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EM原露对铅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重金属铅吸收的影响。[方法]以黑麦草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EM原露处理(0、150倍、450倍)对铅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重金属铅吸收的影响。[结果]EM原露处理与对照相比,能促进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样品鲜重明显提高。其中喷施150倍EM原露效果最佳,黑麦草发芽势与种子发芽率相对增长率均达到30.0%,芽长、根长相对增长率分别达31.76%、14.77%,同时培养液中重金属铅含量明显降低34.81%。[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草坪草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植物在外源3-吲哚乙酸(IAA)作用下对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江苏省某重金属复合污染区土壤为对象,通过盆栽种植紫花苜蓿和黑麦草2种先锋植物,研究3-吲哚乙酸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AA可促进植物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紫花苜蓿和黑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EDTA与EM复合菌剂配施,对铜、铅复合污染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以黑麦草种子为材料,用水培方法研究了EDTA与EM配合使用对铜、铅胁迫下黑麦草芽长、根长、种子萌发、总酚和类黄酮、重金属铜、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与EM合理配施,可显著促进黑麦草生长,提高发芽率,促进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积累,从而达到更好地修复重金属铜、铅的效果.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可知,EM 100倍液+EDTA 2.5 mmol/L配合处理的效果最佳,EDTA浓度达到6 mmol/L时则会抑制黑麦草生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EDTA与EM复合菌剂配施,对铜、铅复合污染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以黑麦草种子为材料,用水培方法研究了EDTA与EM配合使用对铜、铅胁迫下黑麦草芽长、根长、种子萌发、总酚和类黄酮、重金属铜、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与EM合理配施,可显著促进黑麦草生长,提高发芽率,促进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积累,从而达到更好地修复重金属铜、铅的效果.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可知,EM 100倍液+EDTA 2.5 mmol/L配合处理的效果最佳,EDTA浓度达到6 mmol/L时则会抑制黑麦草生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EDTA与EM复合菌剂配施,对铜、铅复合污染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以黑麦草种子为材料,用水培方法研究了EDTA与EM配合使用对铜、铅胁迫下黑麦草芽长、根长、种子萌发、总酚和类黄酮、重金属铜、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与EM合理配施,可显著促进黑麦草生长,提高发芽率,促进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积累,从而达到更好地修复重金属铜、铅的效果。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可知,EM 100倍液+EDTA 2.5 mmol/L配合处理的效果最佳,EDTA浓度达到6 mmol/L时则会抑制黑麦草生长。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醋酸铅溶液培养水稻种子,研究铅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了解铅对水稻种子的毒性效应,为早期预报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为环境监测中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铅浓度小于80mg/L时,铅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当铅浓度达到100mg/L时,水稻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的影响;当铅浓度达400mg/L时,种子萌发受到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7.
刘茵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98-3800
试验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镉(Cd)、锌(Zn)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以及锌+镉混合处理均能抑制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明显抑制了黑麦草幼苗的根长和苗长,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定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培条件下重金属锌胁迫对虞美人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g/L的硫酸锌溶液对虞美人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锌胁迫对虞美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在锌胁迫条件下,虞美人种子的发芽指标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在锌浓度为200 mg/L时达到最大;种子活力指数在锌浓度为150 mg/L时达到最大。[结论]浓度为200 mg/L的锌可以更好地促进虞美人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石榴对镉、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石榴在不同浓度梯度的镉(Cd)、铅(Pb)、锌(Zn)复合污染土壤下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运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对石榴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致表现为铅+锌镉+锌,镉+铅镉+铅+锌;石榴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好,对铅和锌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石榴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其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受到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梯度下(Cd~(2+)浓度为50 mg/L,Pb~(2+)浓度为1 500 mg/L,Zn~(2+)浓度为1 500 mg/L)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镉铅锌;重金属污染对石榴从叶转运重金属到茎再到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石榴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中生长旺盛,对镉、铅、锌吸收、富集及转运能力较好,可作为镉、铅和锌复合污染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培发芽试验,研究了Cd~(2+)在1 mg∕L、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质量浓度下对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质量浓度较低(25 mg∕L)时,Cd~(2+)对黑麦草的鲜重、干重和发芽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在Cd~(2+)质量浓度较高(50 mg∕L)时,Cd~(2+)对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的萌发指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402、0.434和0.556,3种植物耐镉顺序依次为黑麦草印度芥菜籽粒苋。研究结果可以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种子筛选和污染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GWC)对重金属污染下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GWC施用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2%、5%)对铅(500 mg·kg-1)、锌(1 000 mg·kg-1)单一和复合污染下小白菜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WC施用量的增加,铅、锌单一和复合污染下小白菜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用GWC能提高铅、锌单一和复合污染下小白菜CAT活性。施用适当量的GWC能促进小白菜生长,改善小白菜生理特性,提高小白菜抵御铅、锌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 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 200/Cu 200、Zn 200/Pb 200、Pb 200/Cu 200 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 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 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 Pb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 mg/L。3种重金属Cu2+、Pb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处理浓度高于100 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 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 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2+处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2+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b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13.
刘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8-7890,7928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研究铅(Pb)、锌(Zn)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Pb、Zn复合胁迫下台湾泡桐根、茎长度,鲜重,耐性指数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浓度的Pb、Zn复合胁迫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下降趋势显著,在100 mol/L Pb和200 mol/L Zn复合胁迫下最低,较对照(CK)下降了60%;台湾泡桐丙二醛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大小为茎叶根,呈先降后升趋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脯氨酸(Pro)含量在100 mol/L Pb胁迫下最高,分别较CK增加24%、1.2倍,随之下降趋势显著;根部谷胱甘肽含量变化较显著;茎、叶抗坏血酸含量在Pb、Zn复合胁迫下较CK呈上升趋势,根部防御活性氧毒害的能力减弱。[结论]Pb、Zn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加重了其对台湾泡桐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200/Cu200、Zn200/Pb200、Pb200/Cu200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Ph^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mg/L。3种重金属Cu^2+、Ph^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理浓度高于100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z抛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n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h^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15.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6.
菌渣添加量对污染土壤Pb、Zn形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3种菌渣添加量对水稻3个生育期土壤Pb、Zn形态的变化、水稻籽粒Pb、Zn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菌渣的适宜添加量,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应用和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菌渣处理可以降低土壤交换态Pb、Zn含量,且随着生育期逐步减少,提高土壤碳酸盐结合态Pb、Zn含量,以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0%菌渣处理,再次是5%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产量,但是不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添加10%菌渣处理的千粒重和产量均达最高,其次是15%的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对降低水稻籽粒Pb、Zn含量效果明显,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10%菌渣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7.
配制不同浓度镉、铅、铜与锌的混合溶液,而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这4种元素进行测定,以研究应用ICP-AES测定镉、铅、铜与锌时,镉、铅、铜与锌之间的干扰关系.结果表明:镉、铅、铜与锌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存在一定的干扰.当被测元素镉、铅、铜的浓度为0.01 mg/L时,干扰元素锌对这3种元素的干扰均较大;当被测元素铅的浓度为1 mg/L时,锌对铅的干扰较大,对镉、铜这一浓度的干扰较小;当被测元素镉、铅、铜的浓度为10和100mg/L时,锌对这3种元素干扰较小.当锌的浓度为0.01,1mg/L时,镉、铅、铜3种元素对锌的干扰最大,影响顺序为:镉>铅>铜;当被测元素锌浓度为10和100mg/L时,镉、铅、铜对锌测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10种绿化植物叶片对铅·锌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小红  曾建国  周兵  蒋平  张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37-14139
[目的]研究江西省吉安市不同区域绿化植物对大气铅、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6个区域10种绿化植物叶片铅、锌含量。[结果]在所调查6个区域中,10种绿化植物叶片铅、锌含量较高的在井冈山大道,含量最低的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各区域不同植物叶片的铅、锌含量差异显著。10种绿化植物对大气铅、锌污染物均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物和植物种类的不同差异明显:对铅吸收量最高的植物为圆柏和雪松,分别为4.84 mg/kg 和4.57 mg/kg,最低为海桐,为0.38 mg/kg;对锌吸收量最高的植物为日本女贞,为37.58 mg/kg,最低为小叶黄杨,为11.08 mg/kg。[结论]井冈山大学、天龙花园和白鹭洲公园为铅、锌无污染区;污水处理厂、松吉化工有限公司为铅、锌轻度污染区;井冈山大道为铅中度污染区、锌轻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19.
土壤衙金属复合污染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潮褐土中Cd、Zn、Pb复合污染对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Cd、Zn协同使产量降低,而Pb却使油菜产量有所增加,其对产量的影响顺次为Zn〉Cd〉Pb。Cd、Zn、Pb在油菜体内的积累除了受到本元素添加浓度的显著影响外,同时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共存元素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土壤Zn含量的增加显著地降低了油菜可食部分对Cd的吸收。在Cd、Zn、Pb复合效应影响中,其在油菜可仞部分的累积率顺序为Cd〉Zn〉Pb。因此Cd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