花苜蓿在云南省的推广和利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天然草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草地类型复杂、草地产草量空间差异大、牧草低矮耐牧,草地营养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豆科牧草少,草地以高寒草地类组为主,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省草地可利用总面积的87.41%。  相似文献   

9.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江文  高永革 《中国草地》1994,(6):64-69,73
对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价值,影响豆科牧草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豆科牧草种的固氮能力及其固氮效益进行了综合探讨,指出应利用植物潜在的固氮价值更经济地进行草地生产。  相似文献   

10.
筛选适宜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生长的优良豆科牧草草种,为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适宜的豆科牧草资源,对该区草地生态功能恢复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典型盐碱地上对引进和采集的13个耐寒性较强的豆科牧草品种的种子发芽特性和生长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兰2号紫花苜蓿、毛苕子和沙打旺3个耐盐牧草品种,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气候和土壤环境适应性较好,其中中兰2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优良牧草引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通过3年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对57个牧草品种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茎叶比例、抗逆性和适口性等指标进行观测,筛选出在温带环境条件下优良的豆科牧草9个、禾本科9个;在中亚热带环境条件下优良的豆科牧草8个、禾本科5个;在南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优良豆科牧草4个、禾本科5个。这些牧草品种的干物质产量高,适应性强,可为相似生态环境条件下建植优良的人工草地提供可靠的品种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冷季型豆科饲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禾本科饲草多花黑麦草共9个品种在皖西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和营养成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草种均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能够正常完成生育期;各草种不同品种生态适应性和产草量有明显差异,营养成分含量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3.
皖西地区几种冷季型饲草适应性评价及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的冷季型豆科饲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禾本科饲草多花黑麦草共9个品种在皖西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和营养成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草种均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能够正常完成生育期;各草种不同品种生态适应性和产草量有明显差异,营养成分含量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樊文华  池宝亮 《草业科学》1999,16(1):5-7,11
就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主要豆科植物的地理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现有豆科植物10属27种,属5个分布区2个亚区。大部分在群落为伴生种。这些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和较好的适口性,是本区重要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15.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占池  杜菁昀 《四川草原》2003,(1):26-28,41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4种豆科牧草抗寒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紫花苜蓿、鹰嘴紫云英、红豆草、百脉根越冬前后形态、生理指标比较,研究4种豆科牧草抗寒能力。结果表明,各牧草的抗寒性能与牧草的根茎直径、越冬芽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最后通过对各牧草各项指标作出了综合性价:紫花苜蓿、百脉根抗寒性能明显高于红豆草和鹰嘴紫云英,同时提出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几种牧草在本区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河谷地区豆科牧草种植的发展需求,试验研究了21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以鲜草产量为评价指标,德宝、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4个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以种子产量为评价指标,阿尔冈金最优.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考虑,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德福在高海拔河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以提供优质蛋白饲草来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孝 《家畜生态》2004,25(3):22-24
本文利用硝酸稀土的不同浓度对河南省常见6种饲料作物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饲料作物的最佳有效浓度为500mg/m^3,禾本科饲料作物的最佳有效浓度为400-500mg/m^3,在此范围下稀土能够极大地提高饲料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显著地促进饲料生产。稀土的施用方法以浸种和多次叶面喷洒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