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炸方式对油炸藕片吸油率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炸藕片为研究对象,使用荧光探针-尼罗红将油染色,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真空和常压2种不同油炸方式对藕片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比较在相同预处理条件下2种油炸方式的吸油率。结果表明,在ΔT=60℃时,真空吸油率比常压油炸降低了约30%。在微观结构方面,真空油炸能够很好地保存细胞的完整性,破碎细胞较少,阻碍油脂的进入,而常压油炸后细胞破碎严重,吸油率相对较高。在样本表面,真空油炸仅有1/3的细胞被油覆盖,而常压油炸约有2/3的区域被覆盖,尤其是油炸焦皮内部第一层细胞的油分布情况更能反映不同油炸方式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在样本内部,真空油炸的油分布在细胞间隙,完整细胞中少油或无油存在,而常压油炸,由于油炸温度高,使得细胞失水快,细胞破碎,油炸后细胞间隙和细胞中充满了油。综上所述,真空油炸能够减少油吸收,并保持油炸样本细胞的完整性,为深入研究油炸食品微观结构的变化,减少油吸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芝麻分离蛋白对干酪体系的修饰作用,对芝麻分离蛋白部分替代乳蛋白对干酪用乳微观结构和凝块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芝麻蛋白占混合乳中总蛋白含量的0、4%、8%和12%制作4种干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芝麻分离蛋白添加后引起乳脂分散,乳脂肪球变小,表现出芝麻蛋白的乳化均质作用。DSC分析显示其凝块热力学特性受芝麻分离蛋白浓度影响显著,凝块出现新的热吸收峰,且峰值温度发生变化。同时结合已有报道对芝麻分离蛋白与酪蛋白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芝麻分离蛋白与酪蛋白发生共沉淀,对干酪凝块起到特性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化盐对Mozzarella干酪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存在的缺陷,拟通过添加乳化盐来改善Mozzarella干酪功能特性.在Mozzarella干酪拉伸过程中分别添加1%、3%、5%的柠檬酸钠、焦磷酸钠,测定贮藏第21天干酪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乳化盐后干酪的硬度和粘聚性显著上升(P<0.05),油脂析出面积显著增加(P<0.05),干酪熔化性改善,其中添加3%的柠檬酸钠和焦磷酸钠后,熔化面积分别增加了37.58%和59.57%;干酪中钙离子含量下降,说明乳化盐通过螯合酪蛋白胶体,削弱了酪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Mozzarella干酪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4.
堆叠pH值对Mozzarella干酪熔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堆叠pH值对Mozzarella干酪熔化性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堆叠pH值Mozzarella干酪贮藏1~7周的熔化性、可冻结水含量、pH值4.6可溶性氮含量、Urea-PAGE电泳,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差示热量扫描仪、流变仪,探讨了堆叠pH值与Mozzarella干酪熔化特性的联系。结果表明,低堆叠pH值的Mozzarella干酪样品可冻结水含量低,结合水含量高,随贮藏期延长(21d以上)蛋白水解片段增多,形成的纤维状结构更加有序,相应的熔化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牦牛肉经过冻融处理后(T0:新鲜牦牛肉;T1:冻融1次;T2:冻融2次),分别在4℃冷藏7 d,并在1、3、5、7 d测定其表面色泽(L*、a*、b*)、肌红蛋白氧化状态、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硫代巴比妥酸值、解冻损失率、蛋白质降解程度和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0组牦牛肉在冷藏过程中a*值和b*值显著降低,氧合肌红蛋白逐渐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解冻损失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肌球蛋白重链(200 k Da)、副肌球蛋白(97 k Da)、肌动蛋白(45 k Da)发生降解。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T1组和T2组牦牛肉在冷藏7 d后a*值分别比T0组显著降低了13.42%和20.02%,b*值则降低了9.94%和16.22%,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降低了26.30%和53.53%,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升高了18.03%和45.46%,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了20.55%和30.30%,解冻损失率升高了43.71%和121.14%(P0.05)。T2组肌肉中蛋白质降解更明显,而肌纤维结构破坏程度也随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加重。综上可知,冻融循环会促进牦牛肉色劣变和脂质氧化、加速蛋白质降解、破坏肌肉结构、加剧汁液流失从而降低牦牛肉的品质。因此,减少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保护牛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对小麦胚芽糊化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波辐射对小麦胚芽(WG)品质的影响,采用连续式微波装备对WG进行稳定化处理,并用扫描电镜、粘度仪分析了微波辐射对其微观结构、淀粉糊化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WG有很好的稳定化效果,在有效钝酶的前提下经微波处理的WG仍可观察到完整的淀粉颗粒,并伴有清晰的轮廓,但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提高,其中油脂、蛋白质及淀粉之间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微波处理后WG的糊化温度由原来的58.5℃升至59.3~ 65.4C,根据初始糊化程度的不同,出现具有一定意义的峰值粘度(349~ 466 BU)和破损值(69 ~87 BU).微波处理后的WG中脂肪酸组成和α-维生素E含量无明显改变.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在有效钝酶的同时,对WG的品质也产生了部分影响.但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微波辐射对WG品质影响程度较小,微波稳定化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SEM)、质地剖面分析(TPA)及动态流变技术研究卤水及不同油包水(W/O)乳液凝固剂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冷凝胶微观结构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流变结果表明,弹性模量(G')的变化高度依赖W/O乳液中的镁盐释放速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G'值不断增大,与传统卤水相比,新型W/O乳液凝固剂延长了冷凝胶的凝固时间,在凝胶形成过程中,W/O乳液对镁盐起到了缓释作用。对比不同W/O乳液凝固剂发现,含有乳清分离蛋白(WPI)的乳液形成SPI冷凝胶的时间更长,而且弹性模量值更小。此外,电镜结果表明W/O乳液凝固剂能显著降低冷凝胶的硬度并改善蛋白凝胶的网络结构,使SPI冷凝胶具有更小的网孔孔隙和更加均匀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乐果对生菜组织结构的影响,以莲座期的生菜为实验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生菜叶片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研究发现随着喷洒农药浓度的增加,生菜叶片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气孔的长宽比和密度降低,叶片的厚度变小,嗜锇颗粒增加,淀粉颗粒变少。在897~1 332 nm波长范围内,喷洒乐果的生菜光谱反射率与乐果浓度成反比,而在1 703~1 754 nm波长范围内,喷洒乐果的生菜光谱反射率与乐果浓度成正比。此外,喷洒不同浓度的乐果农药,生菜的纹理图像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乐果农药对生菜微观结构产生了较大改变,从而导致生菜叶片光谱图像信息产生较大变化。对喷洒不同浓度乐果农药的生菜叶片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可为高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生菜进行定量检测提供机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鱼眼结构是高速连接器和印制板互连的关键结构件,在学术上也称作针眼结构。在应用中,板级连接器通过鱼眼压入到印制板的过孔中,鱼眼结构受挤压产生变形,从而产生一定的插拔力。应用中,为降低成本,在保证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印制板一般会要求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超声处理对大豆亲脂蛋白(Lipophilic protein,LP)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将分离提取的LP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超声处理,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TR)、内源和外源荧光强度、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超声处理对LP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PAGE显示,超声处理并不能改变LP的分子量分布,但能改变亚基的含量;红外光谱及内源、外源荧光光谱显示,不同的超声处理条件对LP的二、三级结构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α-螺旋先减少、后增加,β-折叠先增加、后减少,在360 W超声功率下处理10 min时内源、外源荧光强度最强;在360 W超声功率下处理10 min和240 W超声功率下处理20 min时对LP的热稳定性、溶解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变性温度提高6~7℃,溶解度提高约20个百分点,而超声功率过大时则会对LP的功能性质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试验得出最佳超声条件为:在360 W超声功率下处理10 min,LP理化性质最适合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Ca~(2+)浓度下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行为,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提取其肌球蛋白,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钙(0.01、0.02、0.03、0.04、0.05、0.075、0.1 mol/L),通过热变性动力学分析,研究加热过程中聚集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凝胶特性,探究猪肉肌球蛋白热聚集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由0.01 mol/L升至0.1 mol/L,蛋白变性温度由40.2、52.4℃降至36.5、50.8℃,显著(p 0.05)降低了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肌球蛋白浊度、粒度、变性率逐步增大;显著(p 0.05)提高了肌球蛋白初始状态的Ca~(2+)-ATP酶活性,降低了肌球蛋白互相结合形成聚集体的温度;电镜观察发现,Ca~(2+)浓度越高,聚集速率越快,0.1 mol/L处理下,蛋白聚集体体积显著增大,形成无序聚集体; 80℃、0.1 mol/L处理组凝胶强度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组,氯化钙浓度由0.01 mol/L升高至0.1 mol/L,凝胶强度由4.58 N升至5.28 N。因此,随着温度升高、氯化钙浓度增加,易形成猪肉肌球蛋白聚集体,且凝胶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豆乳中蛋白粒子的性状直接影响豆乳的加工特性,而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形成与加热温度及加热方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常压煮浆和微压煮浆过程中豆乳蛋白粒子的含量变化,考察了微压煮浆方式对豆乳稳定性、流变性及豆腐质构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压煮浆方式改变了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形成,提高了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含量,从而使豆乳的加工特性产生了重要变化。与常压煮浆相比,微压煮浆豆乳平均粒径更小,使豆乳在长期储藏中保持更高的稳定性;微压煮浆与常压煮浆豆乳的流体特性指数都近似为1,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但是由于蛋白粒子数的增多,增大了豆乳的粘度;微压煮浆豆乳蛋白粒子增多提高了豆腐凝胶硬度、弹性、胶黏性,使豆腐的凝胶质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芯为原料,乙二醇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的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固液比以及催化量对玉米芯液化产物起沙风速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芯液化产物处理前后的固结层进行了测试,推断玉米芯液化产物的固沙机理.结果表明,玉米芯液化产物主要通过物理胶粘作用增加沙粒的抗风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崩岗崩积体坡面糙度及其与侵蚀方式的耦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崩积体是崩岗的主要沙源地。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过程。研究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数据能定量分析降雨前后坡面水蚀特征。全坡面及各坡位均为片蚀总量大于细沟侵蚀总量,但各坡位的侵蚀强度有所差异,其细沟侵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片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坡面空间糙度由大到小大致呈现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面侵蚀方式可影响坡面糙度值及变化趋势,而坡面糙度亦能影响各侵蚀方式的侵蚀强度。整个降雨时段内全坡面侵蚀量最大、产沙量次之,沉积量最小,受坡面糙度变化影响,全坡面侵蚀、产沙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而上坡位的侵蚀、产沙量无明显变化,中、下坡位的侵蚀、产沙量呈对数减小趋势。此外,除上、下坡位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各坡位间侵蚀量、产沙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电场调控植物体内Ca2+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同位素示踪测定方法,对空间电场调控植物吸收与输运各种离子性营养物质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空间电场强度的变化可以调控Ca2 离子流的流动方向,正向空间电场强度的迅速下降能使植株根区的Ca2 离子流向植株的地上部分;当该电场强度迅速增加时,地上部分的Ca2 阳离子则流向植株根区。为此,通过实验证明了正向空间电场与足量的CO2相配合能大幅度提高温室果菜产量和果实硬度、糖度。  相似文献   

16.
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究设计的。介绍该机的结构设计、动力传动、作业过程及主要技术参数。对该机的基本性能和作业性能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性能稳定、生产率高、作业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水稻冠层结构的补偿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水稻冠层结构的补偿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在抑制水稻茎秆、叶片、叶面积延伸生长的同时,能有效地诱导冠层结构,为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产生提供条件.旱后复水促进了后期穗节的伸长、延缓后期叶片衰老速率、苗后期胁迫使作物对再次受旱的适应能力增强.但补偿效应是有条件的,苗后期重旱和拔节初期轻旱补偿效应最佳,应避免两阶段连旱和拔节期重旱.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土壤中Ca2+、Mg2+对针叶红化油松形成的影响,提高油松复壮及施肥作业质量。【方法】采用EDTA滴定法,检测正常油松与发生针叶红化油松土壤中Ca2+、Mg2+量。【结果】乌兰察布市与包头市正常油松土壤Ca2+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针叶红化油松土壤Ca2+量不同样地之间部分差异显著(P<0.05),Mg2+量不同样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2个地区土壤中Ca2+和Mg2+量与油松针叶红化现象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a2+、Mg2+量增加会导致油松针叶红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1%的过二硫酸钾、过硫酸铵以及过硫酸钠对香蕉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后还原糖浓度和VFAs随时间的变化,分析研究3种过硫酸盐预处理对香蕉秸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过硫酸盐预处理后,还原糖产量均有提高,且在第12 h达到峰值,过二硫酸钾预处理后的香蕉秸秆还原糖产量最高,达到7341.79 mg·L-1;VFAs浓度在16 h均有明显提高,过二硫酸钾处理效果最佳,在第20 h达到最高值743.93 mg·L-1。过硫酸盐预处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较高的破坏作用,纤维表面和细胞壁受到破坏,孔洞增加;过硫酸钠效果最佳,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48.48%和30.19%。过硫酸盐预处理可以增加香蕉秸秆的可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