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月 《花卉》2018,(12)
本文以福建省连城培田村为例,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演变。以集体记忆为切入点,总结了培田村形成期、繁荣期到20世纪30年代受交通发展影响,逐渐衰败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阐述集体记忆对传统聚落空间肌理延续的作用。最后从传统聚落延续及保护的角度,提出培田村保护传统格局,延续空间肌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东庠岛上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视角对街巷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收集到的街巷空间中的底界面宽度(D)、两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高度(H)和街巷空间节点的组合形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总结东庠岛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组成与特征,为东庠岛上聚落进行的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3.
驿站型聚落不仅是我国乡村聚落中较为独特的存在,还是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基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廿八都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着重关注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具有实践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卉》2019,(22)
研究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是对其保护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南水乡聚落的研究呈现由传统物质空间转向多元化领域的趋势,随着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介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GIS平台的应用,产生了诸多定量研究的新方法。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江南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角度-方法技术-结论"的路线,从聚落空间、旅游资源、景观格局、聚落文化景观、人居环境以及聚落景观特色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价了2000年以来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乡村建设中的渐进式更新设计介入对于闽南乡村更新中的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介入旨在对潜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激活和转译,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放大,其中涉及居民、政府、工作者等多个群体与策略。基于对当地居民及其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乡村建设中渐进式的规划设计介入力图从资本开发转向人文行动,从而更好地保护聚落文化并传承和保护传统空间风貌,使聚落文化保存与观光不相矛盾,做到永续观光。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有独特的魅力和明显的群系特征的人居文化空间。为保护传统村落内的整体历史风貌,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胜利镇三家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布局特征、建筑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4个角度分析三家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这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作为独特的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人居文化空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创建"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辽宁省北镇市龙岗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布局特征,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4个方面分析龙岗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张俊玲  万丽婷  王腾 《现代园艺》2023,(11):155-157+72
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河山林草原等特定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和文化信仰中产生并发展的,一旦离开这一生存空间,将成为无根之木。生产方式的变更、居住空间改变、传统文化转型等场域剥离现状,导致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以为继。以鄂伦春族为例,从非遗本体与聚落空间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整理非遗本体结构组成和保护现状,解构非遗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探究鄂伦春传统聚落空间与文化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机制,推动渔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9.
坪坦河流域横岭侗寨是典型的侗族传统聚落,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侗族传统景观基因,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戏台等特色建筑,各种生动的建筑装饰、民族图案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相关景观基因,研究了横岭侗寨的村落景观现状,并尝试运用现代造园手法、景观材料、工艺对横岭村落的现存景观空间进行翻新与再现设计,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民族风情的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开展探索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小冬 《现代园艺》2011,(18):39-4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传统乡村聚落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开始变化,乡村聚落景观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部分乡村聚落景观也暴露出了很多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景观设计角度,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多民族杂居背景下得乡村聚落环境景观整治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传统乡村聚落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开始变化,乡村聚落景观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部分乡村聚落景观也暴露出了很多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景观设计角度,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景现生态学等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多民族杂居背景下得乡村聚落环境景观整治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体现独特的民族传统聚落及地域文化,本研究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布朗族为例,对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景观进行分类研究,并从景观生态保护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和典型调查法分析西双版纳布朗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布朗族民居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范围和具体措施,为其聚落景观规划和民居景观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是开展乡村设计的关键。在晋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县古城内景观存在的问题,选取村庄整体布局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基础设施规划、院落设计4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为晋南地区乡村建设、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土景观具有高度的地域适应性,以珠三角乡土景观为对象,传统村落为线索,通过历史地理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梳理基于环境适应的聚落和农业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的形成时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以宋代为转折点,珠三角传统村落经历从边缘山地丘陵地带,向三角洲腹地延伸的过程,同时,农业景观随之表现为旱田区、围田区和沙田区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5.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自然景观环境因子、整体布局形态、民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4个方面,对绥中县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研究,为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区域性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和田传统"阿以旺"民居为例,通过对乡土材料资源特性与传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揭示和田传统聚落营造中选材、取材、用材方面蕴含的3条营造智慧,即因地取材、便捷用材;广泛选材、简易操作;因材而用、物尽其长;凝练归纳了南疆和田典型的"阿以旺"民居特性、内向性院落、高地基、插坯墙和编笆墙、半开放式连廊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营造模式语言;积极探索乡土材料的改良和应用技术的提升,对乡土材料在未来的新乡土建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地区工厂化日光温室是在充分考虑黑龙江地区传统温室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地区气候特点,对温室结构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旨在将温室结合建筑空间,将果蔬集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进行工厂化生产。提出了黑龙江地区工厂化日光温室的设计理念并初步拟定温室结构,为黑龙江地区温室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古典园林传统庭园空间及其微气候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特征的差异提炼出北方、江南及岭南地区古典园林庭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其原理的阐述,还原基于地域气候特征及空间功能、主题需要的庭园微气候营造策略的异同及历史经验,并将其归纳为"顺应——利用——营造"的过程,以期对现代庭园空间微气候环境舒适性的营造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中经常会感到疲倦。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放松,人们将目光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去享受乡村独特惬意的景观。但是,当前我国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并不是尽如人意。乡村聚落景观规划受商业利润的驱动,村镇布局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板效果。而且也不利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的延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乡土文化理念,同时结合案例,为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策略,以期能为我国的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使我们更加明确目前正面临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严峻挑战。本文就如何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探讨设计美化生活环境,营造景观空间,不断改善我国人居环境,提升全民幸福感,最终实现建筑的低碳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