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庆 《花卉》2020,(8):59-61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滇西北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作为云南省对外交流重要门户的滇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为宗教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选取滇西北藏传佛寺园林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宗教旅游与宗教园林基础上,对滇西北藏传佛寺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园林地域特征进行论述,并提出其宗教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佛寺园林是佛教建筑和园林环境的综合体,闽南地区佛寺园林因浓烈的闽南地方特色而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闽南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寺园林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并以闽南地区其中三座重点汉传佛寺即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为例,对佛寺园林环境从选址、布局、建筑艺术、植物配置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于婷婷 《现代园艺》2014,(24):127-128
中国的园林艺术容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追求意境美为核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无论是造园历史,还是造园艺术,都堪为是世界艺术经典,因此,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造的空间艺术,在所创造的景观区域内,以地形为基础,以建筑和道路格局为骨架,按照园林设计思想,将山石、植物和水体相互交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形成相对于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园林空间内,就会在园林设计者空间观念的感染下感受到心境的放松。本论文针对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寺庙园林由官邸起始,经过"舍宅为寺"到"僧占名山",由城市佛寺到山地佛寺打上了世俗的烙印,与时事的人文思想相结合再加上佛教教义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寺庙园林。山地佛寺与都市佛寺不同,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要在整体上融入自然之中,隐秘在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通过以绘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延续早期的"布扎体系"的教育方式。"布扎忽略空间和构造等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内容而倍受批评"。而在"现代主义"的体系中,学生是以模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来进行空间分析与模型制作。此外,再结合课程中三大构成和空间限定与构成理论,通过立体构成课程作业的设计和制作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空间构成感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通过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整体空间的把握和设计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佛教寺庙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寺庙空间的特点做了归纳分析,论述了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佛寺园林和道观园林以及禅宗园林等是如何通过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三者的相互融合与补充产生并发展的,对以后的研究寺庙园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品质体现在当代园林空间中,如何对古典园林空间构成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在对古典园林空间研究进行论述后,针对苏州八大园林的滨水建筑进行了空间构形体量的研究和滨水建筑通透性与亲水性的关系研究。最后以苏园为例,阐述了园林中各种滨水建筑空间构形、通透性与亲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综合studio教学实习课程1,将传统的"纸上谈兵"的二维平面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动手实践"的三维空间教学模式,以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一年课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搭建足尺的空间模型,模型建构的过程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机会,学生利用这个机会深入理解和体会空间的概念,逐渐掌握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空间的设计到空间建构的能力,并且能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宫一路  黄磊昌 《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近郊型休闲农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要求其具备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还是提供城市居民田园养老、乡村家庭游和重归土地、重拾邻里情感的空间载体。在研究了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其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休闲农园的居住空间形态应延续传统村落生活特征的空间基本形态——"建筑+院落";院落应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功能布局;以家庭、邻里的情感空间营造代替物质景观空间的营造。运用景观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从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宅院"模块的提炼、院落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布局,宅院外部空间的组合与组团式布局,农园中居住用地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探讨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的平面形态规划方法,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式建筑元素,通过研究在环境、空间、色彩以及整体融合后的美感多角度出发,总结和拓展传统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3.
正1研究背景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1个60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口规模。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经济水平,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养老产业的模式滞后,服务设施不达标等问题都使得养老这一社会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对于养老产业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方向重点在养老社区和公寓中的建筑的尺度、空间利用、室内便利设施等,并不重视社区  相似文献   

14.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园林植物作为园林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空间中极富变化的动景,它与山、水和建筑这些造园元素相比,是唯一有生命的,因此在创造外部空间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对现代性园林设计做出一些理论和实际的探索,以期为今后设计更好的园林植物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体在建筑设计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出发,探索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手法,营造层次丰富、境的关系。文章从研究水体与建筑内外空间(包括建筑“灰空间”)的结合清新宜人的建筑空间,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丰富人与环  相似文献   

16.
城市支路设计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城市支路道路安全、城市支路对居民生活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为"后街"这一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旨在对城市道路中"后街"这一道路形式的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丰富差异性的类型学归为建筑类型学新地域主义一个分类,是中国部分个人和集体的建筑设计和探索的主流方向,通过对王澍、董豫赣、李兴钢富有"山水情"的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宋代山水画论对当代建筑师的影响和参考,提出建筑体验"游山"这一独特空间感受,强调建设设计中的造园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建筑与景观融合并进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徐州市某高校校区6类建筑组合空间中温湿度和PM2.5的测量发现,不同的建筑组合形式与空间环境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关系,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得出建筑组合随围合度高低呈梯度下降的温度分布;而空间越封闭、空气流动性越差的建筑组合,其环境越干燥的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东阳市蔡宅村为例,通过对现有古村落建筑空间、古村落街巷空间和景观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探讨古代村落景观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古村落发展、古村落改造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的起源,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逐水而居,生活在水源的附近。中国古代建筑更是将建筑与水融合,其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苏州园林是水与园林、建筑结合的完美模型。本文主要以苏州园林为对象,研究园林建筑与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传统园林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水体在其中起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设计园林时,水体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