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容茅山森林公园东进林地,拥有优美风景,但缺少游步道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深入林地进行游览,亲近自然的需求。首先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优秀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充分结合景区的自然环境,从游步道布局与线形、结构、宽度、坡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对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森林公园游步道附属设施设计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解说设施的设计、指示设施的设计等,旨在为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罗刚 《现代园艺》2024,(9):145-147
山体绿道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山体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满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嵊州市城隍山(艇湖)游步道设计为例,试图探讨现代城市发展中山体绿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引导山体绿道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从十多年前的城市南缘上升到了核心区位,成为了城市森林公园,被赋予了城市绿肺和绿色文化休闲等新的使命。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公园游步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五象岭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对游步道的使用功能、结构及植物配置等规划设计要素提出一些构思,为该公园游步道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铁南京栖霞段绿化结合了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及理论,从高铁生态廊道的功能及规划原则、高铁生态廊道宽度的设计、生态廊道景观植物的配置方式等方面出发,通过人为干预,使高铁周边尽快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稳定生态环境,实现集生态防护、景观展示、地区人文底蕴提升等为一体的生态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6.
乡土植物是最能体现本城市特点和特色的自然符号和生态元素,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乡土植物的生态优势合理、充分利用的思想应用到城市景观园林绿化中,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地域适应性、多样性、特色性、经济性,防护功能和景观生态设计共创性相结合的效应。从完善综合生态效益的背景出发,提出尊重应用乡土植物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中乡土植物的配置及景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艳玲  曾明 《花卉》2021,(4):204-205
构建以地带性乔木树种为主体、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的现代森林生态体系,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本文以增城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生态景观林设计以生态学理论、森林群落演替、群落结构优化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适当结合外来景观树种,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森林景观在森林公园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作者根据采凉山森林公园的性质总结了该类公园森林景观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近郊区森林公园内景观规划的原则。并在大同市采凉山森林公园规划过程中进行分析归纳,从规划原则、系统规划、详细规划、具体设计与植被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看法,实现了园区生态效果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我国度假村景观生态设计现状,其次从人工"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自然"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廊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三个方面对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对人工"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建筑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成宁市桂乡大道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为例,阐述丘陵地区自然生态型道路的设计思路:以“生态、节约、特色、文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文化、地貌、地被等特点,将道路两侧的自然生态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展现丘陵城市“山、水、田、林、城”的城市道路特色风貌,为丘陵地区城市自然生态型景观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