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气象因子、立地因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测定点温湿度均高于油松林,同一林分内温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松林内照度随着海拔增加逐渐增大,油松群落内坡底照度最高.油松、落叶松群落随着海拔的增加,各样地相同土层间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相同海拔落叶松林样地各土层水分指标均高于油松林.油松各样地内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海拔的增高,各样地相同土壤层次容重值增大.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油松各样地土壤孔隙随着土层深度和海拔的增加均变小.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但在相同土层上落叶松林土壤孔隙多于油松林.油松林地土壤颗粒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林则增大.油松及落叶松群落坡中样地土壤颗粒均较大.2个林分土壤pH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随着海拔增高,相同海拔落叶松林内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高于油松林,而速效磷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以不采取间伐为对照,设置4个间伐强度,分析了油松林木生长状况和积材变化。结果表明,间伐能够显著增加油松林木树高、胸径、林下高度和冠幅,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高、林木胸径增大。单株积材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34.63%时最大,林分蓄积逐渐减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未分解枯落物蓄积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间伐能够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下枯落物的分解,加快油松大径材的培育,应该确保合理的间伐强度,以达到最优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定西巉口林业试验场适宜的油松幼苗种植密度。方法:以3年生油松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油松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情况及栽植土壤理化性状。结果:种植密度会对油松幼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性状造成显著影响。结论:种植密度为1200株/hm2时,油松幼苗的生长较为理想,是最适宜巉口林业试验场油松幼苗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是松科松属中的常绿乔木树种,此类树种原产地在中国。华山松自身木质良好,同时育苗过程相对容易,因此在中国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在恢复植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华山松人工林的间伐工作也相应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华山松人工林间伐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特性的影响、抚育间伐对天然更新特性的影响、抚育间伐对植物多样性特性的影响等,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氮肥施用量对油松移植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5个氮肥用量,分别为4g/株(N1)、6g/株(N3)、8g/株(N3)、10g/株(N4)、12g/株(N4)。研究了油松幼苗生长特性、根系形态、生物量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了油松幼苗株高、地径、冠幅、根长、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生物积累量及提高了油松幼苗NR、GS、GOGAT活性,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8g/株时,油松的根系形态和氮代谢关键酶最高,地上部形态较佳,是较为合适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
育苗基质是培育容器苗的关键,基质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容器苗生产的成败。选取了10种不同的育苗基质配制成5种不同配方进行育苗试验,总结不同基质及其配制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土︰厩肥︰锯末︰黄土=5︰3︰1︰1的基质配制冠幅的生长量最好。 相似文献
11.
抚育间伐是林场经营的重要方式,为了比较抚育间伐后林木生长的变化情况,以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区的东葫芦林场油松为研究对象,以3500株/hm2为对照样地,分别进行10%(T10)、20%(T20)、30%(T30)、40%(T40)4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对间伐后1年和3年的油松林木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有助于油松林木的生长,随间伐强度增加,油松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呈现逐渐变大的趋势。但胸径、冠幅、单株材积三者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才有利于生长,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而单位面积蓄积量在间伐后初期内,不会有增加,究其原因,是间伐后油松林木数量减少造成的,因此,应选择最适宜的间伐强度,以平衡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12.
龙门林场立地条件对油松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园艺》2015,(23)
油松是龙门林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同种源、同海拔、同区域,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坡位自然生长状态下,当年造油松林调查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宜油松人工造林的主要生态因子,以期在造林工作中更好地依据"适地适树"原则,提高油松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以50~80cm高油松幼苗为试材,选择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GGR)、菌根剂、有机肥等抗旱材料,组成了保水剂(1#)、保水剂+有机肥(2#)、保水剂+GGR(3#)、保水剂+GGR+有机肥(4#)、保水剂+菌根(5#)、保水剂+菌根+有机肥(6#)、保水剂+GGR+菌根(7#)、保水剂+GGR+菌根+有机肥(8#)等8种抗旱材料组合,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在山西大同某煤矸石山上进行现场栽植试验,研究测定了抗旱材料组合对土壤含水量、油松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油松存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油松株高生长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材料组合均能使油松的保存率、株高生长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控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上升,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比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都显示了一定的抗旱效果;其中,保水剂+GGR+菌根+有机肥(8#)抗旱组合的抗旱效果最好,保水剂+有机肥(2#)组合次之。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解林龄和立地条件对冀北山地油松单木生长的影响,以该地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单木胸径、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随林龄的变化及其对立地条件的响应。主要结果为,随着林龄增长油松单木材积生长量呈幂指数上升趋势,但是不同立地条件下其生长量差异逐渐变大,而直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呈现幂指数函数下降,并在林龄达到20年时逐渐收敛,分别趋于稳定在5%和6%,表现出生长率与立地条件无关。然而,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材积生长率也存在较大变异,显示材积生长率也受到立地条件影响。通过建立该地区油松林立地指数,进一步发现立地质量对直径、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均有影响,其中,海拔是影响材积生长率最重要的立地因子。本研究认为探讨油松单木生长率及建立模型时,应当同时考虑林龄和立地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