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传统主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主食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分析玉米在我国传统主食中的重要性,提出推进主食工业化的措施及建议,为促进玉米主食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观点·声音     
<正>李克强: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  相似文献   

3.
王瑞元 《农业机械》2013,(23):22-24
1 发展米面主食品生产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012年8月28日,国家粮食局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主食是城乡居民生活必须食用的主要粮食制成品,既包括米饭,馒头、面条和杂粮等主食制品,也包括大米和小麦粉等主食原料。"我认为,我们常说的米、面主食品是以  相似文献   

4.
<正>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2012,(24):45-46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农业部在北京、山西、河南和广西四省(区、市)开展主食加工业试点工作。为加强示范引导,树立一批发展典型,拟认定一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7月30日农业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了拟认定的20家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北京市有:北京旗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一)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要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关的国家政策精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劳力、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且土地承包分割太细,分散经营成本太高。  相似文献   

7.
主编漫谈     
正若干年后,以馒头、大米为主食的中国人的餐桌上,或将摆满马铃薯做的馒头或面条!这场"主食革命"或许就始于日前农业部公布的一份文件:《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农业部提出了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主粮将由此前的"老三样"变为"新四样"——小麦、大米、玉米和马铃薯。《意见》指出,这一"革命性"改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也是顺应国民食物消费  相似文献   

8.
<正>松江区是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后,松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区的转型,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全区农业产值和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自2007年始,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形成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着力做好"双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机插秧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机插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机插秧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机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肥作业质量对于水稻种植结果影响很大,传统的人工施肥不仅肥料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研究并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相关机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证水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南方农机》2019,(5):132-13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与此同时,"工业4.0时代""智慧工厂"等概念的提出,为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方向。作为工业生产、工业制造的重要参与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成为了相关研究者的热议话题。本文就现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洪磊 《农机化研究》2007,(9):24-25,32
自2004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并阐述了著名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为使人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然性,利用经济理论、借用大量数据,从加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工业化中期阶段和我国农业深入发展要求角度分析了其经济原因,从而得出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势在必行,为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北玉米秆还田技术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仍然大面积采用旋耕起垄的传统耕作模式,造成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在2%左右,30年间几乎下降一半,土壤"亚健康"、"越种越瘦",同时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基本在1.5亿万亩,玉米秸秆产量在7000万吨。传统的秸秆利方式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薪柴使用越来越少,而工业化利用存在秸秆收储运季节短,储存空间难,加工耗电高,收益低等问题,导致秸秆的工业化利用率提升缓慢。秸秆焚烧与土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四化"同步关键是协调互动,统筹发展。本文论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针政策提出几点建议。一、农业机械化对城镇化的促进和支撑作用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机械化的组合,是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大批农村劳动力不断得以解放的两个主导因素。1978—1984年是我国农村改革为主的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机械化的组合使我国  相似文献   

15.
刘宪 《农业机械》2011,(9):18-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6.
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资源充分与有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是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载体,是装备"三农"的战略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农机制造在机械工业、东北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农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鉴于目前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早期及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时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转移数量庞大、转移程度不深、转移质量不高,进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了我国"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工业技术的大力发展,卷板机相关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雏形。在国家相关行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机械行业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械制造企业集群和合理的机械产品产业链,充分地满足了国内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机械装备工业化的进程,并带动了相关领域和经济的发展。文章对国内外卷板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编漫谈     
<正>农业、工业、服务业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个产业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经济形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业是我国近10年发展最快的产业,而工业强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工业化"一直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走向现"工业化"一直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以30多年的韧性,并以多个"1号文件"的特有形式持续关注"三农",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相当程度的夯实;但与此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用工业化、信息化的文明成果装备农业,优化农机的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的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