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西瓜间套种是既可增产,又能增收,提高综合效益的一种栽培方式,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上阐明了其增产原理、生产方式及原则。并对我省西瓜间套种技术及其应用的重点模式、关键技术和效益前景作了分析,为推广和开发这项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棚西瓜套栽抗虫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西瓜套栽抗虫可以解决棉花茬口紧、效益低的生产瓶颈,提高大棚西瓜的产出效益,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介绍大棚西瓜套栽抗虫棉配套技术增产增效原理,总结了大棚西瓜及套栽抗虫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棚西瓜是我省早春栽培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为确保西瓜产品绿色、安全,本文从大棚西瓜育苗到采收阐述了泗水当地绿色西瓜生产技术,以助绿色西瓜生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西瓜甜瓜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宗水果,西瓜栽培面积和产业居世界水果的第5位,甜瓜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水果的第9位.我国是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5%以上.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西瓜生产省份之一,西瓜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近几年来,我省西瓜生产暴露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指导泰兴市西瓜大面积生产,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对西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了泰兴市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卫市兴仁乡砂田西瓜生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宁夏中卫市兴仁乡砂田铺设和西瓜种植的调研及对瓜农的访谈记录,总结了宁夏中卫市兴仁乡砂田西瓜种植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从砂田效益的角度讨论西瓜生产的可行性,探讨中卫市砂田西瓜的发展和前景,为砂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瓜是人们最喜爱的生食瓜之一,果实多汁而味甜,含多种维生素、矿物盐。西瓜生长期短,效益高,发展西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西瓜生产的效益与栽培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西瓜生长期短,效益高,发展西瓜生产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西瓜生产的效益与栽培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目前,依兰县西瓜栽培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一些地方仍然是传统技术和粗放管理。因此,大力推广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西瓜的生产效益、促进西瓜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精选品种与种子处理根据市场调查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选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庆红宝、新红宝、黑丰霸王、聚宝一  相似文献   

9.
大兴区和顺义区是北京市两个主要的西瓜产区,西瓜生产对于当地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相关调查数据,对大兴区和顺义区西瓜生产成本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北京市西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有直接投入因子、培训因子、种苗因子、销售维护因子、固定投入因子。综合分析两大主产区因子得分情况,发现北京市西瓜生产存在种苗结构不合理、销售环节薄弱、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解决西瓜生产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了北京市西瓜生产提质增效、瓜农增收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地处寒带,早春到初夏,在露地不能生产出成熟西瓜。大部分西瓜在8~9月份集中上市,市场价格低,种植效益差。进行保护地栽培,是提高西瓜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当前保护地栽培主要有2种方式:第一是温室生产;第二是大棚生产。但温室生产由于生产成本高、面积有限,不受农民欢迎,笔者通过2007~2009年试验、示范,总结出寒地大棚小型西瓜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志忠 《农学学报》2014,4(1):85-89
西瓜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园艺作物,但生产中病害严重,抗病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常规抗病育种进展缓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其抗病性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从西瓜离体培养、遗传转化系统、抗病基因工程中相关目的基因、常用转基因方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种类、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对西瓜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和讨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西瓜抗病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包括组织培养加速繁殖;无土栽培建立采穗圃;利用抗病砧木嫁接生产用苗3个阶段。本文重点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技术措施。从1985-1987年3年共发展三倍体无籽西瓜37.9公顷。无性系表现长势好、根系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静海县西瓜设施栽培的演变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静海县西瓜栽培方式演变的分析,论述了不同生产方式下西瓜栽培特点,阐述了设施栽培对西瓜产量、种植效益的影响和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温室西瓜生长模型和综合栽培专家多年的经验,将温室西瓜生长模型与AIP1.0系统平台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生长模型的温室西瓜栽培管理决策系统,包括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库、推理机和人机界面。系统综合运用推理、预测、解释等机制帮助用户设计栽培管理方案,进行决策咨询,系统还可进行动态预测和调控温室西瓜的生育进程。该系统的建立为我国温室蔬菜生长模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有助于提高我国温室西瓜的栽培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型西瓜割蔓再生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建祥  何锦豪  朱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6-5867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作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西瓜品种,给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小西瓜品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生育期、再生能力、品质、产量等因素差异。[结果]各品种割蔓再生栽培全生育期在160~172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头茬瓜在10.1%~10.6%,再生瓜在9.9%~10.2%;总产量以拿比特最高为43 761.90 kg/hm2,黑美人最低为33 936.90 kg/hm2;再生能力拿比特最强,花仙子最弱。[结论]在4个参试小西瓜品种中,拿比特的再生能力最强,总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在生产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质对西瓜幼苗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西瓜工厂化育苗生产成本,解决育苗基质的配方问题,以‘黑翡翠’西瓜为试验材料,配制7个育苗基质,通过测定幼苗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配方的育苗基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方对西瓜幼苗的生物产量、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有影响,且不同基质配方间差异显著。比较西瓜幼苗的出苗率、苗农艺性状、生理指标以及生产成本,以珍珠岩︰泥炭土︰菇渣比例为1︰1︰2的配方基质最宜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西瓜基因工程的常用方法。在介绍农杆菌介导西瓜遗传转化影响因素和西瓜转基因应用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西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杆菌菌株和载体类型、无菌苗苗龄、外植体类型、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和时间、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及乙酰丁香酮等,同时总结了西瓜转基因研究的多种应用价值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锦莲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2-1024
通过对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现状及其对耕地土壤肥力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保证西瓜苗的质量、做好西瓜的销售工作、引进甘蔗新品种、实行土地置换合并、推广较完善的甘蔗间种西瓜农业技术措施等5项促进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Why do tobacco farmers continue to produce tobacco in light of the bleak future of this crop? Given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obacco, we might expect producers to respond by diversifying their enterprises. This study of Kentucky burley tobacco farmers finds that farmers express contradictory values toward the economic role of production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tobacco consumption. The economic value of tobacco is articulated by drawing upon experiential lessons with the crop. These, in turn, are used to inform production processes (reproduction of tobacco farming), all the while castigating the consumption of their commodity. Farmers persist in producing tobacco because of the structur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that have engendered a culture of tobacco production. The contradiction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values suggests that the “cultural turn” in agro-food studies needs to move away from a linear approach of cultural values as determinants of social action and become 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tial ways commodity actors produce, use, and reproduce a culture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a culture of commodity consumption. This unproblematic and 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values and economic activity misinform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bout seemingly “individual” motivations that are shaped by historical and struc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