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村落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面临流失的风险,基于当前传统村落的困境,引入“微更新”理念,探索其在微更新视角下的保护与开发模式.首先从目标、目的、手段角度提出3个指导思想;其次从景观、建筑、文化、产业四个方面制定微更新策略.再以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微更新策略探讨古村...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保护必要措施之一是古村绿化及其保护,目前国内关于古村绿化的理性思考尚较欠缺。尝试通过义乌市古村绿色景观保护利用的亲身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内古村落绿色景观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子午道古今文化进行普查研究,将子午道内的文化价值元素进行空间整合,从"点""线""面"3个角度分别提出古道古村文化开发新策略,提出"以线带点,串联成线"的发展模式理念。借助古村文化节点"点"元素的地基性作用以及古道文化线路"线"形态的串联性作用,将古道内现状绿色生态资源与村落分散式点状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多维空间隅合,打造"古村-古道-绿道"的联动效应,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方向、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贵州省不同人文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及特点,划分出3个高速公路人文地域文化类型,提出贵州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尊重和善于运用贵州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酒文化等特有文化旅游资源,并提出不同人文地域文化绿化景观营造手法及策略,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更具地域特色,以及使司乘人员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中更多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寺庙景观中,文化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文化主题是寺庙景观的灵魂,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都蕴含在寺庙景观的文化主题中,因此,寺庙景观设计中文化主题的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森林景观的一般特点和森林文化的发展过程,并探讨了新形式下开发利用森林景观资源的趋势和对森林景观持续开发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钓源古村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后裔及其同宗子孙的聚居地,属江西省吉安市兴桥镇.调查发现,该村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环境秀美,具有亲切近人的生活气息和古风质朴的村落风貌,扑朔迷离的村落布局,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出钓源古村所特有的耕读文化和山水情怀.建议注重保护古村建筑风格和绿化风格.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人类对于文化资源也更加珍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领域都需要文化资源的支持。例如,只有在文化资源的指引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营造出来的效果才会有内涵。因此,本文将针对文化资源向导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营造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寻求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与文化资源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美产生了更高的艺术追求,设计师们也更加注重风景规划设计与地区资源文化的融合。本文以武夷山市武夷广场的景观设计为例,对风景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自然资源的融合展开讨论,希望对未来景观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设计融合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陀山佛教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普陀山现有的佛教植物资源及其文化内涵,并综合分析各类景点的佛教植物景观现状,提出普陀山佛教植物景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民族植物学,对广西桂林市訾洲公园园林植物的壮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植物景观营造进行研究,并分析壮族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在现代城市景观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訾洲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记录植物105种,其中与壮族传统利用直接相关的有74种,按其用途分为四大类:传统药用植物、传统食用植物、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传统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植物。壮族传统利用植物以药用和食用为主。訾洲公园内壮族传统利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景观缺乏特色,层次简单,未能完美彰显壮族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于英丽  陈强  谢芳  姚辉 《现代园艺》2023,(12):64-66
冀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长城文化带村落景观几千年来受到长城潜移默化的军事功能影响,加之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但多数沿线村落景观仍属于缓慢发展的原始山地自然村落。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整合开发长城文化带村落“三生”景观特色,探索乡村景观兴盛和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平阳县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特征与森林文化,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开发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布满众多各具风情、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生态景观,村落景观充分展示着中国农民的生活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确掌握传统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才能更好地通过景观手段来保护传统村落的景观资源,也为我们获得新的设计借鉴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观保护与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紫鹊界梯田景观遭到破坏和以其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统著称的稻作文化褪色的原因。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并就实现景区内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杨湾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南宋建村至今,历经数个朝代900余年时间,是太湖洞庭两山一带湖岛型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杨湾古村的现状空间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从自然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空间视廊4个方面提出杨湾古村的空间格局保护方法,以期为古村落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艺文摘》2011,(2):F0002-F0002
钓源古村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后裔及其同宗子孙的聚居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西18公里处的兴桥镇。该村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环境秀美,其亲切怡人的生活气息和古风质朴的村落风貌,扑朔迷离的村落布局,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出钓源古村所特有的耕读文化和山水情怀,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翁少滨  弓弼  马婧 《北方园艺》2011,(16):127-129
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园林植物三方面介绍了福建滨海城市的园林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二方面简要介绍了园林景观的分类.从植物、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景观元素入手,浅析了福建省滨海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色,对城市景观建设中如何体现景观特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5,(15)
2007年东乡县黎圩镇浯溪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近十年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村保护工作变得日益严峻和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对其保护和发展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东乡县浯溪村保护规划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保持古村的地方活力实现其历史价值的推陈出新和居民生活形态的有效延续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居住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得传统的乡村景观形态发生巨大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乡村景观在自然生态、传统人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缺失、对乡村人文资源的破坏、景观脱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