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养猪逐渐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传统养猪向科学养猪转变,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前些年,国家对养猪业曾进行政策扶持,收到显著效果。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靠农户主动养,按照市场需求灵活养,养猪业才能健康发展。随着科学养猪不断深入进行,国家加大生猪市场调控力度,今后大起大落的养猪形势基本不会再现,季节、节假日的影响也会很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养殖业正经历三大历史性转变。即由从属副业向专业化养猪转变,由小农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由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转变。养猪业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猪生产方式已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作为养殖场或养殖户,提高仔猪育成率已成为实现养猪生产增效、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农村的养猪业发展很快,多数农民把养猪当成发家致富的门路,饲养方法由传统向科学饲养转变。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科学养猪知识,在饲喂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其结果是经济效益低,有的农户甚至赔本。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求提高农村养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郑卫东 《中国猪业》2009,4(5):54-55
在养猪效益陷入低谷之时,在禽流感疫情趋于稳定之后.人们纷纷对分散的养殖方式提出质疑。许多专家教授、政府职能部门一致认为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已成为一种趋势,养猪业也不例外。因此,现将规模化养猪十大新理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生猪养殖发展迅猛,农村养猪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家庭散养方式向养猪小区集中饲养方式转变,并成为我省农村转变生猪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生猪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养猪小区建设的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效益,也事关养殖户切身利益。笔者结合近年来贵州生猪养猪小区建设实际,谈谈养猪小区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禄劝县的畜牧业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养猪生产正向集约化发展,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养猪场不断增加,该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现将一起猪气喘病的防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养猪生产逐渐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猪病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加剧,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养猪小区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诚中 《猪业科学》2007,24(3):38-39
正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并就有关养殖小区用地、建筑等出台了相应政策.各省、市政府,多已将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纳入畜牧业发展规划,养殖小区已开始步入蓬勃发展阶段.其中,农村养猪小区发展较快,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方式受到农户欢迎,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各地经验表明,养猪小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产观念,有利于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养猪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户养猪收益.但是,由于各地的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及生产条件存在差异,养猪小区的发展还不平衡,发展中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文提出供研讨.  相似文献   

10.
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禽养殖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推广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几年,天水市非常重视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猪业由过去家庭圈养为主,逐步向养猪专业户、家庭规模化养猪发展,但跟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养猪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圈舍的设计,品种的选择、防疫设施及饲养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农村规模化养猪业发展还很缓慢,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农村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9,36(4):42-44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养猪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转变,猪场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在养猪业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猪场智能饲喂及温湿度监控等系统,实现了养猪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益。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养猪的优势、劣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人才招聘网显示很多猪场都在大张旗鼓地招聘员工,且给出的待遇也不低。但不知为何,猪场管理者发现招聘越来越吃力,能养猪、愿意养猪、喜欢养猪的人越来越少……猪场“用工荒”凸显,原因何在?出路何在?1养殖人才供不应求,养猪企业聘人标准一降再降1.1养殖人才供不应求矛盾凸显1)养猪业迅猛发展,养殖模式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移,生产能力由专业户向大集团转移,养殖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是现代化养猪的基本形式,是实施工厂化养猪的基础条件之一。据先进养猪国家的经验,养猪业的发展大体都有一个从家庭副业到专业化饲养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规模化的阶段,最后发展到工厂化的阶段。因此,规模化养猪是由传统养猪方式向工厂化养猪过渡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规模化养猪为工厂化养猪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方面的条件,也为工厂化养猪业积累了经验,做好猪种、猪场经营管理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波市的养猪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较大幅度的提高,至1999年底,全市生猪存栏83.04万头,出栏142.05万头,出栏数、出栏率分别比1978年增长94.9%和91.1%。养猪业已由家庭副业转变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的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向商品化、产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养猪生产的基本特点1.1 区域化布局 宁波市的养猪生产在地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块状特征,形成了以鄞县和北仑、江北农村地区为集中带的市郊环形商品猪生产基地。1999年,三县区生猪存栏29.5万头,占全市总存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养猪有了很大的进步,正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转轨。富源县养猪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门路。随着各种优良品种的引进,猪病也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农村养猪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2 应用“工程化”技术组装配套,促进养猪生产方式由数量型、速度型向经济质量和效率增长型转变我国现阶段养猪生产,正处在一个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以增加高技术含量为取向的重要变革时期。在“工程化”技术的养猪新工艺建立方面,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其发展方向是:朝向集约化、专业化。突出了以工艺技术为前提的设备、设施养猪新特点。提高其饲养密度和周转利用效率;在新品种及杂交配套利用方式上,随着各个企业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饲料营养水平的提高,在充分体现出:适度、便捷、高效率杂交模式应用的前提下,趋向于适时地根据市场消…  相似文献   

18.
李万有 《北方牧业》2009,(19):9-9,11
<正>养猪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经济知识。不利用现代竞争手段提高生存能力。仍把自己停留在过去养猪人或农业企业的角色,是很难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维持企业长久生存的。大家要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以及股票市场分享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和推进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完善了养猪企业盈利模式,推动了规模养猪企业向养猪企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养猪生产逐渐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猪病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加剧.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猪存栏量及出栏量约占全球的5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养猪科技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养猪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多,传统的农村散养猪所占比例会逐渐减少,这是我国养猪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特别是自2006年6月份以来,肆虐多省的“高热病”,使很多以散养为主的养猪户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从而退出了养猪界,在某种程度上看更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也实现了自然向规模化猪场的转变。然而要实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良种瘦肉型猪的售价,实现赢利,必需选择品质优良的种猪,因此发展种猪产业是实现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养猪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的形式下,种猪生产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培养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