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卫华 《水利渔业》2001,21(1):40-40
选取症状典型、濒临死亡的病鱼,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对病鱼体表进行擦拭消毒,按常规方法,无菌取病鱼腹水、肝、肾。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28℃培养.24h观察结果。病原菌生物学性状的测定按照《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进行。鉴定菌株均经营养琼脂斜面于28℃恒温培养.16~18h活化后再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  相似文献   

2.
养殖大黄鱼低温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沿海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冬天发生大量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GYC0227。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株菌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对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了GYC0227菌株大小约1.5kb的16S rD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并测序,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ET同源序列比对,与溶藻弧菌的标准菌株的16S rDNA具有96%的同源性。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GYCD227菌株属于溶藻弧菌。该菌适应于低温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7—25℃,并测定了其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殖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国良 《水产学报》2006,30(1):103-107
首次报道了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平均死亡率15%。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为该大黄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病原为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脓疱病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3年夏季,大连水产养殖公司槽式养殖的鲍(Haliotis)发生脓疱病,死亡率高达50-60%,经分离纯化得9301和9302二个菌株,镜检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均匀极生单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短杆形细菌。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健康鲍足肌分别注射两个菌株的菌液,感染率均高达100%,病症与自然发病的安全相同,因此,证明9301和9302菌株即为脓疱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两个菌株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高度敏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8,(2):19-19
挪威已施行鱼病防治条例,制定予防鱼病措施。虹鳟鱼传染性的鱼病有弧菌病、细菌性鳃病、烂鳍病以及病毒性的出血性腐败病,主要是用5%福尔马林,次氯酸钠(0.5公斤/米^2水)氢氧化钠(20克/10公升水),进行带菌鱼体的消毒。对海水养鱼场的弧菌病,用氯霉素或四环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从广东省南澳县西山等养蛙场多次收集息黄杆菌病牛蛙,其症状是:歪头、狂游、双眼白内障和腹水等。从病蛙脑浆、眼底和腹水中分离到多株病原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健康牛蛙致病力强。取有代表性的981007—2等菌株进行系统的生理生化试验显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短杆菌;分离菌株内毒素检验阳性;病原菌显示了对青霉素类药物高度耐药、好氧型、利用葡萄糖等生理、生化特性。经VITEK—AMS—60自动化检测系统鉴定为黄杆菌IIb群(Flavobacterium group IIb)。选用47种抗菌药物,通过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分离菌株对38种抗菌药物显示耐药(占80.85%)、对4种药物中等敏感(占8.51%),仅对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啶酸、麦迪霉紊等5种药物(占10.64%)敏感。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敏感药物的平均MIC分别是0.19、0.27、0.53、2.40和10.2ug/ml。  相似文献   

7.
杀鲑气单胞菌一新亚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t001%的测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60株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一个新亚种(subsp.nov.),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flounderacia subsp.nov.)。代表菌株HQ010320-1及HQ010320-5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杀鲑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在99%和100%。  相似文献   

8.
高温季节严防草鱼“老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英 《内陆水产》2002,27(7):33-33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1.取大黄50%、黄柏30%、黄岑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千克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千克,食盐0.5千克,面粉0.2千克或麦麸10千克,加水和匀,制成半干状适口药饵,投入池中食台上,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2.按鱼塘水面,视鱼体重量,发病程度,用清凉油10~15小盒,新鲜菜油籽250~350克,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肖培弘 《齐鲁渔业》2004,21(12):40-40
1.1细菌性白斑①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②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10个,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此时对对虾没有造成伤害。有的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有一黑点,此为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黑点,  相似文献   

11.
1.水雾病在水温18℃~27℃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中,及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各阶段均可发生。可以见到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病鱼体表和受伤处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1)鱼卵的孵化用水用60目纱绢网过滤,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2)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l%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3)在捕捞及运输等操作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磅胶软膏…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与防治对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柱形菌病 柱形菌病也称为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rot gill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和柱状屈桡杆菌病。这种疾病的病原菌为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当池水水质恶化,有机物含量过多时,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就可能引发该病。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8-49
固定保存病鱼和病原体标本:1.用10%福尔马林,可固定保存病鱼及其大型组织器官的标本。2.用4%福尔马林,可固定保存小型的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等病原体标本。  相似文献   

14.
郑国兴 《水产学报》1986,10(4):432-439
从患“弧菌病”的养殖对虾眼球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得的病原菌非01群霍乱弧菌,进行了其生理性状及药物感受性的试验。试验表明,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温度为37℃;能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食盐浓度在0.5-2.0%时生长最旺盛,5%时生长缓性,6%以上不生长;pB5-10范围内都能生长,pH8时生长最好。对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药加AMP和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敏感;漂白粉1PPM,15分钟即可杀灭病原。  相似文献   

15.
从大口鲶细菌性肠炎的病鱼中,分离出二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健康大口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证实这二菌株是大口鲶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性肠炎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为淋巴细胞侵润为主的炎性病变。并探讨细菌性疾病的致病原理。  相似文献   

16.
海信 《齐鲁渔业》2002,19(2):21-21
一、细菌性鱼病 主要有鲢、鳙鱼的打印病和草鱼、青鱼的赤皮病。这2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后被细菌侵入造成。防治方法是: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10~(-6)漂白粉(或0.5 ×10~(-6)优氯净,0.2×10~(-6)强氯精或20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出血性细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只病鳖体液、咽喉鳃状组织和肠道中分离到3株形态相似的菌株,并选取肠道分离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初步认为此病是由产气杆菌类病原菌所射起;病原菌有较强致病力,通过人工感染能重复本病病症。病原菌对氯霉素和链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较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昌吉地区鸡大肠杆菌部分菌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昌吉州地区10个发生疑似大肠杆菌病的商品肉鸡场,无菌采取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经过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7日龄雏鸡均具有致病性。从2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共鉴定出8种血清型,分别为O1、O3、O6、O36、O88和O103。其中O1、O2和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77.39%。采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四种药物敏感率在90%以上。但21个分离菌株均具有多重抗药性,至少可以抵抗6种以上抗攻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其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敏感药物采用不同方案对5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场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治愈率达到94%以上。为建立该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草鱼常见病一般指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以下简称草鱼“四病”)。这四种疾病为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危害甚大的几种传染性鱼病。据统计:“全国草鱼产量约占我国淡水鱼总产量的1/5…从鱼苗养到成鱼,成活率不到20%”(倪达书1984)。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四病”的严重侵染。这四种鱼病,区域分布广、病原繁殖快,疾病传播迅速,既可造成单纯感染,又可形成并发症。草鱼发病率高,病期长,死亡率高。对于“四病”的研究,省内南城县水科所(1976),江西省水产研究所(1979),张业下(1981),王启赣(1984),叶荫云(1984)等曾有大量报告,这些主要立足于草鱼“四病”的防治,而涉及它们的流行学的内容甚少。为摸清我省草鱼“四病”发生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性,作者自1983~1987年,在江西省鱼病病原区系的研究中,对草鱼“四病”流行学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从患腐皮病黄鳝病灶处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内服对分离菌株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抗生素和外用克病威的治疗方法,对患腐皮病的黄鳝进行了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病原菌的分离取已经出现典型病变症状的黄鳝,在无菌条件下,直接从病灶处采样,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