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苏北东海县已引种成功,营造了大面积纯林和松栎混交林。但过去对松树根系必须与土壤中某些真菌共生形成菌根不太了解,在育苗上受到不少挫折,成功率较低。为了将该树种在苏北、鲁南等原来缺少松树,因而土壤中缺少松树菌根真菌的地区大面积推广,现将李埝林场近10年探索研究的火炬松菌根接种和容器育苗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 ,在交通、军用工业中尤为重要。其中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是巴西橡胶树 (H 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 ,它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广为栽培 ,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 ,因而是工业与民用的重要资源。已有研究证实 :橡胶树根系可以形成 AM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AM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 ,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增强宿主的抗逆性 ,有利于植物生长。近 30 a来 ,国外一些学者对橡胶树菌根真菌的资源与分布 ,菌根真菌对苗木营养和生长效应以及提高苗木抗逆性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国内尚…  相似文献   

3.
木材腐朽主要是由于真菌和细菌这两大微生物侵害所致。而真菌对木材的破坏力、破坏速度要比细菌大得多。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称为菌根的某些真菌却有助于树木生长,对种在贫瘠土壤的树木特别有利。 菌根(也有称根瘤菌、菌根菌的)在优质土壤中天然出现,它们在树根内繁殖,或包围着树根生长,这些真菌从寄主树根那里取得碳水化合物,而树木则通过微细的根毛吸收水分和菌根排出土壤的有价值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某些树木形成稳定的菌植共生体——外生菌根。外生菌根能吸收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的无机或有机形式营养物质,并传递至宿主植物为其所利用。由于这种养分传递的生态重要性,外生菌根真菌介导的“菌植”N传递关系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可利用N形式及其促进宿主植物N营养吸收的机理,主要归纳为:1)菌根增加了养分吸收面积,促进N吸收;2)外生菌根真菌编码利用N源所必需的一套酶和转运体,协助宿主对难吸收的硝酸盐和有机N的利用。在全球N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本综述将有助于了解外生菌根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是自然界中土壤真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现象。外生菌根真菌不侵入寄主植物细胞内部,但对木本植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和保护作用。松科树种对外生菌根的依赖性极强,大多数松树能同许多种真菌形成外生菌根,甚至同一株树上也会共生有许多不同种的菌根真菌。就同一种松树来说,决定其形成不同共生菌根类型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型和树木的年龄。另一方面,外生菌根真菌对松科树种的选择性则差异较大。广谱共生真菌能同松科许多树种形成菌根,而专性共生真菌则只能同少数几种松树形成菌根。外生菌根菌种的选择应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  相似文献   

6.
杨树菌根研究进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唐明 《林业科学》1997,33(2):183-188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开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导杨树体内酚类物质代谢中酶类活性的提高,加速抗病性物质的合成,增强杨树抗溃疡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磷(P)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之一,而土壤中大部分的P难以被植物所直接利用。菌根共生是林木提高P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形成菌根共生关系,促进植物P吸收和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的菌根共生对P养分具有偏好性。菌根真菌通过外延菌丝增加P吸收表面积、释放分泌物、调控磷酸盐转运蛋白与相关基因机制协同作用,促进林木对土壤P养分的高效利用。菌根共生体形成及其养分获取受到土壤p H值和养分状况、林龄、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不同菌根共生体的养分偏好性、利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评述有关林木菌根共生影响P养分利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对于促进菌根共生在林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菌根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二)罗伟祥(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5菌根在林业上的应用5.1林木引种种子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证明,引种专性外生菌根树种(如松树),需要同时引入原产地最适合的菌根真菌。否则往往因引入地(栽植地)缺乏应有的菌根菌而...  相似文献   

9.
VA菌根菌对红桂木的接种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菌根真菌(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为泡囊-丛枝状菌根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内生菌根真菌.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部,与根部共生,形成菌根.由于菌根的形成具有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等作用,因此,近年来人工菌根菌接种作为一种环保而有效的生物技术,逐渐在农林业生产上得到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树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导杨树体内酚类物质代谢中酶类(PO、PPO、PAL等)活性的提高,加速抗病性物质(酚类等)的合成,增强杨树抗溃疡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的真菌与植物的根共生,可形成菌与根联生的复合吸收器官,叫做菌根,而参与形成菌根的真菌叫菌根菌。植物有了菌根,就能通过无数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2.
外生菌根真菌是指可与大多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根结合,在吸收根表面形成菌套或菌鞘,并在植物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的一类真菌。真菌的菌丝(真菌的营养体呈丝状)大部分生长在共生植物幼根的表面,少量菌丝侵入到皮层细胞间隙中,这样的共生植物根毛不发达,菌丝代替了根毛的作用。外生菌根可增加共生植物的养分吸收、提高水分的传递速率、抗旱性及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蜡蘑L.l、美味牛肝菌B.e、铆钉菇G.v、厚环乳牛肝菌S.g、褐环乳牛肝菌S.l等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油松幼苗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其生长的影响。3个月后取样测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程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对养分NPK的吸收。筛选出L.l、S.l、S.g是油松菌根化育苗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外生菌根真菌(ECM)为土壤真菌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是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外生菌根真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适应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可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土壤养分吸收与利用、提高抗逆和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林业生产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外生菌根的生物学特性,并对松科树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专一性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能与松科8个主要造林树种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讨论了优良外生菌根真菌菌株的筛选准则。最后介绍了外生菌根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AM)真菌和外生菌根(EM)真菌与约80%的维管植物可形成共生体,其共生体除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外,还具有调节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重要生态功能。在AM和EM真菌主导的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速率在不同的基质类型(AM树种凋落物、EM树种凋落物)、不同的分解阶段(早期阶段、后期阶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下均存在显著差异。虽然部分菌根真菌缺乏腐生生物的直接作用于凋落物的能力,但它们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分解。普遍认为,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原因,二者互作机制主要表现为激发效应(向腐生微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竞争效应(与腐生微生物竞争养分)。文中阐述AM和EM真菌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剖析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分解凋落物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全面分析AM和EM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单接种VA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9.
外生菌根(ECM)是真菌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形成的共生体。菌根真菌广泛的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外生菌根不仅能够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干旱和抗病性的能力,还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菌根研究的深入,外生菌根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林业生产中。该文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功能以及在现代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方面综述了外生菌根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对混合接种VA菌根真菌苏格兰球囊霉和ECM真菌彩色豆马勃影响尾叶桉苗期矿质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苗木吸收N、P、K和B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苗木对上述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从试验苗木植株营养元素的含量来看,接种苗木N、P、K和B分别为未接种苗木相应元素的3.58~7.00,2.67~2.89,2.65~3.18和2.78~3.88倍,其中混合接种更有利于苗木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但接种菌根真菌对试验苗木各部分营养元素的相对含量(浓度)的影响不同,且影响其在植株根系及枝叶中的运输和分配。接种这两种菌根真菌还影响苗木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混合接种及单接种ECM菌的苗木,其根系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对照苗。菌根真菌对苗木矿质营养元素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