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婧 《现代园艺》2014,(8):228-228
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形成过程、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了解安康市传统民居形成过程、文化背景及其空间形态,认识其传统民居是怎样形成的,和哪些因素息息相关,认识安康市的传统主要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湘南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涵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民居中屋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湘南民居屋顶的形式与装饰艺术进行探讨,并指出湘南屋顶形式丰富,崇尚变化,以精为美,以物寓意,崇尚自然与传统人文精神融合.  相似文献   

3.
象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于中华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文学与艺术等各个方面。基于鄂西北独特的地理位置,本文将从平面布局、立面山墙、装饰艺术等方面,探讨了鄂西北传统民居的多样性,进而阐明鄂西北民居具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琛颖  洪喜 《北方园艺》2011,(3):125-128
通过总结皖南徽派传统民居色彩景观的特点,正视浙皖及周边地区新农村村庄建设及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建徽潮的负面现象,并以安徽黟县屏山村传统民居的色彩景观构成角度为例,通过自然景观色彩、人文景观色彩和人工景观色彩3个方面阐释徽派古民居色彩景观的成因,探讨在村庄建设及整治过程中,保护及挖掘符合当地特色的民居色彩景观,从而强化地域风情,推进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祝溪 《现代园艺》2023,(2):112-114
我国传统民居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景观艺术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民居中的元素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灵感,为景观设计提供重要的元素补充。但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对传统民居元素理解的局限性,使得传统民居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结合我国传统民居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总结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民居元素时常见的问题,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对传统民居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方式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豫北山地小店河村的清代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对小店河村清朝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与布局、院落的组织方式、建筑空间、材料与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取了传统民居的6个地域气候适应性特征,即围合的内向空间、主房台基抬高来防潮、围护结构厚重、檐廊的设置、坡屋顶的应用以及庭院微气候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店河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还可对当地民居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园艺》2019,(23):85-87
福建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为解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各种自然、人文等因素影响,需要修缮和加固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数不胜数。以"互联网+"为背景,以现代技术为依托,融合科技的创新路径,研究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模式下,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与碳纤维增强材料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传统技艺寻求新的保护与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平凉地区堇菜属6种植物叶片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堇菜属植物的显微结构及显微常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该属植物鉴定分类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邯郸伯延民居、井陉于家村、保定王家大院、承德宽城计家大院、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等古民居为调研重点,以点带面,对河北省传统民居文化展开研究。总结出河北民居文化的特点,探索了河北省传统民居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和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受到了当代研究者和设计者的注目和追捧。而非典型性传统民居作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特殊部分,是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因其布局零散,往往呈现出断片式的表征,且保护开发的维护难度高。因此,如何考量这些非典型性民居关于历史、当代与未来的关系,遵从"地域传统文化的延续、因地制宜的传承发展概念、符合当今环境与文化需求"这3个方向,使这些民居重新焕发生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继续体现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桃花品种调查及分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作者在北京市桃花品种调查的基础上,以枝姿(包括枝条节间长短)作为第一级分类标准;以花型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以花色、花瓣数、花萼数等作为第三级分类标准。并将花瓣5枚的定为单瓣;花瓣10—40枚的定为复瓣;40枚以上的定为重瓣。在此基础上,以种性为前提,将桃花分为真桃花系和山桃花系两大系,4大类,10个型,26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娇  陈坚 《现代园艺》2014,(20):85-86
满族民居是为了适应东北酷寒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民居样式。其民居的主要要素包括正房、厢房等主要居住建筑及索伦杆、哈什和影壁等建筑小品组成。其"屋脊弯崇,门户整齐"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勇悍、豁达的民族性格。满族民居也蕴涵了满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民族发展史,几经拆迁,目前纯粹的满族民居已不多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何免其消亡,是该思考怎样传承和发扬这些民族文化。文章以辽宁营口悦龙汤泉景观设计为例,将建筑的形式形态、材料、窗花等内容在温泉、园林景观、汤屋建筑、服务性建筑当中进行运用,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与满族民居特色结合进行设计,突出其地方特色,使满族民居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和田传统"阿以旺"民居为例,通过对乡土材料资源特性与传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揭示和田传统聚落营造中选材、取材、用材方面蕴含的3条营造智慧,即因地取材、便捷用材;广泛选材、简易操作;因材而用、物尽其长;凝练归纳了南疆和田典型的"阿以旺"民居特性、内向性院落、高地基、插坯墙和编笆墙、半开放式连廊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营造模式语言;积极探索乡土材料的改良和应用技术的提升,对乡土材料在未来的新乡土建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南方园艺》2021,32(5)
植物景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植物认知和应用经验,是传统村落景观的绿色基地,兼具地域性与民族文化性。研究对桂林灵川19个传统村落进行植物景观及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村域范围内常见植物共81科,202种;植物景观的基本格局从外到内分布为:生态型植物景观--生产型植物景观--生活型植物景观。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加强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构建稳定的生态绿地网络格局;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形成地带性村落景观;加强古树资源保护,传承植物文化景观。研究成果对建设美丽乡村景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居即以居住为主的建筑,我国传统民居形式是千百年来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现存的民居遗产并不仅仅指传统民居,也包括近现代形成的民居建筑。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现存的民居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对它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将对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当前传统民居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传统民居保护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景观,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及民俗文化等。辽河流域辽宁段传统村落记载了丰富的人居文化景观特征,通过对其传统村落分类的解析,从多个层面对平原水岸、山地水岸、其他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着重剖析山地水岸型传统村落龙岗子村文化景观特征。本研究有助于发掘辽河流域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辽宁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居受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影响,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而团山宅院式民居正是云南典型民居的代表作品之一。团山村作为一处典型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其民居以自由奔放的建筑形式、精湛的装饰工艺而闻名。基于此,阐述了宅园的含义、意义及团山村的由来,分析了团山村的空间布局和景观体系,探讨了团山民居宅院对云南现代居住景观的启示,以期能继承和发扬云南本土文化,为形成代表云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野菜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野菜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多依据分类和在分类上设立两个分类单元的设想。将野菜分为“部”与“类”两个分类单元,设立7个部,共设置31个类。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分类单元的划分及其命名方法。还提出了有关野菜分类方法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唐菖蒲常见品种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SAS8.0软件对唐菖蒲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数量分类表明:前4个主成分为花色、叶色、苞片颜色和外花被内侧主色,贡献率达91.35%;唐菖蒲76个形态性状的数量分类与传统分类中花色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板栗为山东省主要的干果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商品性强,不仅是内销外贸的高档果品,而且也是创汇率高的传统出口产品,近几十年来,山东板栗生产发展较快,产量成倍增长,但产品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内销外贸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进一步促进山东板栗生产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所板栗研究组,多年来一直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