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第二次土壤普查取样点为背景,在原取样点再次取样分析,同时收集全县有关农田养分收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农田养分来源钾氮供应以有机肥和化肥基本各占一半,而磷素供应基本上以化肥为主.农田氮素基本平衡,磷素略有盈余,钾素则明显亏缺.17年间农田养分状况有增有减,其中速效钾下降31.9%,pH下降近1个单位.为此,特提出调整农田养分现状的对策:一是调整化肥结构,协调氮磷钾施肥比例;二是增施有机肥料,重点推广稻草还田;三是增施石灰等.  相似文献   

2.
浅析兴国县农田养分现状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叶青  刘衍洪 《土壤》2000,32(1):50-53
本研究选择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取样点为背景,在原取样点再次取样分析,同时收集全县有关农田养分收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农田养分来源氮供应以有机肥和化肥基本各占一半,而磷素供应基本上以化肥为主。农田氮素基本平衡,磷素有机质略有盈余,钾素则明显亏缺。17年间农田养分有增有减,其中束效钾反而下降31.9%,PH下降近1个单位。为此,特提出下世纪初调整兴国农田养分的对策;一是调整化肥结构,协调氮磷施肥比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变化与肥料投入状况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监测点 10余年监测结果 ,分析了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变化与肥料投入状况。结果表明 ,有机肥投入量有逐渐减低的趋势 ,而化肥投入量稳中有升 ;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年度间基本稳定 ,而速效磷稳中有升 ;空白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基本稳定 ,速效磷、速效钾有下降趋势。养分收支平衡分析表明 ,氮磷盈余、钾亏缺。氮盈余量北方旱地、南方旱地和水田随年度稳中有升 ,而北方水田逐渐下降 ;磷盈余均稳中有升 ;钾亏缺南方水田在缓解 ,而其他农田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黑龙江垦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对其进行农田土壤养分平衡评价至关重要。该研究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农田土壤养分平衡方法,分析与评价其2000-2018年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输入与输出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氮、磷、钾输入与输出整体呈现"平稳-增长-下降后平稳"的趋势,养分输入以化肥为主,养分输出以籽粒和秸秆为主。2)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单位面积养分输入量较为稳定,并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增加。3)2017年以来黑龙江垦区农田土壤氮和钾处于养分平衡状态,而磷处于养分盈余状态。2018年黑龙江垦区氮、磷、钾利用效率分别为51.03%、27.98%、10.04%。建议黑龙江垦区大力推广有机无机肥配施,开展农田土壤养分平衡长期调查与监测,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区农田养分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梓潼、资中和犍为为例,根据实地调查、有关统计资料和土壤分析结果,研究了川中丘陵区1985~1999年农田养分平衡和主要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后,农田氮素开始出现盈余,平均盈余率超过35%;磷素平均盈余率超过40%;钾素一直呈大比例的亏缺状态,平均亏缺近50%。通过2000年和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状况提出了实现川中丘陵区农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探讨不同地区和土类农田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5.4 mg·kg-1(1.6~84.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3.6 mg·kg-1(24~299 mg·kg-1),均属中等变异。空间分布上,吉林省农田土壤速效磷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白山地区的靖宇县最高而白城地区的大安市最低,速效钾自北向南逐渐下降,长春地区的农安县最高而通化地区的集安市最低。不同土类间速效磷、钾含量差异显著,前者以白浆土最高而黑钙土最低,后者以黑土最高而水稻土最低。30年间,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省域及地区尺度上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地区间增减趋势不同,省域尺度上总体略有下降。土类方面,除黑土和暗棕壤略有下降外,大多数土类速效磷含量均明显提高,速效钾含量以风沙土、黑钙土增幅较高而暗棕壤、草甸土显著下降。基于以上结果,吉林省区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与技术需进行相应调整以优化养分资源投入,建议适当下调磷肥用量或改进磷肥品种以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土壤钾素亏缺地区应合理补充钾肥并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田土壤钾平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钾平衡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土壤钾库丰缺状况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钾素养分供应状况评价及科学施肥实践。本文从农田养分平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钾平衡的计算方法、农田钾平衡的时空变异特征、不同作物农田钾平衡状况、钾平衡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农田钾平衡研究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我国农田钾平衡总体表现为亏缺,时间维度上表现为自建国以来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间表现不一且变异较大,部分区域的农田钾平衡状况表现为盈余;不同区域及不同作物间钾平衡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作物之间的养分吸收特性不同以及肥料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作物类型之间及同种作物不同年际间钾平衡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对于我国农田钾平衡的总盈余量、单位面积盈余量以及空间变异特征所得结果差异较大,宜对所选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后比较,而不宜进行直接对比;而对时间变异、不同作物种植类型农田钾平衡以及土壤钾累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质上来说,当前土壤养分库状况是一个区域的种植制度、施肥方式经过多年的累积所造成的结果,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保持土壤钾养分库的稳定与提升,基于我国钾平衡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未来在养分均衡、开源节流、重视不同轮作情况下钾素的周年运筹以及关注更深层次的土壤分层钾养分库等几个改善农田钾平衡技术措施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10年土壤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东北区三种主要种植制度中,施肥区玉米、水稻连作作物产量较高并呈上升趋势,玉米与大豆轮作产量较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玉米、水稻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效磷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玉米,大豆轮作,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施肥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磷有余而钾不足。  相似文献   

9.
通过10年土壤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东北区三种主要种植制度中,施肥区玉米、水稻连作作物产量较高并呈上升趋势,玉米与大豆轮作产量较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玉米、水稻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效磷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玉米、大豆轮作,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施肥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磷有余而钾不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实地调查和土壤分析数据,采用典型抽样法,以犍为县为例,研究了近14年(1985~1999年)来该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田氮素由持平转向盈余;磷素全面扭亏为盈,盈余率已超出50%;钾素一直处于大比例亏缺状态。通过1981年和2000年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比研究,获得了近20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以及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趋势,提出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县级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应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精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精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农田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土壤盐渍化程度呈梯度变化,即从洪积扇下部经冲积平原至沙漠,依次出现中盐渍土-强盐渍土-盐土-非盐渍土类型。②天然绿洲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平均含量最高。荒漠土壤的养分含量很低,但养分含量与盐渍化成正相关,因此利用盐生植物资源增加盐成土荒漠的植被盖度,也是改良盐碱土的良好途径。③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只重视施用化肥,却忽视诸如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等利于有机质和钾肥积累的耕作措施。④人工绿洲各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最低,这是由于近年来精河流域以棉花作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化肥的施用水平较为一致。⑤土壤水溶性盐分(全盐量)随耕作年限的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土壤养分含量的指标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先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其中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与多年来棉花长期连作、不合理的灌溉及农田重用轻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河西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作物养分含量分析,确定了河西地区小麦、玉米生产上测土配方施肥的可靠养分吸收参数,系统研究了河西灌区农田主要养分投入产出状况.连续24 a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连施化肥(NP,NPK)土壤氮素投入产出盈余率前期(1982-1990年)为8.6%~19.1%,最高时期(1997-2005年)的表观盈余率平均为29.0%~48.5%,扣除氮素损失后为负平衡;磷素化肥投产始终为正平衡,平均盈余率为57.4%~68.3%.钾素化肥投入不抵作物携带量,投产为负平衡.平均盈余率为-58.7%.说明连施化肥氮、钾养分投入不足.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长期配合平衡施用(MNP,MNPK),氮素平均盈余率56.3%~61.5%,扣除氮素损失后为正平衡,盈余率平均为9.4%~10.9%;磷素投产为正平衡,平均盈余率高达249.9%~265.7%;钾素投产为负平衡,平均亏缺19.9%.有机肥连施钾素亏缺45.0%.增施化学钾肥,适量减少化学磷肥,保持氮素化肥投入水平,配施有机肥是科学的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酒泉市土壤养分状况。对酒泉市各县市的土样进行了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酒泉市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偏低,全氮和碱解氮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适宜和高水平。土壤pH总体为适宜和高水平。另外,各县(区、市)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均有一定比例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同时存在偏低或过高的现象。各县(区、市)应因地制宜,通过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养分均衡供应能力,减少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平原菜园土壤养分径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大田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蔬菜类型及不同施肥结构对菜园土壤养分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园土壤养分径流损失以氮为主,钾素次之,磷素最少。种植辣椒作物由于施肥量大于南瓜,氮、磷、钾养分的淋失显著高于南瓜地。白菜地磷、钾养分的淋失显著高于甘蓝地。春、夏季蔬菜地氮、磷、钾养分的淋失高于秋、冬季蔬菜地。在茄子生育前期,当地菜农习惯施肥处理(CK2),氮、磷养分的淋失较其他处理严重,单施化肥处理(NPK),钾养分的淋失较其他处理严重。白菜、甘蓝地前2次径流水样中,习惯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氮、磷、钾养分的淋失较其他处理严重。施用有机肥料,在蔬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的淋失大于其他处理,维持较高的水平。不施肥处理,也存在着养分的损失,且数量较大,在生产实践中应加强土壤养分资源的管理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壤养分布特征,有机质,全氮、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在王东沟小流域的分布呈现塬面>山坡地>坡台地的趋势,这是由于养分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塬面,流失的养分在山地富集的结果,流域内土壤K素含量无较大差异,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比较高,流域内有机质含量不高,钾素较丰富,速效养分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林,草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农田土壤高,由于没有外源磷素的补充,其全磷,速效磷含量较农田土壤低,且变幅较大,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是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中最低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潮土钾素变化状况与钾肥肥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158个点取样调查,分析了河南潮土钾素变化状况与肥效。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每年以3.8mg/kg的速度下降,施肥制度对下降速度影响较大,主要作物上钾肥肥效日趋明显,并提出了补钾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主要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8~2004年连续7年对河南省4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对645个土壤样品12个项目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近年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年)时相比,高、中地力为主的耕地土壤各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下降明显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速效磷提高最快。土壤速效钾7年平均值119.96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了18.94mg/kg,平均每年以1.05mg/kg的速度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变缓;养分平衡中氮素(N)平均盈余39.5kg/hm^2,磷素(P2O5)盈余30.9kg/hm^2,钾素(K20)亏缺150.0kg/hm^2;全省施肥水平较高,每公顷总施肥量折纯养分647.96k,但有机无机比仍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投入比例1:0.42:0.17,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磷肥基本合理,钾肥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产量略有上升,其它主要秋收作物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平原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合理取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随机抽样方法取样、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评价土壤养分状况 ,研究了华北平原地区及浙江绍兴水网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变异特性。通过分析不同村地块、同村地块不同取样方( 10 0× 10 0 m2 )、同取样方不同农户地块土壤养分的差异 ,结果表明 ,经过多年实行以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之后 ,土壤养分地域性的差异仍然大于不同农户经营的相邻地块间的差异 ,这便为区域性的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推荐施肥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两个平原地区大约2 0 hm2 面积的粮田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同一取样区域土壤养分变异不大 ,多数养分的频数分布在 1~ 2个分级范围。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抽样估计 ,在两个平原地区面积大约2 0 hm2 的粮田上 ,用随机取样方法选择 8个农户地块取样 ,从统计上来说基本能满足其土壤肥力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9.
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近年来化肥施用量倍增后 ,贵州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在 1985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 ,1998年再次进行了土壤和肥料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在目前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养分供应以化肥为主的施肥结构下 ,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所增加 ,旱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 ,土壤磷素有积累。由于钾肥施用不足 ,水田、旱地土壤钾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中 ,有效态硼、锌、钼普遍增加。今后需增加钾肥的施用 ,并重视施用有机肥、秸杆还田和防治水土流失 ,以培肥土壤 ,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大田定位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20%化肥氮增施氮肥增效剂(T4)、T3减20%化肥磷增施磷素活化剂(T5)以及T3减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T2)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体系作物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有利于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T5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磷素利用效率、磷素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提高作物钾素农学利用率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6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3处理对作物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作物钾素的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增施磷素活化剂(T6)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稳定作物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