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25-226
"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即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充分结合互联网开放化、信息化、便捷化的特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工具,将"互联网+"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高效的、有感染力的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构建"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实践意义,探索如何通过这个工作模式及时洞悉学生动态,掌控网络舆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从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探索,提升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实施“成人与成才双融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茶艺专业实施“成人与成才双融合培养模式”,以创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和身心素质教育体系”为手段,全面推进人文素...  相似文献   

3.
认为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从四个方面简述了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应将文化素质教育做为重点和切入点,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必将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供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所有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农科大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农科大学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认清所肩负的特殊使命,认识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不懈的努力。在结合农科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现状及原因,进而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强化课程设置改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构建评估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意义重大。为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我国内陆农业院校实际,探索出了一套以文化素质讲座为核心,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途径。通过大学生立志成才、民族文化、团队创新、实践成才、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等六大板块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弥补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条件保障方面的不足,初步建立了有效提升农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大学生实践育人形式,构建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阐释"文本"到"人本"教育范式转换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传统的实践育人的现状,阐述了新时代构建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新时代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基本内容,创新性地探索构建了本位立交式大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就业教育的拓展与升华。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特点,从创业组织联盟、课程整合、活动开展、项目孵化、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构建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并对"五位一体"培养模式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以山东农业大学为研究案例,认为农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立足服务"三农",全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构建"三三式"实践育人体系,紧紧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为核心的"双创四驱"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实践,总结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六个要素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高职生政治信仰呈现分层趋势,构建政治信仰分层教育的模式非常必要。对极个别世俗性学生,可以在班级德育课上开展专题讲座形式的认知教育;对大多数一般性学生,可在系科团委活动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形式的实践教育;对少数先进性学生,就可以在党校培训中开展专题研究形式的理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全员覆盖、层层推进,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应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主体互动的教育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动地位的教育方法 ,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崭新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旨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构建一种全新、高效的主体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吴晓红  孟楠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57-58,94
农林类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农林专业人才,有利于当前农林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分析了农林类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很好的融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淡薄等,并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领导、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农林类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科院校教师文化素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从文化素质教育主体——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农科院校教师文化素质的状况及其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活动开展的制约性,提出了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挖掘潜力,内涵发展,完善措施,整体推进,这一提高农科院校教师文化素质,建设一支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6,(7)
正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为适应城镇生活,他们迫切需要城市生活与规范的教育,也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生活技能的继续教育,需要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并不是成人教育模式的简单延伸,更不能是城市社区学院模式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长期实践与总结形成了"育人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的"三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华南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三农"情怀教育融于课程教学,有效地解决不愿学农、学农也不爱农的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产业链和需求链设置专业,解决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类培养,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基于"三本位"理念,构建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以思想引领,将服务"三农"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建成"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汇集了教育教学资源;创建了"温氏模式",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职生的素质与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荣辱观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践行以德树人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文化氛围,提升高职生的文化素质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是指主体维度的全员育人、时间维度的全过程育人、空间维度的全方位育人模式.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夯实服务技能提供优质服务育人、营造浓厚氛围育人、丰富思政文献育人、阅读推广推进校园文化育人、构建'四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深化课程思政育人"为抓手,顶层设计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对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农业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以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竞赛为支撑,以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改进为调控,以信息化教学条件及环境优化为保障,构建了"一体六翼"信息化教学协同发展模式。实践表明,该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顺利开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及文明程度。因此,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最终目标指向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成为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应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要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构建并实施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双交替"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职教育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