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分析国内外采石场废弃地的景观重建现状,同时对其策略、模式进行总结;在对徐州采石场废弃地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徐州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的恢复方案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硃山采石场是一块废弃地工业用地,占地约45hm2,由于多年开采,山体植被、水体、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形成了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的视觉反差。此外,矿区多处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已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基址现状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硃山采石场矿区属中幅亚热带过渡的湿热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1100~1450mm,矿区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场地内高差变化大,存有大量断面。场地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体,部分  相似文献   

3.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对矿山废弃地人工辅助植被恢复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了探索京津冀地区矿山排渣场植被演替规律,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矿山为例,运用典型样地和样方法,在详细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排渣场自然恢复50年内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年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呈波浪状,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先锋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群从藜→蒿草;植物种群变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林木混合阶段→林木阶段。可见,矿山排渣场植被自然恢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基于植物自然演替规律,首年内宜种植一年生草本类植物,有利于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脚步,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产生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和景观;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景观设计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聚焦在景观文化内涵上,地域植被的应用恰恰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探析地域植被在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的应用为重点,尝试对地域植被应用现状以及如何利用地域植被进行生态修复景观设计进行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美勤 《花卉》2016,(12):73-74
本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低处向高海拔处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草甸等主要植被,其中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85%以上。此外,本文对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和特殊的植被分布情况如"旗冠树"、"不老松"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全面揭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废弃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众多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向采石场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严峻挑战。因此,采石场石壁生态恢复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分析采石场特征及深入讨论我国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阐述采石场植被恢复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同时对改善采石场的治理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探寻更为合理、经济快速的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工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忍耐型或超累积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并且针对某种或某些重金属的特征,筛选合适的重金属忍耐型或超累积植物对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阐述重金属忍耐型或超累积植物富集重金属机理及植物筛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群落演替理论,以葫芦岛杨家杖子钼矿区的尾矿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工业废弃地植物修复演替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是从草本先锋植物的引入开始,地带性植被是针阔叶混交林,从裸地开始的进展演替大致经过裸地→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了实现群落的快速演替,迅速恢复地带性植被,以土壤改良和植被演替各阶段之间的迅速转化为原则,在各演替阶段都积极地引进下一演替阶段的植物种类.通过实地试验表明,现存的植物恢复模式:沙棘×柠条×(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了陕南秦巴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和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从生活型来看,药用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表现为:北部山地区东部山地区南部浅山丘陵区;均匀度指数灌木层和草本层均表现为:北部山地区东部山地区南部浅山丘陵区,乔木层则表现:东部山地区北部山地区南部浅山区。总体而言,不同立地条件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表现:北部山地区东部山地区南部浅山丘陵区,即表现海拔越高物种多样性越高的规律。各立地条件下生活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略有不同,南部浅山丘陵区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东部和北部山地区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更具有多变性,能适应不同的生境变化,其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森林分区是以一定地域内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为对象,按其在自然地理分布规律、组成结构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演替趋势的基础上,将我省的森林划分为若干区,以体现全省的不同地区的森林植被特点及其与邻省和全国森林分区的差异和联系。对此,本文对森林分区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RS/GIS技术,分别提取2000年、2009年、2018年三期Landsat TM/OLI影像的植被指数(NDVI),同时,结合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玉溪市红塔区开展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2)植被覆盖度等级以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为主。(3)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植被覆盖在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王晓珍  裴云  刘粤姣 《现代园艺》2022,(16):90-92+95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资源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人类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采石废弃地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种,遗留下来的开采痕迹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以石材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石料、工作场地、构筑物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采石废弃地所蕴含的生态审美内涵,总结出采石废弃地景观化再利用能够表达生态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共生之美与动态和谐之美,并提出直接再利用、解构重组再利用和空间重塑再利用3种方法,对采石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资源再利用和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船厂废弃地作为滨海海岸带上常见的工业废弃地之一,其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研究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植物造景将滨海景观带的边缘效应和场地的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中,着重研究滨海景观带船厂废弃地植物配置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后续相关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修复矿业废弃地,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城市健康发展。从我国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现状入手,介绍了“城市双修”理念下矿业废弃地的再生规划原则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景观再生的创新途径,以期为矿业废弃地的修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等县(市)的铁矿、铁选厂、采石场和煤矿占地总面积约2.54万hm~2。2008年以来,唐山市开展了大范围的矿山绿化工作,实现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全面恢复植被,二次扬尘得到有效遏制,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张茹春 《北方园艺》2007,(12):184-185
对北京怀沙河、怀九河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以及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水生植物16科18属24种;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泛分布成分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水生植被分为沉水、浮水和挺水3个植被亚型和香蒲群落、慈菇群落、满江红群落、水毛茛群落、豆瓣菜群落等13个群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废弃采石场逐渐增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在废弃采石场的治理研究方面,虽然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单一的生态恢复方面来对其废弃采石场进行整治的,实践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通过运用景观改造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废弃采石场景观改造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湘潭锰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测定锰矿废弃地3个不同林龄(3a、5a、9a)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人工林的土壤、栾树树干、叶片和细根大量元素N、P含量和微量元素Cd、Mn、Pb、Zn含量,分析并判断锰矿矿区栾树生长的限制因子(N、P),以及矿区废弃地的修复效果及栾树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为矿区废弃地的合理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废弃地土壤N含量随着栾树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土壤P、Cd、Mn、Pb、Z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栾树树干N、P、Cd、Mn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只有Pb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Zn含量则是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栾树叶片N、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微量元素Cd、Mn、Pb、Zn含量则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栾树细根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栾树叶片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于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做研究,为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将废弃地改造为城市公园提供理论支持。提出符合乌鲁木齐废弃地改造成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对类似气候区的废弃垃圾填埋场改造提供有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