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罗非鱼细菌综合病该病是由链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鱼体所形成的并发症。病鱼多数出现眼球突出,眼眶充血,眼膜或眼珠混浊发白,鳃盖或鳃盖内侧充血,鳍条基部充血腐烂。腹腔出现腹水,肠道充血,内含浅黄色黏液,肝、脾、肾脏充血肿胀。防治方法:采取外用和内服结合防治的方法。①外用:用0.001%的养邦或用0.0003%强氯精全箱泼洒,连续三天;②内服:每千克鱼体重用50毫克氟哌酸或10毫克强克101拌饵投喂,连续六天。二、细菌性肠炎该病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病鱼体表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有黄色腹水,肠道充满黄色脓液…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内江市的养鱼专业户,近些年来在养鱼生卢防病上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一、细固性烂鳃病此病是由细菌侵入鱼的鳃部而引起的疾病。1.症状:鱼鳃腐烂发白、鳃上附有污泥和耗液,鳃盖骨内面表皮充血,严重时红的尖端软骨露出,鳃益表皮烂去,中间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状小孔,病自常有单独游动,行动缓慢,体色发黑,头有更加明显;2流行和危害: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既鱼(花鲢)、鲤鱼等,发病均在4~6月,尤以夏季严重,往往还并发赤皮病和肠炎病;3.预防方法:(1)生石灰消毒清塘。(2)用漂白粉装在…  相似文献   

3.
吕纪增 《齐鲁渔业》2006,23(6):46-47
1 烂鳃病此病多发在5-8月、水温25~30.5℃,危害程度达到5%~10%。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鱼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鳃上淡黄色黏液多,鳃丝肿胀部分呈淡红色,并可见小出血点。防治措施:用漂白粉先溶于水中,滤掉残渣,制成浸泡消毒水,浓度为10×10-6。将网箱内的鱼全部浸泡 3-5分钟,然后移到10-20×10-6浓度的呋喃西林水溶  相似文献   

4.
皮肤发炎充血病是金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几年来,一些金鱼生产单位和个体专业户,由于采取密养,但又忽视防病措施等原因,使此病日益严重,威胁到金鱼养殖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此病的症状、危害及作者多年防治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症状病鱼的体表局部发炎充血,尤以眼眶四周、鳃盖外表皮和内表皮、腹部、尾柄等处较为常见。鳍条和鳍条基部有时也有,而以尾鳍最常见,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的肠道、肝脏、脾脏、肾脏、肠系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些患病金鱼的局部肌肉也有充血现象,但病鱼口腔正常,这和鱼类出血  相似文献   

5.
梁洪 《科学养鱼》1997,(1):31-31
在我校的养鱼池塘中,鲫鱼赤皮和烂鳃井发症常有发生。一、发病鱼池的条件池塘总面积20亩,各池面积半亩到几亩不等,池底污泥较厚,生产用水缺乏,以生活污水为主。二、发病症状此病多发于九月至十月,在养鱼池中,只有鲫鱼染发此病。病鱼两侧,轻者充血,重者发炎糜烂,鳞片松动,手摸即脱落。病灶呈块状,或连结成片状,尤其在鱼体后腹部和尾柄部更为严重。鳍的基部充血,末梢腐烂残缺,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病鱼颌部及鳃盖部充血,或表皮糜烂。鳃丝腐烂残缺,鳃丝软骨外露,鳃丝夹杂泥沙及污物。病鱼离群漫游于水面,受惊时下沉缓慢,不…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炎热的夏季,水温也随之升高。此季节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根据近几年漯河市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预测预报结果分析预测,夏季高温季节易发生的鱼类主要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主要病害及特点漯河市6月份鱼类的主要病害有:草鱼、鲤鱼烂鳃病、肠炎病;鲢鱼、鳙鱼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病、车轮虫病。1.1烂鳃病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草鱼患此病后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或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故称"乌头瘟"。鱼鳃丝腐烂并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8.
赖勤  喻海石 《内陆水产》2002,27(4):40-41
近几年来,我省观赏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鱼病流行严重。现将我省常见的几种金鱼疾病的防治技术简介如下。1烂鳃病1.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曲挠杆菌。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有时鳃丝末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有时鳃部某处腐烂,不在边缘处。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发病季节终年可发生,以春末夏初(4~10月)为多见。水温在20℃…  相似文献   

9.
曹军 《科学养鱼》2001,(12):39-39
1.症状与病变: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条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组织也被破坏,形成“蛀鳍”,象破烂的纸扇状,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分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俗称“开天窗”。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势。发病8~10天就会死亡。2.病原体:荧光极毛杆菌。3.流行情况:是草、青鱼等的主要疾病之…  相似文献   

10.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3,28(9):31-32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病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发病规律该病流行季节4~11月份,流行呈暴发性,来势猛,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鲤、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病鱼为1龄以上鱼种和2龄鱼。死亡率为20%~80%。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消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  相似文献   

11.
马得 《内陆水产》2003,28(7):25-26
1弧菌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弧菌病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3种,病鱼表现为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瘀血继而溃疡,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症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流行与危害弧菌病一般发生于每年1~9月份,弧…  相似文献   

12.
赵来 《科学养鱼》2012,(10):56-58
2012年6月以来,江苏省新沂市的有些鱼塘发生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造成鱼类死亡,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地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血,鳃淤血或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  相似文献   

13.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4.
一、症状 病鱼常离群在水面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色发黑,特别头部变得乌黑,故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肉眼可见病鱼鳃盖骨的内表面往往充血发炎,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局部鳃丝腐烂缺损,腐烂处常常有黄色的附着物。从病鱼鳃瓣的腐烂部位剪下一块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以看到鳃丝软骨尖端外露或腐蚀,在黏液和附着物边缘可见到许多细长柔软的细菌成丛摆动。  相似文献   

15.
邓志斌 《科学养鱼》1997,(12):21-21
我县元坑镇一养鱼户2.3苗池塘放养的草鱼在今年5月中旬发生了严重病害,3天内共死亡草鱼110多层,重30多公斤。经请笔者诊治,用药7天后基本控制住病情,现把其诊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病症1.目测症状病鱼消康,头部、背部发黑,胸、腹鳍,尾鳍等基部充血,并有蛀鳍症状。手摸鱼体两侧鳞片极易脱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手挤压腹部.肛门有浓黄色液体流出。翻开鳃盖可见鳃丝浮肿,末端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的被腐蚀成“开天窗”,也有的鳃盖略微张开。鱼体腹腔内积水,肠道内无食物,肠壁充血成紫红色,并伴有黄色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3,(9):70-70
一、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又叫此病为“乌头瘟”,游动缓慢,对外界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将病鱼捕起来看,可见鳃盖内表面皮肤往往发炎充血,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18.
正草鱼肝胆综合征是草鱼养殖中频繁出现的一种常见鱼病。每年的6-10月份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对象以高温季节未达商品规格草鱼。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易反复、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是该病的发病特点。病鱼鱼体发黑,尾鳍、背鳍末端发白,掀开鳃盖,可见鳃部黏液明显增多,附着杂物,鳃丝肿大并伴有局部充血现象,有的病鱼鳃丝末梢发白。将活  相似文献   

19.
孙风琴 《内陆水产》2003,28(7):28-28
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养鱼业的严重病害,其全国流行,时间4~10月,尤以夏秋流行较多。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鱼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越差,抵抗力越小,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传染性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及鲢鱼、鳙鱼等,尤以草鱼鱼种最宜发病。当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发病症状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头部尤重。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取患部鳃丝镜检,可见鳃丝软骨外露,末端膨大、弯曲,鳃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箱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鱼类病害,它直接影响着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近两年对我省白洋淀、黄壁庄水库、王块水库等大型水域网箱养鱼的观察和了解,对网箱养鲤危害较大而且发病率最高面积最广的属鲤鱼烂鳃病。网箱养鲤烂鳃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细菌性烂鳃;另一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有些养殖单位因技术水平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分辨,故多次施药均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作者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把如何分辨及治疗网箱养鲤烂鳃病的方法总结如下: 1.症状细菌性烂鳃的主要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