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同时携带ASPV、ACLSV、ASGV 3种潜隐性病毒的"八棱海棠"、"小金海棠"、"华红"和"JAZZ"组培苗为试材,分别采用2种变温热处理方式结合茎尖培养的脱毒方法,运用RTPCR技术对组培苗内病毒进行跟踪检测,研究了不同苹果品种和砧木对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苹果潜隐性病毒的反应以及脱毒苗的适宜检测时机。结果表明:变温热处理条件不同,病毒脱除效果不同。同一热处理条件下,不同苹果基因型其病毒脱除率也不同。"小金海棠"脱毒率最高,"JAZZ"和"八棱海棠"次之,"华红"最低。同时,不同病毒种类的被脱除率存在差异,ASPV最容易脱除,ACLSV居中,ASGV最难脱除。脱毒完成后180d,病毒总检出率最高;220d,3种病毒均有检出,检出顺序为ASGV最先,ACLSV次之,ASPV最晚。因此,对脱毒苗进行多次跟踪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优化葡萄试管苗脱毒体系,以携带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Fab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灰比诺病毒(GPG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LRaV-3)和葡萄病毒E(GVE)共5种病毒的‘阳光玫瑰’葡萄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以及热处理后茎尖和腋芽培养对脱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方式影响试管苗的存活率和脱毒效率,以38℃/光照8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38℃/光照16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以及38℃恒温/(光照16 h+黑暗8 h)处理。取38℃/光照8 h+32℃/黑暗8 h热处理10、15、20、25、30和40 d的试管苗1.5 mm左右的茎尖和茎尖下第1、2腋芽接种培养,茎尖存活率高于腋芽,繁殖成苗后检测,均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其中热处理10 d的平均脱毒率为52.38%,25和30 d的脱毒率均达100%;随热处理时间延长,接种茎尖和腋芽的存活率下降,故热处理时间以25 d为宜。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5年第1期50页)三、病毒的脱除与检测(一)病毒脱除技术苹果病毒的脱除,通常采用热处理脱毒和茎尖培养脱毒等两种方法。1.热处理脱毒:据研究,苹果树在37±1℃的温度下,生长1个...  相似文献   

5.
对苹果砧木M9T337、八棱海棠和烟富8苹果3种材料,通过茎尖培养建立无菌体系,采用剥取茎尖初脱毒、高温钝化脱毒二次茎尖剥离脱毒技术,通过病毒检测后,利用无毒茎尖进行分化增殖培养快速繁殖、生根培养,然后进行温室驯化成穴盘苗。利用温室驯化培养的原始一代脱毒M9T337砧木、烟富8穴盘苗,建立采穗圃,原始一代脱毒八棱海棠和M9T337砧木穴盘苗直接移栽到苗圃,利用脱毒砧木和品种材料,在苗圃嫁接繁育苗木,建立烟富8苹果脱毒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同时介绍了脱毒苗苗圃管理和脱毒苗木果园管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缺锌胁迫对苹果砧木幼苗形态及其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锌胁迫下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两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锌条件下,两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小,新生叶片黄化且簇生,节间缩短,根尖膨大等缺锌症状,小金海棠表现缺锌症状比平邑甜茶延迟7 d 左右。长期锌缺乏使平邑甜茶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两品种缺锌植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从21 d 开始均低于对照;60 d时平邑甜茶较对照分别下降45.47%、44.2%、47.18%、43.14%,小金海棠分别降低38.95%、31.90%、32.58%、35.52%,平邑甜茶被抑制程度大于小金海棠。根系平均直径处理大于对照,且小金海棠表现根系膨大症状较平邑甜茶晚10 d。锌缺乏条件下小金海棠根系活力达最大比平邑甜茶晚15 d。处理和对照幼苗锌含量均表现为根系 > 茎 > 叶片,且小金海棠处理植株 > 平邑甜茶处理植株。平邑甜茶对缺锌胁迫较敏感,根系易受到伤害;小金海棠在缺锌胁迫下锌含量下降速率慢,对缺锌胁迫有较强的抵御和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脱毒‘烟富3号’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脱毒对‘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影响明显,其中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含有1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为271.88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5种,总含量高97.88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测到7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丙酯、甲酸己酯、己酸己酯、丙酸丙酯、丁酸丙酯、(E)-2-己烯醛。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的香气成分为29种,总含量为1 408.77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1种,总含量高696.36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测到4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丙酯、丙酸己酯、2,3-二甲基-1-戊烯、2-甲基丁酸。综合来看,脱毒‘烟富3号’苹果香气品质优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  相似文献   

8.
抗重茬苹果砧木‘烟砧二号’是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八棱海棠实生苗中选育出的对苹果重茬病具有高度抗性的乔化砧木,2016年通过专家验收,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烟砧二号’苹果苗木繁育采用脱毒基砧+脱毒栽培品种的双脱毒苗木繁育方法,具体繁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丁兰  郭艳  董刚  杨玲  张丽  刘国安 《北方园艺》2012,(2):137-140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国内不同蝴蝶兰种植场的17个蝴蝶兰分生苗品系种苗(22个样本)携带的2种主要病毒(CymMV和ORS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调查,并采用茎尖培养和原球茎诱导的方式对携带病毒的4个蝴蝶兰品系进行了脱毒研究。结果表明:22个样本中有20个样本复合感染2种病毒,仅有1个样本显示了阴性结果。采用茎尖培养的‘R-2-2’和‘Y-4-2’品系,其脱毒率分别为22.7%(CymMV)和19.1%(ORSV),30.3%(CymMV)和8.0%(ORSV);采用原球茎脱毒的‘R-1-2’和‘R-11-1’品系,其脱毒率分别为25.4%(CymMV)和1.4%(ORSV),25.2%(CymMV)和24.2%(ORSV)。茎尖培养和原球茎诱导方式均不能一次性彻底脱毒。  相似文献   

10.
邵兴锋  屠康  赵妍  苏晶 《园艺学报》2009,36(3):405-408
 以‘嘎拉’和‘红富士’苹果为对象,研究热空气处理(38°C 4d)对苹果伤口愈合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38°C 4d热空气处理能使苹果表面的果蜡融化,从而封堵微小伤口,并使真菌菌丝体胶囊化而失活,阻止病原菌的入侵。与人工刺伤后立即接种病原菌相比较,苹果伤口在38°C或者20°C下处理 4d后再接种病原菌能显著提高伤口的抵抗能力,降低伤口处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20°C处理相比,38°C热处理有利于‘红富士’苹果人工刺伤伤口的愈合,但是不利于‘嘎拉’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3种苹果潜隐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的多重RT-PCR方法。以复合感染3种病毒的苹果‘望山红’组培苗为试材, 对影响多重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多重RT-PCR体系灵敏性测验显示, 最低能从RNA总量187.5 ng的样品中检测3种病毒的存在。多重RT-PCR产物的序列与报道的病毒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12个田间苹果样品的多重RT-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的结果一致, 初步证明了多重RT-PCR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检测砂梨潜隐病毒的IC-RT-PCR和TC-RT-PC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为试材,在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捕作RT-PCR穴IC-RT-PCR雪和试管捕作RT-PCR穴TC-RT-PCR雪技术,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A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stemgroovingvirus,ASGV)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C/IC-RT-PCR均能有效检测梨粗提液中的ACLSV和ASGV,分别获得了大小约358bp和499bp的目标扩增片段;但IC-RT-PCR检测ACLSV的效果受到病毒分离株间血清学关系影响。与传统的RT-PCR相比,IC/TC-RT-PCR不仅灵敏度更高,而且不需提取总RNA,可以简化操作程序和减少苯酚、氯仿类有机试剂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适合于大量梨样品的病毒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3.
A survey for apple and pear viruses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anadian Clonal Genebank (CCG), Harrow, Ontario, Canada, during the fall/winter of 2007 and spring of 2008. Leaves and/or dormant cutting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438 to 122 accessions of apple and pear, respectively. Samples were tested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AS-ELISA) for the presence of 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and Apple mosaic virus (ApMV). Infection rates for apples were ACLSV (48.1%), ASGV (10%), ASPV (6.6%) and ApMV (7.1%), and for pears ACLSV (42.6%). ACLSV was detected and characterization by multiplex RT-PCR with primers targeting a fragment of 677 bp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tial coat protein (CP), movement protein (MP) and untranslated (3′UTR) region in 22 accessions of apple and pear. Multiplex RT-PCR showed a higher sensitivity over the ELISA test.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deduced partial CP identities ranged from 82.6–100% to 91–100%, respectively, while partial MP identities was 62.5–100% at aa level based on the amplified fragment appropriate for partial MP using a frame shift, among 22 ACLSV isolates.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the partial CP region clustered CCG ACLSV isolates in two different groups, while those based on the partial MP region embraced CCG ACLSV isolates in two sub-clusters within the same group.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detection of ACLSV, ASPV, ASGV and ApMV at CCG, and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CLSV isolates in apple and pear plants from worldwide countries to deduce possible heterogeneity and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4.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体微嫁接法同时检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由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症状是在叶部表现黄斑,试管内不易观察,病毒检出率较低,检测带毒率分别为37.5%和61.1%,在检测苹果茎痘病毒上取得成功,检出率达81.3%以上。用木本指示植物跟踪检测了带毒品种,试验证明采用离体微嫁接法检测果树病毒比用木本指示植物检测所需时间短,病毒检出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樱桃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运用鉴别寄主反应型、病原传播特性、负染法电镜观察、琼脂双扩散法测定血清学反应等方法进行检测,查明多数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单独感染,其余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和苹果退绿叶斑病毒或苹果茎沟病毒混合感染,总感染率为93.94%,并对其感染的症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相似文献   

17.
环剥对小金海棠缺铁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环剥技术研究了液体培养下小金海棠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缺铁条件下小金海棠表现出根际pH值降低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升高等缺铁适应性反应,而环剥后小金海棠根系的缺铁适应性反应受到抑制,根际pH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也无显著升高。半根供铁植株环剥的试验结果显示,只对缺铁一侧进行环剥则缺铁侧根系无显著的根际酸化和还原酶活性增加等生理变化,但正常供铁一侧根际pH值从第2天开始降低,第6天达到最低。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在处理后第2天有所增加,第6天达到最高值。如对正常供铁一侧根系环剥,则正常供铁一侧根系无显著生理变化,缺铁一侧出现根际pH值降低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升高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小金海棠、山定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二个苹果基因型铁离子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山定子幼苗对铁离子的吸收均符合Michaelis-Menten离子吸收动力学规律,除基因型外,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还受到介质温度的影响;介质温度、介质供铁水平均影响幼苗的铁吸收速率及铁吸收总量。在相同条件下,小金海棠比山定子有较大的铁吸收速率和铁吸收总量。与山定子相比,小金海棠对铁离子的亲和力较高,吸收能力较强,属于铁高效苹果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小金海棠实生后代耐缺铁性状分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直接鉴定的方法,对四倍体小金海棠(高耐缺铁,兼性无融合生殖)×山定子(不耐缺铁)杂交后代实生群体中杂种、重组型无融合生殖及非重组型无融合生殖等不同倍性的后代单株的耐缺铁性状进行评价,对筛选高耐缺铁新种质和培育抗缺铁砧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观察叶片黄化情况以及测定铁含量和SPAD(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比较沙培-滴灌条件下小金海棠无融合生殖后代与小金海棠×山定子杂种后代的耐缺铁能力,并分析其分离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小金海棠无融合生殖后代耐缺铁能力基本保持,但仍表现出与倍性相关的多样性分离;杂种后代耐缺铁能力不及无融合生殖后代,杂种后代中三倍体分离更广泛,出现耐缺铁后代比率更高;小金海棠耐缺铁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并筛选出若干优异的个体。【结论】小金海棠实生后代耐缺铁性状分离复杂,通过杂交育种得到兼有小金海棠与其他优良砧木品种优良性状的杂种可能性虽小却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小金海棠和丽江山荆子的缺铁胁迫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凌  周泽杨  裴炎 《园艺学报》2003,30(6):639-642
 小金海棠实生苗在pH 7.8的碱性紫色土上生长正常,丽江山荆子实生苗表现严重的缺铁失绿;相同土壤上的丽江山荆子砧上的小金海棠叶片会出现明显的缺铁失绿现象,而小金海棠砧上的丽江山荆子的叶片却没有缺铁症状出现。小金海棠在缺铁培养下,根系的质子分泌和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FCR)活性均被诱导增加,而且均明显强于同样培养条件下的丽江山荆子;小金海棠的根系质子分泌部位和FCR活性增强的部位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