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蚕丝脱胶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张雨青 《蚕业科学》2002,28(1):75-79
对高温高压水、尿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煮沸的蚕丝脱胶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蚕丝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丝胶蛋白易于溶解 ,脱胶率达 80 %以上 ,获得的丝胶分子量大 (10~ 2 0 0kD) ;在碱性的碳酸钠溶液中煮沸脱胶 ,丝胶蛋白易于降解或水解 ,其回收的丝胶分子量 2 0kD以下。蚕丝在高温高压水或高温高压尿素溶液中的脱胶率都随着处理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提高 ,而回收的丝胶蛋白分子量随着处理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下降。高温高压水蚕丝脱胶法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的脱胶方法 ,特别适用于绢纺厂、丝棉厂等蚕丝的脱胶与加工以及纺织厂生丝的精练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蚕丝精练废水中含有大量丝胶,导致废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高,处理难度大、无法回用的问题,采用絮凝-吸附法处理蚕丝精练废水,并将处理后废水回用于蚕丝精练.结果 表明,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C/CPAM)复配絮凝后再用沸石粉吸附处理蚕丝精练废水,丝胶去除率可达72%,COD去除率达到77%.处理后的水用于蚕丝精练,复合精练剂用量在3 g/L时,练减率为25%,30 min毛细效应为13 cm,白度可达84%,性能指标均达到蚕丝精练要求.  相似文献   

3.
蚕丝精练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脱胶具有作用温和、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优点。采用脱胶细菌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D7对蚕丝进行微生物精练,研究了脱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菌种液接入量、菌液发酵摇床转速、脱胶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残胶率和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得出利用腊样芽孢杆菌D7对蚕丝精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胶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7.0,菌种液接入量5%,菌液发酵摇床转速150 r/min,脱胶发酵时间3 d。在此工艺条件下用D7菌液精练后的蚕丝纤维表面丝胶更少且分布更均匀,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屈服强力都优于化学精练法处理的蚕丝。  相似文献   

4.
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蚕丝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一种新的缫丝机。传统缫丝过程中,8~10根茧丝沿着垂直方向缠绕在滚筒上,而新研制的缫丝机可以在缫丝过程中利用一个差速旋转装置使蚕丝与其他纤维沿平行方向混纺制备蚕丝包芯丝,制备的包芯丝膨松度是传统缫丝机缫制生丝的3倍。以棉纤维、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等为芯丝制备蚕丝包芯丝,对其缫丝性能及品质指标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蚕丝包芯丝的直径、缫折、出丝率、生丝回收率、质量损失率等缫丝性能指标以及平均纤度、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断裂强度、延展度等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以蚕丝包芯丝为纬线,蚕丝为经线制作的织物,其克重、厚度、捻度、抗拉强度、撕裂强度、卷曲率、耐磨性和抗挠刚度等比普通蚕丝织物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蚕丝传统生产模式是收购鲜茧、干热(105℃)、杀蛹、烘茧、干茧贮存、煮茧缫丝等工艺,已经历百年的历史。由干热杀蛹、烘茧势必造成蚕茧丝胶变性,蚕蛹蛋白及脂肪受热而损坏,造成丝胶溶失,增加缫丝,影响解舒及生丝质量,不利于蚕蛹深加工。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正常感知器的现时工作效率,做小生丝纤度偏差,通过调整探索鼓轮和定位鼓轮的位置,使被检测的生丝尽可能居中于感知器隔距间隙。对两者的缫丝成绩进行比较,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整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后,生丝纤度偏差具有显著性,生产出的生丝基本能达到A类生丝对纤度的要求,生丝平均纤度和纤度总差不显著。保证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居中垂直于感知器隔距间隙,有利于做小生丝纤度偏差,但是对生丝平均纤度和纤度总差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丝绸工业生产中,丝胶与原料茧的烘杀、保管、解舒以及丝绸的精练、漂白等均有密切关系。 丝胶蛋白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要研究其结构和性质,首先必须查明它是单一的一种蛋白质还是由几种蛋白质混合组成。关于桑蚕丝胶种类,国外已有报道。金子英雄、清水正德、小松计一等曾分别提出两种、三种和四种丝胶的观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丝胶能分离出几种组份,系由于采用100℃高温抽提的剧烈条件,造成丝胶蛋白质变性所致。故以上分类法实际不能反映丝胶的原来存在状态。石川博等依据对丝胶热化学性质的研究,也支持单一丝胶的观点。此外,作为丝胶结构和性质研究的基础——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等,桑蚕方面也早有文献报道,而在柞蚕方面,国内外均以研究丝胶的氨基酸组成为多,未见有关丝胶蛋白种类和分子量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丝绸以蚕茧为原料 ,目前我国桑园面积达 950万亩 ,蚕农 30 0 0万户 ,国家每年投入蚕茧收购款达 6 0多亿元 ;丝绸工业从业人数 6 0多万人 ,产值在70 0亿元左右 ,丝绸产品出口对蚕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丝绸出口大国 ,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 4左右。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生丝出口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 90 %以上 ,绸缎出口占 50 %以上 ,丝绸服装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蚕丝生产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 ,其他国家蚕丝产量不大 ,或主要供应本国需要 (如印度 ) ,世界生丝消费主要依赖中国供应。…  相似文献   

9.
粗纤度家蚕品种C华×JD的育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茧丝纤度性状的遗传规律 ,采用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育成了 1对茧丝纤度 4 5dtex的粗纤度家蚕品种C华×JD ,其单产达 4 4 2kg/盒种 ,茧丝长 10 0 0m、解舒丝长 70 0m以上 ,适合于生产粗旦生丝。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目前家蚕丝胶的主要功能、用途和生产途径。丝胶具备抗氧化、抗肿瘤、抗冻及助吸收等生物学功能;在工业上可作为纺织品涂层材料,在食品行业可作添加剂,在化妆品行业是一种重要原材料,可开发环保新材料等众多新用途。市场上的丝胶产品来源于缫丝后的副产物、绢纺厂的精练液废水等工业废弃物和天然丝胶茧蚕品种中提取;工业法生产丝胶会产生新的污染。目前家蚕丝胶品种选育手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品种的发现、人工诱导及遗传育种方面,特异多丝胶茧品种选育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固化茧丝的丝胶稳定性及染色性直接关系丝胶固着丝绸产品的市场开发前景。通过测定丝胶溶失率、耐洗涤性能和上染率及红外光谱,研究了固化茧丝的丝胶稳定性及适用的染料和部分染色工艺条件。检测结果表明固化茧丝的丝胶溶失率比普通茧丝低,丝胶性能稳定,90℃条件下固化茧丝的丝胶溶失率只有1.6%;红外光谱显示固化茧丝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固化茧丝的上染试验显示酸性染料的上染率高于活性染料,但其染色均匀性不及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固化茧丝的最高上染率分别为67.9%、68.5%;适宜固化茧丝纤维上染的温度为70℃,用酸性染料上染固化茧丝不宜采用强酸性浴。  相似文献   

12.
丝胶凝胶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丝胶在凝胶化时,强力增加,而表面张力减小。丝胶凝胶,在30~40℃热水处理时,溶解量很小;50一70℃热水处理时,溶解量增多,溶解速度呈恒定状态;80℃以上,呈快速溶解。根据丝胶凝胶的DTA分析,其吸热分解峰向高温侧移动,这表明丝胶分子的有序性、结晶度提高了。丝胶凝胶在热水处理时,转化为液胶,同时丝胶分子也由β构象转化为无视卷曲结构。并且,丝胶液胶又可重新凝胶化。  相似文献   

13.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5℃,最高为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适宜温度是20~35℃;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80%。在5~50℃温度段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在20%~100%含水量段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水分为60%~100%条件下的25/35℃。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几种颜色不相同的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为原料,采用高温水煮提取各种样茧的丝胶蛋白,并以无水乙醇纯化。通过测定丝胶蛋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判定丝胶蛋白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同时比较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丝胶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彩色蚕茧与白色蚕茧丝胶蛋白均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蔟中环境与生丝洁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用蚕品种春·蕾×镇·珠生丝洁净成绩与蔟中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 :中等偏低温度 (2 2~ 2 3℃ )配以中等偏高相对湿度 (80 %)的蔟中环境 ,能提高生丝洁净 ;生丝洁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随湿度增加而提高 ;相对恒定的温湿度条件优于纯自然的变化环境 ;蔟中湿度增加 ,有影响解舒的倾向 ;中、高温下的干燥环境也是节多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用沸水法和高温高压热水法提取丝胶溶液,分别在90℃热水中进行二次降解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各种热水解丝胶溶液,经冷冻干燥制成丝胶粉。对各种丝胶粉的热水溶解性差异比较和成因探讨表明,热水二次降解能够提高丝胶的水溶性,降解处理时间越长,其水溶性越大;丝胶的分子质量大小能显著影响其溶解性,而丝胶的结晶结构含量对其溶解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不同溶解性丝胶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真丝接枝体系中的单体利用率,在真丝接枝体系中添加反应活性较高的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单体,与常用接枝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复合,对真丝纱线进行化学接枝。经过单因素试验得出适宜的接枝工艺条件:TEGDMA/MAA复合单体用量为真丝纱线质量的70%,其中TEGDMA与MAA的质量比为1∶9,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浓度为5 mmol/L,pH≈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0.2 g/L,浴比为1∶20。在此工艺条件下,TEGDMA/MAA复合接枝体系可获得约58%的接枝率,较相同接枝条件下的MAA接枝纱线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同时其单体利用率达到83%,较MAA单体利用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接枝后的真丝纱线表面分布有接枝聚合物,接枝真丝纱线的红外光谱显示在1 700~1 800 cm-1处具有较宽的TEGDMA分子结构中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显示在500℃下接枝真丝纱线出现不同于MAA接枝纱线的失重速率峰,说明TEGDMA与MAA 2种单体分子均参与了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认为 :蚕茧干燥中室内相对湿度峰值不出现在临排气前的 82℃时段 ,而是位于鲜茧进灶 10min左右的 70℃附近 ;在现行干燥设备及控湿条件下 ,等速干燥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干燥工艺要求 ,但减速干燥阶段则相差较大 ,应进行人工补湿。对茧层含水率的测定分析认为 ,预热段加温速度会对茧层含水率产生影响 ,快速加温有利于缩短杀蛹时间 ,维持较适当的茧层含水率。但生产上以中速偏快加温方式 (加温速度 1 0~ 1.2℃ /min)为宜。茧层含水率高低与灶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二者相关系数达 0 8312 ,且相对湿度 2 0 %及以上时与 10 %及以下时的茧层含水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